APP下载

沈从文四十七年前的书法馈赠

2022-03-23杨璐

收藏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白首条幅沈先生

2022年10月19日,我忽然接到沈从文先生于1975年书赠我的草书条幅,已时隔四十七年。

释文如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徒见招。

郁郁园中柳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试拟雅宜山人体书古诗二章,笔拙手生难达意,画虎类犬,势所必然!上官碧,时年七十进四。作书待及格,似尚遥遥无期也。赠杨璐弟。乙卯深秋,同在北京。(图1)

所书古诗是左思的《咏史》及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诗中“地势使之然”,沈先生写为“地位使之然”;“白首不见招”写为“白首徒见招”。沈先生素爱这两首诗,曾在明代故纸上用草书小字抄录送我。题跋中“雅宜山人”是元代书法家王宠,最善章草;上官碧,是先生三十年代的笔名;乙卯,就是四十七年前的1975年。先生章草极有功力,作家荒芜称赞“沈老章草为当世第一”,书跋中先生的自谦之语,令我警策。先生书此条幅时,是在相庆书稿的完成?是对我前路的喟叹和希冀?抑或是对世事的比拟?……四十七年的风云已过,今人或不得而知。那毕竟是在国家动荡的“文革”期间,无论倚势平步的金日?、张安世,还是怀才不遇的冯唐,今天都是历史陈迹。

沈从文先生于1972年从丹江五七干校回京,住在东堂子胡同51号一间小屋,仍号“窄而霉斋”。次年先生教我簪笔抄书:将其草书手稿《中国古代服饰资料》(当时书名)用毛笔誊录为行楷,先生称作“司书生”。先生对书稿精益求精,在誊抄件上屡次增删勾乙,以致满纸字如蜂聚蚁斗,写满了就在稿纸边贴纸再写;我便再次誊抄,循环往复。有时见到先生的孙女沈红来送饭,先生便会留我共餐。略有闲暇时,沈先生也会谈及书法,他说:“我们‘出身相同,都是(学)《草诀歌》《十七帖》《急就章》出身,所以我们草书是一个路子。”当时我们书面交流全用草书。一次,沈先生竟背出《续草诀》的一串句子,我闻所未闻,甚为惊讶,他说是明代大内刻本。四十年后,我在故宫遍查无果,最后居然在海外找到了《续草诀》《后草诀》,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所书,确为明代大内刻本,遂印入《草书歌诀汇编》一书中。这是后话了。“司书生”工作虽在1974年初因社会情况暂有停顿,1975年终于完成。沈先生此时书写两首古诗条幅赠我,也许是一种纪念吧?只是造化弄人,四十七年后收到,令人感动,回忆往昔,浑如一梦。

寄赠珍贵条幅的是沈先生亲戚――苏州张先生,他告诉我,是沈红告诉他我的住址,寄出条幅的同时用手机微信发来此书法照片,当时我正和徐俊、赵珩等几位出版社社长、总编饮茶小聚,《收藏家》力约稿件,盛情难却,故赘述如上。

猜你喜欢

白首条幅沈先生
古镇依旧
村行(四首录一)
拆错房子
会飞的沈先生假
会飞的沈先生
巧用旧条幅 玩出新花样
巧用旧条幅玩出新花样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等不到和你偕老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