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察群体特点对警察文化认同度的影响研究

2022-03-23贵州警察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认同度社会化学历

秦 青(贵州警察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警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在长期的奋斗进程中进行的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积累、文化提升的历史性成果。[1]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条件下,文化育警、文化强警已被公安部党委确定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在理论研究范畴里,警察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包含了价值观以及规章制度,又包含了具体行为、符号等内容,对于约束成员行为、加强组织凝聚力、改善组织绩效、化解组织矛盾等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警务工作的方式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并不局限在新技术的建设与应用上面,更重要是对警务工作模式、公安民警的理念与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公安机关警务方式的更新,也对其文化建设方式的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本质意义而论,文化的生命力,是以具备接受性为基础的。[2]因此,明晰警察文化认同度检验标准,研究警察群体对警察文化的认同度,让警察文化建设的对象可以更大程度接受文化的精神价值,也是文化生命的内涵所在。

本文拟采取问卷调查、访谈与数据分析的方式,抽取贵州省公安机关警察群体为样本,围绕警察文化认同的不同维度,对警察群体在工作中的一些普遍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以及这些心理和行为方式所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研究不同的警察群体特点如何影响他们对警察文化的认同度,从而进一步完善警察文化建设路径和方法。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1.警察文化

梁漱溟指出,我们是依附于文化而生活的。“如吾人生活,必依靠于社会治安,必依靠于社会之有条理有秩序而后可。那么,所有产生此治安此条例秩序,且维持它的……亦莫不为文化重要部分。”[3]有组织就有组织文化,一个组织如果不具备自身文化,也就意味着它缺乏内在灵魂,警察组织也是如此。一个警察组织,必然会形成带有一定职业特征的警察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这就是警察文化。从广义上来说,警察文化是指在警务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成果以及非物质财富等构成的综合体,由警察群体共同创造、积累、发展而来;从狭义上说,警察文化是指以核心价值取向为中心的警察思想及其精神生活方式,即警察队伍的集体人格。[4]具体包括在实践阶段形成的,以警察团队为主体,贯穿于警察团队建设、警务工作及其他活动中的职业操守、精神面貌、价值取向等。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开展的文化建设主要是从这种精神层面来把握和操作的。

2.警察文化认同

认同有多样化的定义,此类概念基本是立足于社会学、心理学两个视角进行定义的。在本文中,主要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定义认同。认同的研究包含了组织以及国家认同等,其核心在于文化认同。全体职员在长期发展阶段,所培养建立并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信念即为组织文化。[5]这就意味着,只有用一些反映在职员身上,大部分职员都认可、遵循并信赖的组织文化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出来。事实上,组织所倡导的文化或价值取向并不重要,最为关键的是职员是否认可文化。作为文化在警察组织中的表现形式,警察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的范畴。因此,在本研究中,警察文化认同是指警员自发融入并归属警察群体的程度,群体接受文化所表现出的认同态度与行为,并持续将这种文化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融入到心灵的过程。

(二)理论依据

1.组织文化理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学者立足于理论的层面对组织文化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代表性观点有3 种:一是以整个组织文化中存在的共识为侧重点的融合观,这一观点指出,不应考虑任何模糊性;二是以组织内部存在的多元化亚文化为侧重点的差异观,这一观点指出,每一种亚文化都是独特的;三是以含糊不清、难以被观察的组织文化为侧重点的碎片观,这一观点指出,组织文化的核心在于模糊性。在组织中,上述3 种情况均是存在的,上述3 种情况均属于组织文化的范畴,只是其表现形式存在一定差异。结合我国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及我国公共部门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本文认为组织文化是公共部门的员工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即按照融合的观点来审视组织文化。[6]

2.组织文化认同理论

对于特定群体或团队的归属程度即为文化认同,它具备加强成员内部凝结力量、自尊的作用,属于人类学概念。职员接纳组织文化所认可的态度与行为,并持续将组织的行为准则、价值体系进行内部转化,转化为自身思想的一部分的程度即为组织文化认同。本文将组织文化认同度四维度模型作为理论依据,对此进行相关研究。四个维度分别是指认知、情感、行为、社会化层面,这四个层面的认同度分别是指职员对于组织文化的价值取向、概念、经典人物与事迹、品牌等形成深入了解;深受职员青睐的工作氛围、价值取向等;职员愿意积极参加文化建设与宣传,并积极维护组织的品牌以及名誉;职员将组织的准则、价值取向、制度等向内转化的程度。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样本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警察文化认同度的调查研究,对贵州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进行随机抽样。本研究通过互联网来发放问卷,该方式有着较高的回收率,数据来源清晰,能将一些无效问卷自行过滤掉。累计发放的问卷总数为150 份,回收150 份,回收率100%。问卷数据以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了多样化的统计学方法,如频数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性分析等进行研究。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

1.问卷的人口统计特征分布

对性别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男性累计为96人,在样本总数中占比64%;女性累计54 人,在样本总数中占比36%。性别差异比较明显,样本的性别分布情况与公安工作的特性相符(参见表1)。

表1 性别分布

对年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年龄介于31~40岁之间的民警人数最多,累计为52 人,在样本总数中占比34.7%;其次是41~50 岁年龄区间,共有34 人,在样本总数中占比22.7%。而未满26 年的民警人数在样本总数中仅占7.3%(参见表2)。

表2 年龄分布

表3 对最高学历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样本群体以本科学历为主,在样本总数中占比56%,累计有84 人。学历层次不低于本科的样本数量在样本总数中占比80%。

表3 最高学历分布

在来到部门工作的形式中,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考录到部门工作的人数最多,有73 人,占样本总数的48.7%。选择“其他”形式的,都为大专学历受访者,他们表示是以协警的形式在公安部门工作(参见表4)。

表4 来到部门工作的形式分布

表5 对工作年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工作年限不少于21 年的样本人数为51 人,人数最多,占样本总数的34%;工作年限介于11~15 年之间的人数最少,占样本总数的9.3%。

表5 工作年限分布

2.警察文化认同度各维度得分情况

通过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社会化层面的描述性统计来看,问卷受访者对社会化层面的总体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其均值高达4.27;而在认知层面的总体认同程度相对较低,其均值仅为3.77(参见表6)

表6 警察文化认同度各维度得分情况

(二)不同因素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差异分析

1.不同性别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差异分析

本部分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不同性别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评价上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不同性别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差异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 检验可以发现,不同性别的人群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社会化层面中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无论警察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对警察文化的认同程度上是一致的,没有差异性。从总体上来看,男性和女性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社会化层面中都呈现着较为认同的态度。

2.不同毕业院校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差异分析

本部分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不同毕业院校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评价上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如表8 所示。

表8 不同毕业院校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差异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 检验可以发现,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各毕业院校的群体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社会化层面中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公安政法类院校毕业的人群在社会化层面上的认同程度比普通院校的认同程度更高。

3.不同年龄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差异分析

本部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龄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评价上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不同年龄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差异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年龄的人群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社会化层面中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从总体上来看,不同年龄的人群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社会化层面中都呈现着较为认同的态度。

4.不同学历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差异分析

本部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学历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评价上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如表10 所示。

表10 不同学历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差异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学历的警察群体在行为层面、社会化层面有显著的差异(p<0.05);在情感层面、认知层面中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在行为层面,学历为大专的警察群体其均值为4.34,而学历为博士的群体其均值为3.2,这说明了学历为大专的人群其对警察文化的行为层面认同度较高,而当学历越低,其对情感层面的认同程度越高;在社会化层面中,学历为大专的人群其行为层面最高,其均值为4.45,而学历为博士的人群对行为层面的认同程度较低,其均值为3.3。从总体上来看,当学历越低时,问卷受访者在行为层面的认同程度越高。

5.不同参与工作形式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差异分析

本部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参与工作形式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评价上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如表11 所示。

表11 不同参与工作形式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差异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参与工作形式的人群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社会化层面中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从总体上来看,不同参与工作形式的人群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社会化层面中都呈现着较为认同的态度。

6.不同工作年限与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差异分析

本部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工作年限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评价上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 不同工作年限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差异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工作年限的警察群体在认知层面、社会化层面有显著的差异(p<0.05);在情感层面、行为层面中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在认知层面上,工作年限为6~10 年的警察群体其认知层面的均值为4.13,而工作年限为5 年及以下的人群其认知层面的均值为3.4,由此表明,在认知层面,在样本的工作年限介于6~10 年之间的情况下,样本的认同度达到最大值,而样本的工作年限与其在这一层面的认同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在社会化层面中,工作年限为21 年及以上的人群其社会化层面的认同度最高,而工作年限为5 年及以下的人群其社会化层面的认同度最低。从总体上来看,当工作年限越长时,问卷受访者的社会化层面的认同程度越高。

(三)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本部分采用Pearson 的相关系数分析来分析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之间的正负相关关系。

从Pearson 相关系数检验来看,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社会化层面的相关系数分别为1、0.752、0.687、0.693,其sig 值均小于0.05,由此表明在这4 个层面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情感与行为、社会化层面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于这一点,通过情感与行为、社会化层面的相关系数便能反映出来,前者的相关系数为0.790、后者的相关系数为0.847,其sig 值均小于0.05,行为与社会化层面的相关系数为0.855,其sig 值均小于0.05,这也说明了行为层面与社会化层面有显著的相关性(参见表13)。

表13 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四)警察文化认同度各构成维度分析

1.认知层面认同度情况

据表14 显示,在本次调查中,认知层面认同度情况较低。针对这一现象,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民警对于警察文化的核心理念各有不同,有的以警察文化的理论研究概念为基本,有的以公安部门宣传的核心价值观为标准,而导致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显示出不确定的态度。

表14 认知层面指标统计

2.情感层面认同度情况

根据表15 显示,在本次调查中,情感层面的认同度处于中上水平。根据访谈数据以及相关分析,之所以情感层面认同度高,是由于构成这一维度的除了警察文化在组织中的渗透外,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公安工作带给人的成就感,都为这一高占比做出了贡献。

表15 情感层面指标统计

3.行为层面认同度情况

根据表16 显示,在本次调查中,行为层面的认同度属于中等水平。而通过观察发现,在组织外的生活维护本部门的形象和价值观的正向占比较高,而在问及关于参与组织内部的活动以及为组织活动出谋划策方面则态度明显不是很积极。

表16 行为层面指标统计

4.社会化层面认同度情况

根据表17 显示,在本次调查中,社会化层面的认同度较高,处于中上水平。之所以有这一现象,据笔者分析,是因为警察部队是一支纪律化部队,在社会化层面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文化认同所带来的影响,在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警察部队的组织纪律。

表17 社会化层面指标统计

三、研究结论及成因思考

(一)警察群体特点对警察文化认同度的影响分析

1.性别与警察文化认同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通常情况下,警察需履行国家职能,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对不法现象进行严厉打击。这一定位,必然要求警察部门在其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上要强调勇猛果敢的一面,这样的表述在性别建构的观点中,明显比较符合男性的特质。然而,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虽然女性选择警察作为职业的占少数,但通过公安院校毕业入警的形式较多,她们在校期间所受到的知识技能教育与纪律要求,使得她们在进入警察这一职业时,并不把自己当作女性来特殊看待。她们认为,女性与男性在警察部门虽然存在性别差异工作性质不同,但两者对于职业价值观的认同却没有区别。并且都认为,作为一名警察,就应该以警察职业的价值观来要求自己。因此,留在警察部门的女性,职业认同感都比较高,职业认同感低的,则会较早地选择转业。

2.年龄与警察文化认同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同一年龄层的警察群体,其认同度受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影响。年龄在职业中所能体现的数据有限。但我们可以从职业群体的年龄构成特点,如群体的年龄是否偏年轻化,去思考组织文化建设的形式。例如,在本次调研样本中,上世纪80 年代出生的样本占比最大,这一群体可能对当下流行影音形式接受度并不高,那么在组织的活动中,就可以以他们接受度较高的形式来开展。

3.参与工作的形式与警察文化认同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现阶段各省市有根据警力需求数量分配本省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招生名额,因此,读取公安院校相当于是为警察职业做专业而全面的培训。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考入的社会考生,在考取之后也会进行时间不短的新进警员培训,因此,对于警察文化都有着比较系统的认识与理解,在相应的认同度上也会比较高。从其他单位调入的样本主要源自军队或政法系统单位,无论在纪律上,还是在思想教育上,作为纪律部队,军队都与警察存在相似之处。“其他”则是协警身份。协警虽不是正式的编制人员,但据了解,他们在承担公安部门一些非核心职能时,往往会对其权力身份产生自豪感,以认同来认可自己的工作。

4.毕业院校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存在相关性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普通院校毕业的警察群体在社会化层面的认同度较公安院校的认同度低。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普通院校和公安院校在三观形成的过程中都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首先,专业设置方面。公安院校,尤其是其中的公安专业,毕业后的职业导向非常明确,也就是参加招警考试成为人民警察,因此,公安院校在校所学的专业都有非常明确的职业针对性,警务技能课程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而普通院校专业设置都比较丰富,按照国家学科分级、文理分类,实践类课程所占比例因专业不同会有所区别。其次,纪律管理方面。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按照警察的标准来管理学员。而普通院校则崇尚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和自由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这两类群体进入到警察相关部门工作时,普通院校毕业生会明显对管理制度有不适应的感觉。通过访谈笔者也了解到,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会认为选择警察只是职业选择的一种,并不是先认可再做的选择。

5.学历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呈负相关性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学历程度低的群体,其认同度明显比学历程度高的要高。对于低学历的警察群体而言,一般会以所在部门传达的相关精神作为警察文化的内涵,这一内涵虽包含在警察文化中,但所涉及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他们所理解的警察文化内涵和平时部门的规章制度要求、业务工作内容能够有较好的匹配性。而对于高学历警察群体来说,警察文化内涵所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既有警察的核心价值观,也有警察的发展历史,各种物质文化的建设,或者体制与工作现状的矛盾,甚至是警察亚文化。因此,对于他们而言,会更难说出警察文化的确切含义。而他们所理解的警察文化,有很多是在实际工作状态中所体现不了的。所以,在认知与情感上面的这一现状,会使得高学历的警察群体会更清楚地看到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这一差距让他们在行为与社会化层面并不那么热衷于去参与建设所谓的警察文化。而对于低学历的警察群体而言,规章制度的存在即合理,在文化活动的建设中,他们更能获得一种职业上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6.工作年限与警察文化认同度呈正相关性

在本研究中笔者发现,警察群体的工作年限越长,其对警察文化的认同度越高。对职业的认同是对警察文化认同的基础。一般而言,工作的前5 年是职工适应的初期,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内容,喜欢工作氛围,那么5 年后继续长期从事这一职业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即使跳槽也会选择同类工作内容;如果5 年内无法适应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那么跳槽去另一行业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对于警察这一职业也是如此。对职业文化的认同经过初期的磨合之后,就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这种强化一方面来自于对规章制度的适应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来自于对业务工作越来越熟练所带来的职业认同与成就感。这一特点也提示我们在相关的警察文化建设活动中,应根据群体工作年限的长短,来制定合理的内容。

(二)成因分析

1.警察群体对警察文化理解较浅

文化管理虽为组织管理的重要路径,但在公安部门这样规章明晰、纪律严格的公共部门却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调研对象中,大多数对警察文化的理解多来自于所在部门所传达强调的相关文件精神,而像文艺形式的活动,因其所传递内容的受限,又不一定能得到普遍的欣赏与接受。这一点在高学历群体认同度较低的现象中可以体现。因此,虽然根据相关著述,警察文化实际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但大多数警察的理解都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

2.核心价值观不够突出

作为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一个组织内部根深蒂固,是组织将内部成员团结起来的信条,是实现其发展目标的前提。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核心思想。假设所罗列的价值观过多,则难以把握核心价值观,难以被人记住。对于警察群体而言,其核心价值观包含了思想、要求、行动目标、行为习惯等,如此一来,会因所包含的内容过于繁多,而无法将其“核心”体现出来。

3.文化理念存在逻辑主线缺失的问题

应通过统一的逻辑主线,将所有文化理念串联起来,即在整体逻辑架构中将所有理念统一起来,从而按照这一主线实现对逻辑关联的构建。此外,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所有文化理念不应由内部成员来自行阐释,而应由该组织进行具体阐释。在现实生活中,警察组织提出了大量理念,对这些理念的了解,多来自政治学习会议,或要求达标的各项考试,或口号式的动员,缺少学习与理解的过程。在问及对理念的理解时,受访者表示多根据支队的学习精神来理解,或依靠自己的想法去解释,进而发挥和扩展。但究竟什么才是其关键要义,理念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这些思想与民警的职业话语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等等,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望文生义得出的一孔之见。

4.形式主义倾向的存在

核心价值观等多以文字、图片的形式体现在墙上或者宣传册中,在相关的办公场所,多见醒目的标语、口号,但真正能将这些理念贯彻落实在行为的较少。众多受访者指出,总而言之,组织文化建设的要义在于对行为带来正向影响,应在民警的警务活动中,将文化思想落到实处,而不应局限于悬挂于墙上。并且不同部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整体文化缺乏共性。部门在进行自身的警察文化建设时,往往强调本部门特色,而部门之间的文化活动交流,又多以竞赛的形式开展。但各警局的特色文化与各部门的文化之间关系并不清楚、各支队的特色文化与各分队的特色文化之间的关系更是不明确,并且同一大队中,所有中队的特色文化并不存在共性。

从警察群体的特点来看警察文化的建设,也给组织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警察文化的建设上,首先要明确警察文化的理念与内涵。警察文化的任何一种理念,都应拥有明确的正式解释。从支队到大队、中队层面,这一理念都要具备清晰的含义、应用场景。其次要加强警察文化的教育和组织建设。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警察文化培训,在警察学历教育和各种在职培训的教学计划中,专门设置警察文化学课程,通过文化意识与专业科目的培训,提升警察的文化素养,对警察机关发展情况、价值取向、行为标准等建立基本认知。要落实文化理念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力度,并为这一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认同度社会化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
——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知识无力感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