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墨分明 皴染相融

2022-03-21罗昕

收藏与投资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徵明设色

摘要:本文是对文徵明细笔山水画色彩的研究。文徵明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以山水画更为突出,其山水作品形式又可分为粗笔山水和细笔山水两种,细笔山水的成就又略高于粗笔。后人对其细笔山水的研究多基于笔墨构图,很少涉及色彩。但其提出的“余闻上古之画,全尚设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绿,中古始变为浅绛、水墨杂出。以故上古之画尽于神,中古之画入于逸,均之,各有至理,未有以优劣论也”,这种色墨相辅相成、未有优劣之分的说法,说明他对色彩有独到的理解。笔者从文徵明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和作品出发,分析其哲学思想和艺术理念。

关键词:文徵明;青绿山水;设色

中国山水画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水墨山水画,另一种是青绿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史上,水墨山水画的发展似乎势头更猛,也更被文人士大夫所推崇。其实,山水画的最初形式是青绿山水,青绿山水发展至今,也衍生出了多样的形式,不同形式之间的设色也大有不同。总体而言,青绿山水的设色是较为讲究的,清初恽寿平曾说:“青绿重色为秾厚易,为浅淡难。为浅澹矣,而愈见秾厚为尤难。”由此可见,青绿山水设色最难的便是适度,大青绿可谓浓厚,浅绛可以说是浅淡,而将这二者相融合的文徵明的山水设色便显得尤为可贵了。

一、青绿山水的发展概况

中国的青绿山水,萌芽于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中最早提出“山水”一词,其时山水作为人物画的背景,技法尚稚拙。隋唐之际,山水画独立成科,展子虔《游春图》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独立山水卷轴画,此时技法和理论皆有突破,出现了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家,此时的青绿山水多色泽艳丽、金碧辉煌,又称“金碧山水”。到了元代,出现了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浅绛山水画派,与青绿山水相比,浅绛山水少了一些富贵艳丽之感,多了一些文人骚客所喜爱的清润之气,可谓是山水画史上的一大变革。文徵明十分喜爱元代的浅绛山水,并对其作了一定的变革,将浅绛和青绿相结合,创作出了用汁绿打底、稍敷石青石绿、浓丽与清雅并存的青绿山水。文徵明的山水画风格多样,代表作品大多反映在青绿山水作品上。“王维皆青绿山水,李公麟尽画白描人物,初无浅绛色也。昉于董源,盛于黄公望,谓之曰‘吴装’,传至文、沈,逐成专尚矣。”由此可见,浅绛山水起源于董源,到了文徵明时已然十分成熟了。由董源、黄公望的作品可见当时的浅绛仅是在水墨的基础上涂抹些许浅淡的色彩,依然是墨为主、色为辅。由文徵明的作品可见其设色比前人更为浓烈,却又不似小青绿的艳丽,似乎在浅绛和青绿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色墨相辅相成。浅绛山水是处于水墨与青绿之间的一种形式,但由于“青绿法与浅色法有别而意实同”,也可将浅绛归于青绿。实然,文徵明在青绿山水的众多色彩中找到了符合自己“度”的设色。

二、醉心于“工秀修润”画风的文徵明

(一)苏州地区的绘画风气浓厚

明代,在政治中心北迁后,南方地区的各种文化活动便开始活跃起来,苏州画坛也逐渐恢复元气。苏州地区的画家们以元代的绘画风格为基础进行创作。文徵明便是这些画家中的一员,他后期所作的青绿山水,披麻皴用笔,与吴镇极为相似,而在青绿山水的设色上吸取黄公望的经验并对其作了发展和变革,苏州地区所遗留的元代绘画精髓,对文徵明绘画风格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同时它也造就了明代苏州绘画的繁荣。

(二)文人风骨

文徵明的家境、出身都相当不错:“父林举吴宽榜进士,除永嘉县令。携家赴任。沈周、吴宽、李东阳、张泰等有赠行诗。”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在文徵明幼时便已是县令,家庭的文学底蕴十分深厚。文徵明自小跟随父亲离开家乡远游,开阔了眼界,在家风的熏陶下又饱读诗书。他的父亲与沈周、吴宽等人关系密切,少时的文徵明自然也就结识了这些大家。文徵明的文宦家庭出身和他忠厚谦卑的性格,使这些老师们都十分欣赏他,他学文于吴宽,学画于沈周,学书于李应祯,这三位老师皆是他父亲的旧友,对他也是悉心教导。文徵明从小便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再加上良师慈父的教导,使他逐渐成长为一位带有清秀俊雅气息的文人。

文徵明家中书画、书籍极多。他收藏的古籍中,善本较多,宋刻本有《周易》《资治通鉴》《洪氏集验方》等数十种,近千卷,也可从侧面反映出文徵明是个饱读诗书之人。虽然人们谈起文徵明多会想起他的绘画成就,但他在书法、诗歌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小觑。清文学家朱和羹曾评价他的书法“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虽后期的吴门画派有许多“末流”可谓“目不识一字”,但文徵明却是有着高深文学造诣的真文人。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造就了文徵明偏于工秀修潤的画风。

三、文徵明作品的分析与对比

文徵明的青绿山水设色师法赵孟頫与黄公望,赵孟頫的设色已不同于院体的华贵艳丽,但仍有院画遗风,唯其《鹊华秋色图》最有文人气脉。文徵明似乎从此卷得到启示,采用此卷的形式加以浓丽的赋色,又从黄公望处吸取浅绛法经验加以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色理念。下面便从设色方面将其作品与其他的青绿大家作对比。

与前代青绿画家相比,李昭道无疑是青绿山水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明皇幸蜀图》采用大青绿的设色手法,以青绿为基调,间以墨色、花青、汁绿等冷色,与画中的朱红等暖色形成对比,画面呈现出一派金碧辉煌的富丽气象,凸显皇家的富贵威严。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图一)设色以淡青绿和赭石相混合的染法,与唐宋以青绿为主色彩的“盈满”画法相异,偏向于小青绿,画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清新自然的景象。与李昭道的作品相比,文徵明更偏向于文人的水墨样式,虽也有吸取些许院体的技法,但总体上设色更活泼自然。与同时代画家相比,仇英与文徵明虽同为吴门画派,但他们的作品风格却截然不同。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主要采用大青绿的设色方法,山石以勾写轮廓与重色晕染为主,岩石山峰罩染石青、石绿,层次晕染,丰富细腻,善于把握同一色阶的微妙变化和不同色彩的衔接,色彩清丽,皴染较少。文徵明的《万壑争流图》(图二)主要采用小青绿的技法,山石用笔灵动,皴染较丰富,设色以青绿盈满敷染,山脚略施赭石,并用细笔勾勒水纹,将宋和元的青绿山水风格推向和谐统一。仇英的山水作品,虽与唐宋相比,设色要清丽淡雅许多,但毕竟仇英是院体出身,难免会沾染院体遗风。文徵明的作品与仇英的相比,赭石的运用明显更多,画面色调也更自然清新,文人气更足。

文徵明更重视对赭石的运用,将赭石与石青、石绿相融合,将青绿的纯度降下来,作品画面的颜色更加统一、和谐。此特点在《雨余春树图》(图三)中更为突出,该画中间为一条宽阔的溪水,将全幅纵切成上、下两段,上段即远处的崇山峻岭,主峰两侧的山峰较矮,隐约可见。山石皴笔无多,仅仅用重墨点簇为小树,并以淡墨向上分染,与山脚的松林相接,形成雨后水汽蒸腾、湖水润泽的景象。在溪水夹岸,即此画幅的下段,是此幅面的主题部分。夹岸斜坡叠起,崎岖不平,有的斜坡伸展至水上,有的长有几棵高大的松树和其他杂树。古松萧疏错落,溪边筑有一小亭,高士策杖优游,吟望远处,悠闲自在,展现出一派隐逸文人的诗画境界。此画为文徵明早年作品,画中平台山坡均先以赭墨分面,再罩染石绿、石青,这种赋彩方式即接近元初赵孟頫所惯用的青绿山水墨法,故在此图中,兼有复古与装饰的意趣。这幅作品的主色调一反之前青绿山水的常态,采用赭石作为主色调,以细淡勾皴为主,笔法工整细劲,虚实结合,山石大体以赭石为主,只染有极浅淡的青绿,用以平衡赭石所带来的燥热感。这种大量采用赭石来平衡石青、石绿的设色技法,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平淡清新之意。

四、结语

文徵明在青绿山水的色彩上作了变革和演进,他变唐宋的浓艳为清淡,并融入了元代的浅绛山水设色,创立了以赭石为主色、敷以青绿的小青綠山水风格,同时将水墨与青绿结合,皴染交融,在青绿山水的变革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文人普遍重视水墨的时代,他毅然提出“余闻上古之画,全尚设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绿,中古始变为浅绛、水墨杂出。以故上古之画尽于神,中古之画入于逸,均之,各有至理,未有以优劣论也”的观点,这种青绿水墨各有道理、未见优劣的说法,打破了文人画家对院体的刻板印象,使青绿山水再次昭彰画史,对青绿山水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罗昕,1998年生,女,汉族,湖南岳阳人,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画方向。

参考文献

[1]单国霖.文徵明青绿山水画风格与若干作品考辨[J].上海博物馆集刊,1996(0):196-216.

[2]单国霖.略论文徵明青绿山水画的风格[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8(5):15-27,158.

[3]周道振,张月尊.文徵明年谱[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1998.

[4]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5]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6]黄文祥.文徵明后期青绿山水的院体类型画风及其原因[J].艺术探索,2017(6):39-46.

3259501908226

猜你喜欢

文徵明设色
“笨小孩”文徵明
《岩高千尺虎》
诗文书画四绝才子文徵明
大器晚成的文徵明
《独白系列之三》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鹿鸣》绢本设色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文徵明:清风傲骨写江山
文徵明:吃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