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扶贫时代社会组织参与反贫困工作路径研究

2022-03-18李探春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贫困户群众政府

许 婕,李探春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截至2020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意味着我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后扶贫时代的反贫困工作已不仅指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统计学意义上的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更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时代特点,即不仅要帮助贫困人口摆脱基础层面的物质上的相对贫困,还要针对其他多元化贫困表现作出应对。后扶贫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结束,而农村的贫困将会进入到一个以转型性的次生贫困和相对贫困为特点的新阶段。后扶贫时代反贫困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因此将继续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发挥作用。

一、后扶贫时代防返贫工作面临的挑战

后扶贫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国绝对贫困的消失,但并不意味着贫困现象不复存在,我国的扶贫工作将由“运动型”转向常态化,与此同时将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一)贫困表现呈现多样化

贫困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精神层面的贫困,能力的缺失和未来发展受限等。由于国家精准扶贫的落实和优惠政策的落地,绝大多数贫困户摆脱了物质贫困,由此部分扶贫对象丧失了积极向好的内生动力,产生了“等、要、靠”的不劳而获思想。能力的缺失则使贫困群体受制于个人、社会环境等因素,没有能力实现脱贫目标。后扶贫时代的贫困表现形式不再是人们吃不饱饭、穿不上衣、看不上病、没有住房等基本生活方面的缺失,而是体现为部分人群个体发展狭隘,没有上升空间进而导致未来生活发展受到限制。在衡量致贫因素日渐丰富和多元的情况下,贫困问题必将会以多种形式和形态呈现,如收入、健康、能力和发展空间受限等方面的缺失。一直以来,我国都以收入的高低来衡量是否贫困,物质贫困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的扶贫工作重经济补贴、轻贫困户发展能力建设,有许多非贫困家庭在贫困线边缘徘徊。按照各地的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二百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三百万人存在致贫风险。按照这种收入统计测量方法来看,这些刚刚摆脱贫困的群众很可能因为一些原因再次回到贫困行列,如果政府不及时跟进了解情况并进行帮扶,贫困现象的消失也只是暂时的。此外,处在贫困边缘的人口并不属于贫困之列,因此没有享受贫困户政策,但其随时可能进入贫困行列,实际的生活也是十分艰难。

(二)脱贫群众需求多元化

目前,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但是反贫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返贫问题也将客观存在于每一个时期。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我国农村人口成功的摆脱了物质贫困。随着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已经摆脱贫困的群众在其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精神层面的需求。由于长期处于贫穷的环境中,在维系正常生活都困难的情况下,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精神层面的需求,这就导致了贫困户长期以来精神生活的缺失。因此,脱贫群众对教育、文化生活、致富信息等方面有了新的追求。长期的贫困治理工作表明,相对于经济水平低下,精神层面上的贫困更加顽固并难以解决,文化水平的缺失不仅影响贫困群众生活的心境,而且这种“无力感”将会无限扩张并毁灭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

(三)防返贫方式需要多元化

要防止返贫需要抵御很多风险,如自然灾害、重大疾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要做好预防突发事件导致贫困户返贫这些情况的发生。随着脱贫工作进入常态化,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的风险集聚明显增加。贫困群体需要面对两方面相互关涉的问题:其一,随着政府帮扶福利的“离场”,为自己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而欣喜;其二,贫困群体必须独自面对一系列不确定并随时可能发生的社会风险、自然风险等,尤其是对于处在贫困边缘的群众,他们自我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低,国家政策帮扶的撤离更可能使他们随时处在贫困风险的边缘,由此可能造成风险的内化。这就需要增加防贫方式,拓宽防贫群体和防贫渠道,如加大对脱贫子女的教育力度,防止因学返贫;引入社会上优秀的企业组织参与反贫困工作,教会他们技术技能,提高脱贫群众自我抵御外在风险的能力;通过开设技能培训班、文艺表演团队下乡演出等活动丰富脱贫群众的精神世界。防返贫是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不断改变防返贫方式以适应长期工作的需要。

二、后扶贫时代社会组织参与反贫困工作的优势

(一)社会组织参与反贫困工作具有独特优势

社会组织自成立起就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源于民间并发展于民间;其了解贫困者痛苦,知道贫困者的需要,把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社会组织参与反贫困工作,就是出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他们能够充分挖掘贫困户身上的潜在优势,引导已脱贫贫困户彻底走出贫困,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在精准扶贫时期,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帮助一部分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在后扶贫时期,社会组织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防止返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社会组织参与反贫困工作精准灵活

社会组织不仅有专业技术很强的社会工作者,还有很多来自于基层的志愿者。一方面,社会组织中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具体需要,科学分析返贫或即将返贫原因,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提供合理建议。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中的志愿者大部分来自于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他们时间灵活,服从分配,因此能够深入贫困户家中进行入户走访和调查,了解贫困户近期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政府及时了解贫困户近期情况,政府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返贫。社会组织涵盖很多机构、协会,如基金会、行业协会、养老机构等,这些机构将在扶贫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贫困户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贫困户可能导致返贫的原因都不尽相同,这些机构可以根据贫困户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的扶贫措施,做到一户一策,精准施策。社会组织将会根据贫困群众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防止返贫,在反贫困工作中的作用将更加个性化、具体化,效果更加持久化。

(三)社会组织参与反贫困工作具有资源优势

“社会组织中涵盖了诸多农业生产技术优越的企业,或农资信息充分的平台,这些企业与平台对于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优势相当充分,是政府内部资源很难集中开发的专业领域。”[1]首先,这些具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将会因时因地结合当地的自然情况给贫困户适合发展的产业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贫困户自主发展能力。一方面,政府为已脱贫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由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可以为已脱贫贫困户防止返贫铺平道路,提高他们的内生动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其次,通过贫困户自己的辛勤劳动,而不只是政府单方面的资金支持和物质帮扶,可以使已脱贫群众从心底里提高防止返贫的信心,从“输血式”脱贫向“造血式”防返贫转变,提高贫困户自主防贫能力,逐渐彻底摆脱贫困。

(四)社会组织参与反贫困工作有着坚实的政策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多次明确提出要支持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系列行动计划。”[2]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服务内容,并从扶持壮大贫困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和支持实施社会工作力量参与脱贫攻坚重点项目作了明确要求。社会组织作为一支专业的扶贫力量已经被纳入到防返贫困工作之中。“实践证明,社会工作参与贫困治理不仅能够在协调利益关系、化解主体矛盾、倡导政策革新、激发基层活力和增进社会团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可以在识别贫困人口、帮扶困难对象、管理扶贫进程和考核退出等具体环节中充当重要角色。”[3]

三、社会组织参与反贫困工作路径研究

(一)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防返贫信息共享平台

首先,建立完善政府与社会组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合作平台。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把社会组织参与反贫困工作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搭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反贫困服务平台,推进社会组织防返贫与政府防返贫的有效融合,形成“高低搭配,互相贯通”的防返贫格局。其次,社会组织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于已脱贫贫困户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动态掌握已脱贫群众的后续发展状况,判断他们是否存在返贫风险,加强返贫困预警,设置返贫警戒线,及时有效地把贫困户实时情况向政府汇报。对于那些遭遇重大变故或自然灾害而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户,及时采取帮扶措施给予帮助和支持阻止其返贫;对于那些成功脱贫但是仍有困难的群众及时上报并给予帮助;对于那些处在贫困边缘的家庭要随时掌握其家庭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帮助,防止他们走入贫困行列。平台要一边连接政府,一边连接困难群众,及时反馈贫困群众的问题,并及时宣传政府防止返贫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贫困群众及时了解政府政策并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共同完成防止贫困户返贫任务。

(二)利用优势视角,应对多元贫困

“优势视角是指强化和突出贫困群体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弱化‘问题人口’的标签,相信具有依靠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4]后扶贫时代,贫困内容的转变让反贫困工作的开展更加难上加难,而社会组织的优势视角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社会组织认为在扶贫工作中,即使扶贫对象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也有他们自己尚未意识到的潜在优势存在,包括老弱病残以及缺乏脱贫内生动力者,均可以在他们身上挖掘出潜在优势,并引导他们走出当前状态。社会组织根据每个贫困户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挖掘他们的内在优势,如对于精神贫困的贫困户加强思想教育引导,进行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培育其自助脱贫的内生动力;对于能力缺乏的贫困户,社会组织将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这样,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会大大降低返贫的风险,促使贫困户逐渐摆脱借助外在力量帮助自己摆脱贫困的状况。

(三)参与社会政策建设,为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反贫困工作创造条件

国家在大政方针政策上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的发展,并制定相关有利于促进社会组织参与防返贫工作的政策。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会更加鼓励社会组织中一些拥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主动投身于防返贫工作中来。对于社会组织来说,一方面帮助了国家和人民,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其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和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但是,由于各地的贫困状况和扶贫条件不同,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鼓励各方力量献言献策,制定出有实际指导意义的防返贫政策,为社会组织参与防返贫工作提供政策和空间。同时,社会组织作为防返贫力量中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之一,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扶贫能力,为有效参与防止返贫工作奠定基础,如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提升社会服务的质量和社会责任感。社会组织还应立足实际,总结脱贫攻坚经验,积极将参与返贫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在扶贫过程中积累的优秀经验向政府进行反馈,加强政府和贫困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为政府和贫困户充当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更好的参与防返贫工作。社会政策的制定,扶贫制度的健全,均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补充和落实。

(四)发挥资源链接者作用,降低返贫风险

社会组织可以根据社会工作机构及其所拥有的各种信息和资料,以及所能获得的政府、企业等优势资源,为贫困群体提供有效的资源链接,构建资源的社会支持系统。我国各地都拥有自己所属地区的优质资源,社会组织要扮演好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将现有资源根据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公正的分配。同时充分挖掘潜在资源,精准对接有效资源,使贫困群体获得资源效能最大化。政府应建立防返贫预警机制,社会组织要对贫困户返贫进行动态监测,对于可能发生并会导致贫困户返贫的特定的重大事件进行预判,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不同的贫困户要制定不同的防返贫应对方案,对于年老无劳动能力或者家里有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脱贫不脱政策、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等来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对于那些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和企业的技术扶持下,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或开发旅游等已经拥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脱贫贫困户,政府应随时追踪产业发展情况和旅游项目收益情况,继续提供后续的技术指导,保障产业的正常运转和正常收益。对于那些达到脱贫标准顺利脱贫的贫困户,一部分可能会面临自然灾害、较大意外、重大疾病等风险。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贫困户,在动态监测的过程中及时掌握贫困户家中发生的意外情况,安抚他们紧张不安的情绪,帮助他们树立面对灾难和继续生活的信心,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对于家中有正在接受教育的贫困户子女,有可能会随着脱贫任务的完成和扶贫政策的消失,不再继续享受国家给予贫困户子女关于教育的补助,可能会导致其因缺少国家资金支持而辍学,导致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社会组织要发挥自身作用,防止贫困家庭的子女出现因资金问题辍学的情况,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对于家中有毕业生的贫困户子女,社会组织要引导他们正确择业,社会组织中优秀企业招聘员工时,应优先考虑贫困户家中的毕业生子女。总之,要不断强化内在脱贫的持续动力,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从根本上提升反贫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应对返贫风险。

猜你喜欢

贫困户群众政府
多让群众咧嘴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