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质健康素养与教育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2-03-17郝春芝李松六盘水师范学院

体育风尚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质素养思想

郝春芝 李松 六盘水师范学院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底,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教师工作的根本宗旨,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以“把学生教会,让学生勤练,组织学生常赛”的原则,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同时能够学到一种崇尚体育的精神。健康中国行动离不开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更离不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成效[1-2]。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所有的一切都将没有意义。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能单独一条腿走路,目前我们的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缺乏体育锻炼,在科技发达的新时代,手机成了学生们娱乐的一大主题,宅在宿舍、宅在家里成了学生们业余生活的主旋律。

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健康教育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身体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难以承担社会责任,如何担当国之栋梁呢?而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最根本的就是改变他的思想,让学生能够从思想认知上接受健康教育,把提高体质健康素养作为目标去坚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素养的分析,结合高校健康教育现状,探索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素养现状

在现在大的教育环境下,大家都在追求高分数,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剧增,本应该快乐的幼儿园时光被各种才艺班、补课班等课外兴趣班占满,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让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每天上下学车接车送,真正地让孩子“解放双手双脚”。表面看起来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成才,但实际上是真正地把孩子们最重要的健康弄丢了,以至于现在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素养出现了很大的问题[3-4]。

(一)健康意识淡薄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健康意识淡薄,例如:在饮食方面,几乎不去注意营养搭配,点外卖、垃圾食品占据了饮食的大部分;在生活习惯方面,每天手机不离手,熬夜不休息,作息规律杂乱无常;在身体素质方面,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能达到70 分以上的只有极少数,大部分学生不喜欢锻炼,缺少主动锻炼的意识和动力。如果学生自身对健康不重视,外界再多的干扰也将治标不治本。因此,想要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素养就必须让学生们自己从内心深处能够重视健康问题,从思想上改变他们的既定认知。

(二)缺乏体育锻炼积极性

多年的教育风向都是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健康的重要性,只有打破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常规思维,才能让大家注意到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没有健康,拥有再高的学历、再渊博的知识也不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拥有健康就拥有无限可能,拥有健康可以去拼搏、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去锻炼自己的能力。拥有健康可以为家庭创造财富,拥有健康,可以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正是因为过去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氛围,大学以前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有些学校为了学生的成绩,减少甚至取消体育课,取而代之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几乎没有了锻炼的时间,以至于他们高考结束、升入大学后仍然没有主动锻炼的意识,他们的身体机能承受不起一点运动量。不喜欢运动而不运动,不运动从而不喜欢运动,形成恶性循环。

(三)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被父母宠爱的孩子们在开始独立生活以后总是有些手忙脚乱。在大学里除了上课以外的时间都是由自己支配,但是由于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保姆式教育,这些学生到了大学以后缺少对自己时间的管理能力。学生们时间安排不合理,除了上课时间以外,其他的时间就放任自己在宿舍里宅起来,没有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自己的身材、增强自身体质健康而制定锻炼计划,每天都是毫无目标的度过。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同学知道自身健康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大保障,健康是所有人生追求的支撑,没有健康其他都是虚谈。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坚持锻炼的前提,是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的动力,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就是缺少了这一份不可动摇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导致他们一点点的累就立刻放弃锻炼,缺少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

二、高校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高校也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比如校园跑、跳绳比赛、运动会等等,尽管如此,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态仍然让人担忧。

(一)教育形式单一,互动性不足

高校教育应该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质量不仅仅是文化水平高,同时更要有健康的身体、较高的身体素质。但是很多高校的健康教育只是单方面的宣传、形式单一、没有吸引力,教育实效性较差。学校单向输入,学生们是否接受、接受多少没有评估,欠缺与学生的互动性,这就造成学校做了教育工作,但是学生没有真正的将教育内容内化于行动,教育效果不显著。

教育活动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输入内容,受教育者将教育内容内化于行并向外输出教育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应该采取受教育者喜欢的教育形式,增加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双向奔赴才能收获好的教育成果。

(二)教育规范化不足

高校的健康教育主要是由辅导员、体育课专任教师等负责。首先,体育课每周两次课,每次课90 分钟,相当于大学生们每周系统锻炼的时间只有3 个小时,在这3 小时里并没有完完全全的在运动,还有其他的任务完成,所以学生们在体育课上接受的健康教育很少。其次,辅导员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表现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这种教育也只是口头上的教育,并没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教育结构,学生对这种教育的吸收程度难以控制,所以教育规范化不足也是当前高校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

高校的课程安排中只有大一大二的学生有体育课,大三大四的学生没有体育课。学生本身缺乏锻炼的积极性,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来讲,没有体育课就相当于少了一部分健康教育输入,学生的健康教育效果更加难以呈现。因此,高校的健康教育需要长期性、持续性的进行,并且应该具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素养,才能让学生把锻炼培养成一种习惯,慢慢的才会自觉主动地进行锻炼,只有当学生自觉主动锻炼的时候,我们的健康教育才算成功。

(三)教育资源单一

高校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理论教育,教育资源主要是文件要求,这样的教育内容少了生动性、少了美感,教育资源的单一使学生产生教育疲劳,每次的教育内容都是一样的,难免会产生抗拒心理。教育资源应该具有丰富性,不应该只是空白的说教,而应该以学生喜欢的内容,开展生动有趣的健康教育,要让学生享受其中,并自愿去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丰富的教育资源是让教育丰富多彩的前提,在大众创新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也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传统的教育已不合时宜,新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才能够俘获这些“95 后”“00 后”学生的心[7],以她们熟悉的事件、人物、影视作品等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方可直击她们的心灵深处,产生无限能量,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三、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策略

(一)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人所有的决定、行动等都是由思想主导的,因此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认知,首先必须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普遍的就是思政课,其他课程主要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思政课程在大学生的课程中的占比是比较少的,因此,要想学生能够更多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开展课程思政,让学生在学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且专业课程中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让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通过课程思政让学生加深思想的认知,只有学生本身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才能够行动起来,我们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再强有力的教育也是收效甚微。

(二)丰富教育形式,加强宣传

生动多样的教育形式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学习内容里,更好的将学习内容内化于心,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不管是体育课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还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都应该丰富教育形式,让教育更加有吸引力,更加贴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加生动有趣。比如,辅导员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班会、宣传栏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5],加强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积极提升教育活动的关注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可以组织宣传健康教育主题的竞赛活动,学生以文字、图片、视频、动漫、微电影等方式投稿,让全校学生进行投票评选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达到宣传健康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们参与其中,深入其中去了解健康教育活动。

(三)规范体育教学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中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以“把学生教会,让学生勤练,组织学生常赛”的原则,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6]。高校应该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让专任教师科学、规范、高效地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体育课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接受健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通过体育课程让学生体验到运动后带来的心情舒畅、大汗淋漓后的畅快。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同时也可以通过运动带走烦恼、带走不愉快、带走学习的压力,使人重燃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跑一跑步,学一学足球、排球、乒乓球等,更应该是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意义,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内心深处爱上运动、享受运动,并能够主动去运动,这才是体育课程真正的意义。

(四)拓宽教育资源

教育方式要丰富多样,教育资源同样要紧跟时代潮流。简单的说教、枯燥的文件解读这样的教育内容很显然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关注即没有思考,没有思考的教育收效甚微。将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整合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拓宽教育资源,将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物件等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红色精神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理想信念。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认识、感悟、传承等都不是很充分,对革命精神的践行不到位,对自己缺少严格要求,在各个方面都存在松松散散、不能持之以恒的弱点。红色革命精神是革命历经百年沉淀下的革命精神财富,是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铸就的精神长城,将红色精神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让学生产生共情,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五)号召学生合理营养膳食

习惯了在家由父母准备好一日三餐的大学生们,到了学校以后,自由选择三餐,学生们开始任由自己的喜好,吃一些快餐、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而不去注意合理膳食。学生尝遍食堂的所有菜品后,就开始点外卖。为了减少学生点外卖的次数,多吃干净健康的食品,这就需要学校食堂不断改善每道菜的味道,不断创新每道菜的样式等。食堂通过适当的增加菜品种类,增加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口味兼顾南北方差异,让学生在学校食堂也能够吃到可口的饭菜、吃到家乡菜,这不仅可以减少外卖进校园的次数,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学校产生感情,对自己的母校留恋。

良好的饮食习惯离不开每天的早餐。但是我们的大学生往往最不能按时吃的就是早餐,有课的时候赶着上课来不及吃早餐,没有课的时候又起不来吃不上早饭,不管什么原因,早饭总是被学生们忽略掉。为了能够让学生们能够每天按时吃早饭,学校应采取措施,比如提高早餐质量,让美味的早餐吸引学生主动去吃饭,举行每日早餐晒图比赛等。

四、结论

良好的体质健康素养是一切行动的基础,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较低的现象,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高校对大学生的健康促进、健康教育责无旁贷。高校在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中,要严格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多形式开展健康实践,不断促进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素养。

猜你喜欢

体质素养思想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