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

2022-03-17廖光蓉周瑜焜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意识英语能力

廖光蓉,周瑜焜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家的教育理念正在发生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然而,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发展无法一蹴而就,目前尚有部分人在教学观念上仍存在一些障碍,譬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个别教师仍然把控课堂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教师缺乏提问意识,习惯于直接呈现课堂内容;另一方面,教师的提问能力不强,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引导学生养成思考习惯、培养批判创新意识的效果不佳。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逐渐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与解答,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从而难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勇于探索和质疑的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的话语对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养成思考习惯、培养批判创新意识等意义重大。在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方法、思维的逻辑、勇于探索和质疑的意识和批判创新能力。[1]恰当的教师提问话语不仅可以作为学生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可理解性输入,也可以作为示范学生如何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语言的有效引导。教师的提问还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改善英语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方法、思维的逻辑、勇于探索和质疑的意识和批判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1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课堂提问的意识薄弱,或没有掌握提问的策略和原则,导致提问质量不高,提问效率低下,从而无法实现提问的真正价值,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创新能力。下面从问题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是否高度相关、问题的难易程度是否合理、问题是否能启发学生思考等方面考察教师提问的质量来分析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现状。

1.1 提问的针对性不强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有些教师忽略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未针对学生的能力设计特定的课堂提问帮助其达成学习计划,因此,有一部分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并不适合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有些问题过于简单,既没有挖掘知识的深度,也没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而有一部分问题又难度偏高,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帮助也难以解答,这样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可能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有些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入,没有把握教材知识内容的难度,不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只是机械地呈现教材内容,而不是去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同时,部分教师不了解学生目前的能力水平,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不符。因此,教师在提问之前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和研究教材,所提问题缺乏针对性。例如,在一些小学英语课堂中,当教学内容涉及其他国的社会和文化知识时,教师不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也没有激活学生的经验、概念和认知,直接向学生提问关于对该文化的理解。然而,学生在没有获取足够背景知识的情况下,难以独立地思考那些超出其认知范围和知识水平的问题。

1.2 提问的有效性不高

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切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质疑和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2]。可见,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以实现预期教学目的为前提。然而,小学英语课堂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通常能够基于教学内容设计和提出问题,在课堂中很少出现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问题;但是有些课堂提问不切实际,脱离了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教学目的。

笔者在小学英语课堂观摩活动中记录了一个实例:在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你打算做什么?)的一节课文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本课文的教学目的——熟练使用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你打算去做什么?我要去做……)”,教师运用了句型问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点。但在该堂课的最后,教师又提问学生“Why 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cinema? (你为什么想去看电影?)”这个问题看似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实际上却是将课堂引入另一个话题,这样的问题不仅占用课堂时间,也偏离了教学目的。虽然课堂中有许多问题值得学生思考,但其中一些问题不一定有利于该堂课的教学,因为它们对于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作用不大,甚至适得其反。

1.3 提问的启发性不足

在小学英语教师提出的问题中,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较少,能直接得出答案的问题居多。这类展示型问题,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中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而提出的是非对错问题或事实性问题,学生可以直接从已知信息中得出答案,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思考和认知加工,并且答案通常是唯一的、确定的。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少能让学生进行分析、联系、比较、判断、推理、评价等,难以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另外,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没有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缺少对学生从低阶思维活动向高阶思维活动过渡和转变的引导。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水平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这六个层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所提问题可以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然而,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所提问题大多停留在知道、领会和应用阶段,无法引导学生思维向更高层次的认知水平发展。教师在提问后没有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来源或原因,没有启发学生对于问题逻辑的思考,导致学生思维受限,不利于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根据笔者的课堂观察,在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没有予以适当的反馈或追问,缺乏对学生思维过程的逻辑训练。例如,在一些英语阅读课上,课文中的许多细节并不明显,需要学生通过对上下文进行分析后才能得出结果。但有些教师在简单地呈现文本信息后,没有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的来源,哪怕用中文提出“文章中有哪些线索表明……?”这样的问题,效果都要好得多。

2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现存问题的原因

当前小学英语教师提问能力存在种种问题,有效性不高、针对性不强、启发性不足等,都与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一部分教师仍强调教师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忽视了教学目的的意义和学生的主体性,提出的问题才会质量不高,无法引导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探索问题的意识。以下为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教育理念过时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没有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没有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和主体地位。他们继续以过时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仅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他们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和主体性,认为教学就是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的作用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一方面,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与地位。有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不了解教材内容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难易程度如何,也没有主动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将学生的兴趣特征、能力水平等因素纳入提问的考量,导致提问难易程度不当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其独立性与创造性。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学生的当前水平,即学生可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学生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在发展水平。二者之差则是“最近发展区”,处于该水平的问题是学生通过努力、凭借帮助能够解决的问题。由于没有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就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有些课堂提问则低于“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而有的问题则高于“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这些问题不仅效果不佳,还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好奇心,甚至挫伤学生的自信和自尊。

2.2 教学设计不当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高,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教师没有切实领会好《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的,没有围绕其进行课堂活动,课堂提问也就脱离了目标。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没有意识到教学目的不仅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也是确定学生学习目的和内容的依据,更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依据。

由于缺少对教学目的的准确把握,课堂活动的设计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导致教学设计不合理。有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没有以目标为导向,仅凭个人感觉设计活动和问题,忽视了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逻辑性和目的性。换言之,一部分教师热衷于备出一堂精彩有趣的课,设计绘声绘色的课堂活动,但在实际课堂提问过程中却没有考虑教学目的该如何实现的问题。在这种脱离教学目的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作为检验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手段,最终也无法达成预设的教学目的,因此这类提问缺乏有效性,质量也不高。

2.3 教学方式欠妥

小学生知识结构还在不断完善之中,认知水平不高,逻辑思维训练远远不够,因此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的能力水平难以进行思维拓展和知识应用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一些英语课堂中,教师对于知识点的处理十分简单,他们将知识点直接呈现给学生,然后提出一些是非对错的问题让学生判断。这些教师在设计提问时缺乏启发学生思考的意识,过于追求和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急于让学生得到答案,忽视了学生思考习惯的养成和方法训练的重要性。例如,教师提问时,学生可能还没有获得足够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或者得出的答案流于表面,而有些教师却没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帮助他们挖掘问题的本质,得出深一层次的结论。还有一些教师希望通过问答来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提问后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思考,有时甚至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快速回答,教师则自己会“及时”给出答案,避免课堂出现“冷场”的情况,让整个教学过程看起来都十分紧凑。

这些教师为了减轻教学负担,期望学生快速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采取直接呈现、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忽略了知识结构本身的逻辑性,跳过了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他们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大多会关注“是什么”的事实性问题,却很少提出“为什么”“怎么做”等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联想、比较、判断、推理、抽象、概括、评价的问题。

3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能力培养的建议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摒弃过时的教学理念,以《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为纲、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升提问的质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方法,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1 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主体”“填鸭式”的教育理念已被时代所淘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受到重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中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因此,提问要有针对性,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更要认真地备学生[3]。教师要领会新课标,钻研教材内容,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并且分析和对比教材难度水平和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培养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取新知的课堂提问,为帮助学生清除障碍、填补空缺发挥引导性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摸底测试等课前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关于教学内容已有的知识水平,根据他们的现有水平合理规划实现教学目的的详细步骤,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思维,这样不仅能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计划,也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KWL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意识。在KWL教学法中,K代表“what I know(我知道什么)”, W代表“what I want to know(我想知道什么)”,L代表“what I learned(我学到了什么)”。学生课前记录自己关于教学内容已知的知识,激活自己的经验、概念和认知,并且思考自己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学到什么,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在课后回忆自己学到了什么,反思学习成果。这样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能力,教会他们自我监控和反思,使其对思维活动的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因而有助于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奠基式的起步。同时,教师也可以将KWL表格记录作为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依据——在课前随机抽取数位学生的KWL表格记录,以了解和分析学生已知内容的范围,并设计适合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2 有的放矢,提高提问效果

提问的内容必须以实现教学目的为导向。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目的的设定是否明确,不仅影响教学环节的开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最终的教和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不能漫无目的,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教师要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提问的具体目的是考察学生的识记情况还是考察学生的理解或应用等能力的发展,即要有明确的提问目的,然后才能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问题[4]。要提高提问的质量,实现提问的价值,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将课堂提问紧紧围绕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展开,考虑教学目的的实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分析如何引导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认识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实现教学目的作为课堂提问的前提,并将其落实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这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分解教学目的和内容,确定每个教学阶段应达到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要求设置多个引导性问题,逐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其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终身学习,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而忽视其全面发展,缺少对学生思考习惯、思维方式的训练和质疑、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然而,在英语课堂中,语言知识固然重要,但语言教学如果忽略了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就会出现语言与思维不匹配的状态[5]。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从改进教学方式入手,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创新意识和能力。

国内外有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例如,语法教学中的归纳法,它强调教师不直接呈现语法规则,而是通过提供大量的例句和情景,由学生探索和发现语法规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一个提示者和提问者的角色,促进学生对于该语法规则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另外,交互式阅读模式也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授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中的元素,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探索和思考,最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和概括。此外,国内外还有很多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观察优秀的教学案例等方式,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完成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自身的提问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在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能力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提问的质量不高,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基于《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的课堂提问,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同时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创新意识和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填鸭式”教学的被动局面,倡导主动思考、勇于探索、批判创新的精神,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意识英语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