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胎之一脐血流S/D比值变化在预测胎儿结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03-17武菁菁马秀玲郭月华马文革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比值血流动脉

武菁菁,李 聪,马秀玲,郭月华,马文革

(石家庄市第六医院产科,石家庄 050000)

随着促排药物的应用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双胎妊娠率逐渐上升,达1%~2%。双胎发育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诱发双胎之一结构畸形、双胎生长发育不一致、双胎之一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等不良预后,但目前对双胎之一宫内异常的检查手段、干预措施等尚无统一标准,容易影响妊娠过程及母婴安全[1-2]。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胎儿结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的脐血流参数是反映胎儿血容量变化的重要指标,脐血流收缩末期峰值(S)、舒张末期峰值(D)可较好地反映胎儿-胎盘的循环状态,从而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宫内安危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在单胎中已广泛应用,但双胎之一脐血流S/D比值增高对胎儿结局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3-4]。本研究回顾性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进行孕检的双胎孕妇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改善胎儿结局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进行孕检的双胎之一胎儿脐血流S/D比值≥3的孕妇作为研究组(43例),年龄22~36岁,平均(29.18±2.51)岁;体质量指数(BMI)19~26 kg·m-2,平均(21.96±0.72)kg·m-2;绒毛膜性[5]: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12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CDA)31例。另选择同期双胎胎儿S/D比值均<3的孕妇作为对照组(57例),年龄23~35岁,平均(29.09±2.49)岁;BMI 19 ~ 25 kg·m-2,平均(21.91±0.70)kg·m-2;绒毛膜性:MCDA 18例,DCDA 39例。2组年龄、BMI、绒毛膜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确认为双胎孕妇,且羊水指数正常者;2)临床资料完整,末次月经明确,月经规则者;3)胎儿无结构异常、染色体异常者;4)胎儿生长指标双顶径、股骨长与停经孕周相符者。排除标准:1)分娩前胎儿S/D比值恢复正常的孕妇;2)有遗传性疾病的孕妇;3)有严重肝肾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的孕妇;4)有严重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妊娠期并发症的孕妇。

1.3 方法

2组均于孕32周行脐血流监测,所用仪器为超声胎儿脐血流监护仪(JPD-300C,深圳京柏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孕检者取仰卧位,以四步触诊法明确胎儿腹部、颈部的位置后进行脐血流监测,变换探测角度,选取屏幕中频率一致的图形,截取5~12个频谱并冻结,检测并记录2组胎儿大脑中动脉S/D比值、脐血流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

1.4 观察指标

1)胎儿其他超声指标:孕32周,据超声胎儿脐血流监护仪检测记录2组胎儿大脑中动脉S/D比值、脐血流PI、RI。2)分娩孕周:记录2组孕妇的孕周,统计其<36周、36~37周、≥38周孕妇所占比例。3)体格及神经精神发育情况:围产儿1周岁时,检查2组体质量、身高,以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6]评估其神经精神发育情况,量表的平均数=100,标准差=16,80分以上为发育正常,70~79分为临界状态,69分以下为发育迟滞。4)围产儿预后:记录2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羊水污染、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2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围产儿预后比较

见表1。

表1 2组围产儿预后比较 例(%)

2.2 2组分娩孕周比较

见表2。

表2 2组分娩孕周比较 例(%)

2.3 2组体格及神经精神发育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2组体格及神经精神发育情况比较(±s)

表3 2组体格及神经精神发育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体质量/kg 身高/cm 神经精神发育情况/分研究组 86 7.41±1.37# 65.49±5.42# 38.58±4.40#对照组 114 10.67±1.56 75.45±5.33 71.89±5.24

2.4 2组胎儿其他超声指标比较

见表4。

表4 2组胎儿其他超声指标比较(±s)

表4 2组胎儿其他超声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胎儿大脑中动脉S/D比值 脐血流PI 脐血流RI研究组 86 4.69±0.82# 1.01±0.18# 0.61±0.14#对照组 114 5.10±0.94 1.14±0.24 0.71±0.18

3 讨论

正常妊娠时孕妇体内各系统会发生子宫血流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等一系列生理变化,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血液供应[7-9]。相较于单胎妊娠,为满足胚胎及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双胎妊娠孕妇的适应性较差,早产、高危妊娠、胎死宫内等不良胎儿结局的发生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脐动脉为连接胎儿、胎盘的纽带,脐动脉血流量、阻力、血流速度大小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10-11]。脐血流监测为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型检测技术,具有无创的优点[12-13]。脐血流S/D比值可有效反映胎儿和胎盘之间的循环状态,进而反映胎儿周围血管的状况,现已成为判断胎儿是否缺氧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目前临床对于双胎之一脐血流S/D比值增高对胎儿结局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14]。

脐血流S/D比值可反映脐动脉的阻力状态[15-17],双胎之一胎儿脐血流S/D比值≥3提示脐血流降低,阻力增加,容易导致胎盘功能障碍,进而引发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缺氧等[18]。此外,胎儿大脑中动脉S/D比值、脐血流PI、RI亦可反映胎儿大脑血液循环阻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孕32周,研究组胎儿大脑中动脉S/D比值、脐血流PI、RI低于对照组,提示双胎之一胎儿脐血流S/D比值≥3者的胎儿大脑血液循环阻力较高,分析原因为双胎之一胎儿脐血流S/D比值≥3,胎儿宫内缺氧的风险较高,可致血液灌流重新分配,使得大脑中动脉扩张,大脑的血流量增加,外周血管血流量减少,进一步导致脐动脉缺氧,增加胎盘绒毛血管阻力[19-20]。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新生儿死亡、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FGR、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发生率及孕周<36周孕妇占比高于对照组,孕周36~37周、≥38周的孕妇占比低于对照组;且围产儿1周岁时,研究组体质量、身高、神经精神发育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双胎之一胎儿脐血流S/D比值≥3者的早产率较高,且胎儿体格、神经精神发育情况及围产儿预后较差。分析原因为脐血流S/D比值异常升高,往往暗示着胎盘供血不足,可增强子宫活性,诱发胎儿和胎盘氧化应激损伤,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如子宫肌松弛,最终降低溶酶体稳定性,提升前列腺素水平等,不利于围产儿预后;增大血管阻力,引起胎儿供氧供血不足,发生新生儿死亡、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FGR、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等,严重影响围产儿预后[21-22]。研究[23]指出,脐血流S/D比值异常升高的胎儿生长过程中体格、神经精神发育相对落后,与本研究相印证。

综上所述,双胎之一胎儿脐血流S/D比值≥3者的早产率较高,且体格、神经精神发育情况及围产儿预后较差,胎儿大脑血液循环阻力较高;脐血流监测简便、快捷、无创,可用于产前监护,对于双胎之一胎儿脐血流S/D比值≥3者应及时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胎儿结局。

猜你喜欢

比值血流动脉
足部血管解剖及其变异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成年男性脐动脉的应用解剖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测牙髓血流的比较研究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