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初探及实践

2022-03-17高广娣张佃平曲爱丽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机械原理探索课程思政

高广娣 张佃平 曲爱丽

摘    要:文章对“机械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进行初步探究。立足“机械原理”课程本身的内容及特色,提炼生动化、具体化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爱国热情,提高其专业认同感,提升其综合能力,培养其工程素养及工程师责任。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2-0020-02

“机械原理”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主干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一,是2018年宁夏大学首批建设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之一。课程思政是当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引导学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在2018至2020年度的示范课建设过程中,课程教师立足“机械原理”课程的特殊理论、方法和视野,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探索了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统一的育人体系,着眼于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务实创新且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一、“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机械原理”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共性问题及常用机构的性能和设计,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是连接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领域的桥梁课程,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具备常用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机构选型及综合、机构设计等方面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是该课程的首要目标。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合思政元素,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

合,注重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扎实掌握有关机械的基本理论,使其受到必要的、严格的基本技能和创造思维的训练,同时,得到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注重引导,上好绪论课

引入多因素过程量化学习考核机制,在绪论课上,将多样化成绩构成进行提前说明:除期末成绩占比60%、课程实验占比5%外,在出勤率、作业成绩、期中考试的基础上,增加课程学习笔记、课外实践、观影感成绩。其中,课程笔记提倡学生注重过程学习,全程摘选、记录课程主要内容和重难点知识,保证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观影感成绩是学生在观看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成就和讲述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的《大国重器》、聚焦智能科技的科学挑战节目《机智过人》以及《大国工匠》等节目的基础上,撰写、提交题材不限、字数不限的观影感,以此督促学生观看优秀影片,激励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有为”、做强做大中国制造、以工匠之心铸制造强国。此外,在绪论课上对课程中实行小组學习制进行要求说明,作为后续开展课外活动的单元体,进行机械相关知识素材收集及分享、方案论证汇报、头脑风暴、发言、展示等,提倡全员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树立团队协作意识。

(二)丰富课外实践活动,走进生活

课外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穿插于各个章节的教学活动中,如第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为绪论课后,搜索机械行业发展最前沿、最新锐的成果,以视频、图片等形式收集整理,下次课前展示。实践证明,在后续的展示环节中,学生表达了无比激动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爱岗敬业、努力学好自己专业的激情和兴趣,从内心积蓄学习的内在力量。再如,讲授机械的平衡时,布置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调研,在附近修理厂观看平衡机的工作原理和用途,以及千斤顶(“自锁”内容中涉及)的结构及用途,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助力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及融会贯通。实践环节中,也可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如进行家电维修等,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及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基于项目驱动的全过程嵌入式学习训练,让

学生忙起来

课程一开始,将创新项目融入课程学习中,按照小组分组情况制表汇总,包含类目:组名、组长、组员、拟进行的项目名称、项目简介等。项目题目的确定,可给予相对较长的时间。题目来源于生活需求,学生必须进行调研及必要的论证来确定最终的题目,如“懒人计划”等。本次课程中有小组提交的项目名称是“写字撑手肘装置”,考虑到上课时(特别是大班集中上课)学生座位较为密集,写字时手肘无支撑仅仅靠手腕支撑,提出该装置写字时可无需用力抬手腕。汇总设计题目后,可在课间分享设计意图并在探讨中扩展到其他用途和功能,如用于宿舍床铺看书、阅读的手机支架等。

(四)实时传达、积极推送,与时俱进

及时传达学院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新动向及新要求,使学生明确处境、树立目标、端正态度,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如毕业生毕业论文进行相似性检测,以及取消清考制度等。同时及时推送各类参赛信息,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鼓励学生参加比赛,锻炼能力。

(五)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充分融合,润物无声

构建适合“机械原理”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机械原理”授课过程中。

1.在学习机构的运动分析时,让学生以“中国速度”为关键词,搜索相关内容并展示分享。很多组学生做得很好,且在分享时表达了对祖国发展的崇敬和自豪。

2.学习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困难,并在课堂上给予充分的引导。机构设计过程,学生全员参与绘图,规范指导,严格要求,培养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同时,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摸底分组,并尝试实施“隔堂对分”“当堂对分”“时时对分”,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用心思考、提出问题、表达意见、交流沟通、解决问题等诸多能力。

3.凸轮轮廓曲线设计一节,通过在QQ群中展示优秀作业并将问题作业(不严谨、不规范)返回,给学生修正、学习、提高的机会,后续全部重新绘图或在原基础上完

善,学生的作业质量及掌握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4.按课程前期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提交学习笔记,培养学生日积月累、吃苦耐劳的好习惯;提交观影感,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展现我国综合国力的优秀影片,激发爱国热情。

5.适当选取课程内容让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学会查阅资料,能够提出问题并相互交流解答。如,齿轮机构及其设计一章,教师在讲解完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知识后,即可罗列学习提纲,让学生自主学习斜齿轮、锥齿轮、涡轮蜗杆的相关内容,之后再回到课堂进行进一步讲解,并在QQ群中进行答疑解惑。

6.在轮系及其设计一章的教学中引入公元前400年

指南车的介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此外,通过课后对我国减速器发展史的了解,让学生切身感知科学家孜孜不倦、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引入中国高铁的齿轮箱研发历程:“动车实现时速420公里会车试验,齿轮箱‘常州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综合实力的感知和自豪,激发学习热情。

7.在课程设计环节,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设置科学的权重分值,如关于纪律要求可设定:出勤占10%;工作态度、精神状态、是否听从指挥占10%;团队精神、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占20%等,尝试对其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工匠精神等进行量化考核。

8.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将传统的以多媒体、板书为主的课堂授课方式与现代化的利用网络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授课方式相融合,充分挖掘多媒体介质的作用,通過知名机械网站、公众号推送等方式,活跃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发展前沿,与时俱进。

将新时代核心价值观融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文化自觉与自信,内化于

心,外化与行,使其成为有理想会感恩的爱国青年、有规划会学习的勤学青年、有担当会生活的务实青年、有追求会创新的奋进青年[3]。

宁夏大学“机械原理”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两年以

来,任课教师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修订课程大纲1

份;撰写新教案1份、新讲义1份;形成课程案例集1套;完成学生实践活动及交流汇报的图像、音影文件记录约50项;学生提交观影感约130份;指导学生获批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5项以上;完成基于课程思政的“机械原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调查问卷分析,另有学生创新设计作品若干。

参考文献:

[1]  雷莉,胡劲松.“课程思政”融入“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途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75 (2):24.

[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  王育飞,王鲁杨,赵玲,等.应用型本科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思政”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 (22):125.

■ 编辑∕李梦迪

猜你喜欢

机械原理探索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