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活动教学中培养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探究

2022-03-16李凤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书籍课外阅读习作

李凤仪

(珠海市香洲区九洲小学 广东·珠海 519000)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可见,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孩子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提高文学素养。

1 图文并茂,阅读记录中获得阅读的情趣

不少老师会选择让学生写阅读记录来考察阅读,但是好词好句和读后感的填写,这样的模式让学生认为是一种负担,只为完成任务而写,没能真正深入地去阅读。而良好的阅读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和丰富的感受,阅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书写阅读记录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完成阅读记录,阅读的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读到好书,将书名和作者记录下来,认为某个字、词、句写得妙,摘抄下来,并记录下自己当时读到这“妙处”的心情和感受,读完这部分的感悟和启发也联系生活实际把它写成段或篇。写完后,根据自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在空白处画上自己喜欢的或印象深刻的人物、物品或场景,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想象力,而且能加深巩固书籍的内容和对情节进行梳理。或者读累时,在阅读记录上描描画画,给阅读记录增加边框、背景或插图等,给阅读的过程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学生在阅读后,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定期在班级里进行“展评优秀阅读记录卡”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借鉴,投票选出优秀作品展出在班级展示栏,让孩子们收获阅读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这样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进行思考和归纳,真正做到“我阅读,我快乐”。

2 用好课前三分钟,分享中寻觅阅读的知音

预备铃打响后,学生往往还处在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在正式上语文课前,组织一次三分钟的小演讲活动,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带入到书籍中。按学号的顺序,每次课前有一个同学来分享自己的课外阅读感悟,可以通过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手抄报展示、思维导图的讲解等方式,向其他同学推荐、分享自己喜欢的或者最近在阅读的书籍。这位同学说完后,其他同学可以进行提问、交流或点评,一起产生阅读的共鸣,寻觅同样喜欢这本书的知音,共享阅读的乐趣。合理利用课前的三分钟分享读书的感悟,可以让分享的同学再次回味阅读这本书时带来的愉悦感受和心灵的震撼,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发现不同书籍的魅力,从而投身到阅读的海洋中。

3 主题阅读,竞赛中找到阅读的乐趣

部编版的小学高年级语文书中,会根据课文学习的篇目推荐相关的整本书阅读,但不少学生和家长没有重视起来,如何能知道学生是否有进行认真的阅读,从阅读中是否有所收获?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全班共同读一本书,并在班上开展关于这本书的主题竞赛活动。阅读主题竞赛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活动流程的设计、主持人的选拔、活动奖项的设置等都由学生参与。以名著阅读《水浒传》为例,活动的环节设计可以有以下三项:

(1)热身活动。《水浒传》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热身活动可以围绕书中的人物进行互动。活动开始前一天,让学生在纸上写出《水浒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典型事例,或根据人物的外貌特征画出相应的人物、武器等,留出空白位置给其他同学猜人物,并为答对这道题的同学准备一份小礼物。活动当天,将写好的纸张粘贴在黑板上,以小组为单位到黑板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纸张猜人物,写出人名和绰号,找到出题者领取小礼物。

这是刚开始的小小热身活动,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再次巩固和梳理这本书的人物和事情的过程;在答题的过程中,也让学生调动了从书中获得的信息,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人物形象、特点、典型故事等,加深对这本书的理解。因为每一位同学都要参与,并且是学生自己出题,自己准备礼物,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得到很大提高。

(2)知识竞赛。事先收集学生围绕《水浒传》出的考察题目,教师整理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和调整题目,可以是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可以涉及作者、书中人物、典型事件中的细节、文学写作手法、历史地位、脑筋急转弯等等。这项活动采取抢答的方式,最先举手的学生优先回答,答对积累一分,最后统计最高分数的前十名进行奖励。

学生和老师共同出的题目可以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对这本书的阅读认真程度,采取竞赛的方式可以营造一种紧张激动的氛围,使学生更加投入到题目中提到的书本内容,这是一个记忆、提取、分类、运用信息的过程,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能通过这项活动获得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阅读的兴趣。

(3)故事再现。这一项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个小组4-6人,可以自由组合,选取《水浒传》中自己喜欢的或印象深刻的片段进行演绎,演绎的过程中可以用上符合人物特点的服装、道具等,根据小组对这一片段的理解和再创造进行故事再现,可以配上背景音乐来渲染气氛,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插入吸引观众的小桥段等,全部表演完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进行互评,最后全班进行投票,选出“最佳演绎”小组和“最佳演员”。

单纯地看书,学生与书本之间仿佛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故事再现,情景演绎,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更加深入地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塑造人物、设计故事情节,这是一个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后再创造的过程,还能够将名著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反映社会问题,学生对名著阅读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乐在其中。

4 习作互评,读写结合中提升阅读的高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习作是分不开的,在习作的过程中融入阅读的体验,读写结合,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的高度。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习作互评活动,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在这个互评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要阅读同组的2-3篇作文,从中发现同学写得精彩的语句,发掘同学作文中的闪光点,找出错别字、病句、结构等问题,并给出改进的建议。这就要求他们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要认真、耐心地进行阅读,并在读后对习作进行评价,评语就是一篇小小的读后感,这是对同学习作的负责,也是在展示自己阅读的能力,学生们这时候都会认真地去对待这项“阅读工作”,认识到精读、细读、读后反馈的重要性。这个阅读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判断、学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学生从互评中获得了信心,互相学习,扬长避短,更能激发他们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5 创设情境,融入生活体会阅读的好处

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渗透阅读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的诱惑和喜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以班级开展的中秋美食节活动为例,让孩子们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了解自己想做的中秋美食的制作方法、包含成分、味道特色、历史故事、文化含义等,并将得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制作成自己的美食卡片,并写明从什么书籍获取到这些信息,在活动中向其他同学介绍和分享。而想要品尝这道美食的同学,同样要通过阅读美食卡片来进行选择,从中获取信息,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来进行阅读。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拓展阅读,将阅读融入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以及与自身生活的联系。

每一项活动都有它的育人功能,这项活动名为“美食节”,不能让学生除了吃以外没有得到任何的收获,与阅读结合起来,能使孩子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中培养阅读兴趣,促进课外阅读,体会到阅读应用于生活的好处。

6 结束语

要想培养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课外阅读兴趣,活动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学生喜欢的活动中融入阅读教学,在阅读活动中树立榜样,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感受到良好的阅读不仅在学习上,还在思想上、生活上有积极的影响,从而培养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猜你喜欢

书籍课外阅读习作
鲁迅与“书籍代购”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