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2022-03-16陶富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科中职教材

陶富彬

(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 湖北·十堰 442600)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经济对应用型职业人才需求量的扩大,信息化与科技化的经济发展形势对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中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从企业用人的要求和市场需求分析来看,职业院校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应用型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行业或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中职教育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其中学科融合是解决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1 中职生职业素养分析

1.1 职业素养的构成

从学术研究领域对职业素养的定义来看,职业素养一般是指从业者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思想是职业生涯规划层面表现出来的个体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职业道德是个体道德体系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等精神风貌;职业技能是从事岗位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行为习惯是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职业岗位性质的行为习惯。

1.2 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职业素养是中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高素质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表现。对于普通劳动者与中初级专门人才而言,职业素养是区分二者最关键的指标要素。通常在中职教育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一般包括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学科教学主要是从学科教材中挖掘职业素养相关素材,并设计成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课外活动是以作业、任务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的责任心、独立性、处理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进而提升综合职业素养;社会实践则是以顶岗实习、社会活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进而形成实践创新、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等职业素养。

2 中职语文与职业素养分析

2.1 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的调查

通过对中职院校开设的语文学科教学以及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仅半数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表现出学习兴趣和优势感,部分学生表示语文课堂较为枯燥,而且职业导向也使得学生忽视了语文基础学科的学习,未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多以教材为依据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在教学中很少将语文学科知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素养紧密联系起来,语文学科的任务性目标明显。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调查发现,中职生在校期间普遍缺乏责任感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而且多数学生理想信念淡化,行为习惯较差,这说明了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2.2 语文教学中职业素养渗透的问题

一方面,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中,语文学科教学忽视了其基础性,对语文技能的应用存在问题,包括表达能力弱、写作能力弱等。语文教学多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语文教师很少安排目标性很强的实践学习活动或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以课堂上的讲授为主,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影响语文学科教学效果。此外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很少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更谈不少心理干预了。另一方面,中职院校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专项培养方面有所欠缺,职业素养教育缺失,过于注重应用技能和“追求高就业率”,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校一般较为重视实训教学,轻基础教学,这给语文学科教学造成了困扰与局限性。

2.3 语文教学提升职业素养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从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来看,语文学科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工具性,而语文的工具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听书读写等基本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基础应用技能;其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为人处世哲学思想与智慧,也蕴含了道德体系,这有助于学生的思想品质与价值观引导与教育;再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能够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提升自我的审美情趣;最后,中职语文学科教学文本还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包括教材结构的职业性、教材特征的职业性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了解职业,并培养其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3 语文教学培养职业素养的对策

3.1 坚持原则,明确目标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需要结合中职教育与职业素养的需求和实际特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按部就班,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材设计进行系统教学,而且教学中要由浅入深,按照规律教学。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正确认识学生身心发展差异,进行区别化教学,且保持可接受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接受程度,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形成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

3.2 以语文大纲为标准,深入挖掘教材内涵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职业素养时,依然要以语文教材、语文教学大纲为标准,围绕语文学科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语文教材中的基础模块,更要注重职业模块,围绕职业模块主体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行业,并培养职业意识、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职业素养培养的素材,然后设计教学方案,体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目的。比如在教材内容中挖掘“恪守职业道德”“塑造健康人格”“树立正确金钱观”等,并在与之相关的课文教学中突出职业素养的培养目的。

3.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构建发展的评价机制

调查发现,中职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探究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情感体验,进而强化其对职业的理解,比如角色扮演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等。教师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因势导利,因材施教,要勇于创新,通过不同方法不仅激活语文课堂,而且也激活语文中的职业素养内容,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如此,学校还应构建发展的评价机制,力求评级体系的多元化,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上,且要以发展的眼光评判学生的进步,体现职业素养内容的评价,通过评价来激发语文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的积极性。

3.4 强化社会实践,加强心理健康疏导

职业教育有很强的就业导向,在职业素养培养中引入就业导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安排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职业岗位,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本专业、本行业的了解,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之制定学习计划和方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进行职业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融入语文教学内容和职业素养培养内容,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职业、未来从业等,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正确的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这对于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的疏导,促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

总之,无论是语文学科教学还是职业素养培养,都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要从宏观层面树立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注重语文学科与职业素养培养的融合,提升二者教研力度和水平,建设语文融合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切实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学科中职教材
【学科新书导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