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像速成方法研究

2022-03-16刘洋李湘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摄体白平衡色温

刘洋 李湘

(中国人民解放军93558部队 河北·石家庄 050071)

1 学习能够支撑摄像工作的最重要的知识点

1.1 景别的概念及划分

景别主要指被摄对象在画面中所占据的大小、体积和范围。景别是一种视觉语言、是镜头空间表达形式、是形成影像叙事节奏的重要手段之一。了解景别的意义,对于理解摄像构图和场面调度都会有极大的帮助。景别的划分,一般分为五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不同类的景别表现出不同主次关系,呈现出不同表现功能,体现出不同的影像风格,决定着与被摄物体间距离的远近,决定拍摄镜头焦距的长与短。我们在摄像中必须掌握景别大小标准,灵活地运用。

1.2 摄像的角度

拍摄角度包括拍摄高度、拍摄方向和拍摄距离。拍摄高度分为平摄、仰摄、俯摄、顶摄、倒摄、侧反拍摄6种;拍摄方向分为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角度、背面角度等;拍摄距离是决定景别的元素之一。此外还有心理角度、主观角度、客观角度和主客角度。在拍摄现场选择和确定拍摄角度是摄像师的重点工作,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具有不同的表现功能。

摄像角度的选择是多元的,不同角度会给观者带来不同的心理观察效应,体现出不同的观察视点、心理感受和镜头效应,体现出镜头是“谁在看”“怎么看”的意义,引导观者实现对物体观察的视觉心理需求。

1.3 摄像构图

摄像创作离不开镜头的构图,这就像比赛必须有规则一样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可以说摄像构图是摄像工作成败的关键。摄像构图的相关知识点比较多,需重点了解的有摄像构图元素、摄像构图要素和摄像构图形态。

摄像构图元素主要指点、线、形、光、色等。摄像构图要素是指被摄对象在画面中依次放置的位置和视觉感知被摄体的重视程度,通常分为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空景、环境等。摄像构图形式有多种方式,最主要的是静态与动态构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能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各种形态。常见的有被摄体与镜头均不动或镜头不动而被摄体运动的静态构图;被摄体固定而镜头运动或被摄体与镜头都在运动的动态构图。

2 学习摄像机的基础调节与操作

2.1 调节白平衡

调节白平衡可以达到两种目的:一是还原真实色彩,就让摄像机色温值与现场环境色温基本相同,这样拍出的视频就不会偏色;二是通过控制色温值来改变现场色调的冷暖,从而实现预期的色彩。

通常摄像机白平衡有预设模式、存储器A模式、存储器B模式。预设模式是将预设的最常见的3200K(钨丝灯)、4300K(荧光灯)、5600K(晴天阳光)、6300K(阴天天光)四档色温值存储在PRESET按键下,使用时可根据当时环境色温需求进行切换。存储器A和B可以用来存储调节后的白平衡,在默认情况下一般摄像机会将自动跟踪白平衡(ATW)模式分配给B。

调节白平衡的方法为:选择存储器A或B,将白纸(或其他纯白平整物件)放在光照和条件与被摄物体相同的位置,然后对纸张进行变焦,摄像机屏幕(或寻像器)上充满白色(80%以上),按一下WB SET按钮。

2.2 控制曝光

2.2.1 调整ND滤镜来调整亮度级

ND滤镜也叫中灰镜,它可以起到减弱光线进入镜头,降低感光作用。其特点是对色彩无影响,也不改变被摄物的光线反差。ND滤镜一般有4档选择,依据进光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滤镜密度CLEAR(不使用滤镜)、滤镜密度1/4、滤镜密度1/16、滤镜密度1/64。

2.2.2 调整光圈控制进光量

这是摄像曝光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光圈分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通常情况下,自动光圈的曝光是比较适合大部分场景的,但自动光圈存在一些问题,当人物的背景是阴天或者白墙,再或者是显示器等高亮物体时,人物会曝光不足;若背景是黑夜或者深色的墙面,人物因灯光照射而曝光过度;又比如,移动或摇摄时,因环境亮度的变化,光圈也在改变,画面的曝光因不能固定而出现忽亮忽暗的过渡现象。因此,在这些情况下就必须手控来决定光圈,一旦光线发生变化,就随时精准调整来实现正确的曝光。

2.2.3 调整增益控制进光量

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可以提高摄像机的灵敏度,即提高增益来解决曝光量的问题。但是增益一旦到了12dB,18dB时,图像的颗粒和杂波就很显眼了,其质量远不如照明亮度适中、曝光正确的画面。所以,用增益调整曝光要慎用。

2.2.4 调节快门速度控制进光量

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快门速度来调节摄像机进光量的情况及少,主要用于极强光线下,将快门速度调快,以达到减光的目的。

2.3 灵活对焦

摄像机的对焦有两种基础模式,一种是自动对焦,另外一种是手动对焦。自动对焦是利用物体光反射的原理,将反射的光被摄像机上的传感器接收,通过处理,带动电动对焦装置进行对焦的方式。自动对焦的最大的特点是操作方便,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自动对焦可能会失灵,或者达不到拍摄效果,这时候就必须用到手动对焦。比如在大光圈景深小,被摄主体不断移动的情况下,焦点就要随时调节,这就是所谓的“跟焦”,否则极有可能出现主体不清晰,焦点在其他位置的情况。“跟焦”是摄像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必须勤加练习。

3 在拍摄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3.1 拍摄前准备

3.1.1 对活动进行详细了解

拍摄前要问清楚活动的时间、时长、地点、参加人员、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等,以及拍摄此活动视频的最终用途。

3.1.2 摄像器材准备

根据对活动需求的具体了解,按需准备设备。比如,根据活动的时长预估拍摄量,准备相应电池和储存卡;根据活动的时间、地点,决定是否需要携带便携式新闻灯或反光板等其他光源进行补光;根据活动对声音的要求,决定是否携带音频线通过线路收音。检查摄像机、三脚架、电池、读卡器、新闻灯、防雨罩等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3.1.3 参与彩排或提前熟悉场地

有些活动,在正式举行之前会有彩排或演练,摄像师应该带设备参与彩排。参与彩排可以达到四个目的:一是可以更加直观了解活动的流程、内容、细节;二是通过彩排可以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增强对人物与环境空间的造型想象,这对画面结构和构图形式的表现是大有益处的;三是可以提前拍摄一些正式活动当天无法兼顾到的画面,这样其实在实际意义上相当于多机位拍摄;四是可以检验一下拍摄效果,比如色彩是否正确、收音是否正常。

3.2 正式拍摄注意事项

(1)出发前再次检查摄像机及附件设备。重点检查摄像机、三脚架及云台是否工作正常,电池有没有亏电,储存卡是否有足够存储空间。(2)提前到达活动地点或活动集结地(建议不少于20分钟)。防止活动提前开始或其他情况。(3)要特别注意检查是否启动了录制按键,防止因误操作或过度紧张没有记录下影像。(4)在场景变化多、光线复杂情况下产生的色彩还原不准确的情况,可使用后期软件调整;不严重的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可使用后期软件调整,但会损失一些质量;焦距没有调实,这个无解。(5)单机位拍摄,要以拍摄主要人物正面中、近景和全景为主。(6)无论采取固定式持机还是手持式持机,拍摄时都要遵循“平、稳、准、匀”的原则。

3.3 拍摄后整理

每一次拍摄完成,都要快速对所拍摄的影像视频进行存储,同时做好标记,检查拍摄效果,进行必要场景空镜头补拍。最后将摄像机及附件设备整理入柜,及时给电池充电,以备突发事件紧急出动。

4 结束语

摄像是可以在短期内实现速成并完成简单工作保障的,但想要成为一名水平较高的摄像师,高标准完成保障工作,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技术操作还要在艺术修养、敬业精神、应变能力、编导的思维理念和超前的剪辑意识这些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

猜你喜欢

摄体白平衡色温
生物学实验室反光物科研图片的拍摄
学生台灯色温 不宜超过4000K
基于DALI协议的色温可调节LED照明控制器
选择合适的色温
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