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2022-03-16熊水平漆思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

熊水平 漆思明 周 令

(1.河池学院人工智能与制造学院 广西·河池 546300;2.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0)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院校制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大体分为两类:把从事研究事物发展规律这类研究人员定义为学术型人才,把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并制作成对社会有用产品这类研究人员定义为应用型人才。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公司就业情况来分析,新工科应用型人才要有突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针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进行研究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同时我国就业实际情况对应用型人才有巨大需求,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展开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增强本科院校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因而建设应用型实训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提高就业工作能力、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创造实践平台。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以现代电子技术进行信号控制与信号处理的学科,重点研究信号的采集与分析,电子设备及系统的设计、研发、制作和应用。该专业领域包括通信、控制、计算机、电气、软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生物信息、量子信息等新兴行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体现在实践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交叉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涉及国家经济建设的众多方面,侧重培养在电子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产品设计与实现、技术改进、项目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创造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项目技术与项目管理人才。

1.2 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建设合理、规范及标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课程体系与毕业生就业需求建立起了清晰的对应联系,课程体系是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新工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需要有相应课程体系作为支持,学校也要依据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以就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建设合理课程体系结构,学生通过完成已设定的课程体系,达到毕业要求。通过全面的梳理和调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有的课程体系,精选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理论课教学方式,实施至少3门课的“智慧课堂”教学;增加实践课教学环节,形成与行业需求对接的实践课教学形式,与企业合作,例如河池学院引进千锋集团优秀实践教学案例;优化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强学生电子信息工程行业工作能力的培养;持续改进教学过程,与千峰集团合作形成优秀实践教学课例,带动河池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整体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2.1 目前课程教学模式特点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授课的模式为分理论教学、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几个重要环节。理论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板书与PPT”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由老师进行理论知识授课,管理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侧重于理论知识讲解,造成同学们参与度非常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以这种教学模式授课导致同学们在上课期间玩手机、睡觉、开小差现象普遍存在。实训上课通过实验去验证理论知识是否正确性为目的,缺少设计性和开发性实验。这种实训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上实验课积极性不是很高、不能自行通过思考解决问题。这种实训教学模式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通过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缺乏综合使用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因此,无法满足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2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目前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不足,提出了该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课程教学在合作中求变革

加强校企合作,我校与多家企业有合作关系,比如与千峰教育集团合作,在新工科思想指导下,在智慧课堂成果应用的基础上,实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建设。

2.2.2 课程实践采用“线上资源”+“线下实训”的教学模式

与千峰教育集团合作,以线上资源分享和线下实训操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打造更高层次的专业型、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2.2.3 课程实训采用项目驱动的行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引进千峰教育集团先进的实践教学项目和方向课程体系,进一步实现校企深入合作。在合作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过程中,以高校电子技术培训为基础,同时以分散交叉模式嵌入模拟与实战的项目开发相结合。项目实战环节以千锋教育师资为主,辅之校内师资,以企业开发的项目案例及准备开发项目案例为主,将人才培养与项目研发相结合,力争在项目研发的同时完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2.2.4 突出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探索符合电子信息工程行业新工科人才需求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建立综合能力强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方面的学习平台,构建出符合新工科建设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保质保量多元主体保障体系,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出更加适应新技术发展需求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通过使用现代化科技及各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我校工科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电路理论困难等问题,能够让同学们学中做,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转变,从而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的教学法实施,对教师综合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能力,还要具备项目规划、实施和评价能力,才能适应项目法教学改革的需要。所以项目式教学的引入首先面临的就是师资队伍改革。

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该专业应用范围非常广,涉及领域广泛,这就要求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应具备设计、开发、应用电子产品和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具有分析和解决工程应用方面实际问题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不但要注重专业特点,而且应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该专业要以现有的重点课程建设作为基础来实现整体课程建设,根据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实际情况,协调好各门课程间的关系,并且将课程间的内容衔接作为重点来考虑,从而实现课程建设的整体效应。课程建设思路:成果导向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不断改进,从而建设一流课程。建设一流课程的标准共有7个指标,例如学生综合能力、人才培养目标、毕业条件、专业发展、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撑条件,这7个指标之间是息息相关,其中核心指标是毕业需求(以成果导向为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撑条件属于学校内部指标,用来支撑学生达到毕业条件、从而达到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是保障性指标,用于保障毕业条件与培养目标相对应。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将以上7个指标结合起来制定。

4 总结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课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专业课教师教学两个方面,科学地进行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高效率掌握专业知识的有效手段。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出发,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思路,提出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训采用项目驱动、与企业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并分析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结构合理的课程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对专业知识有较深层次理解和应用,能够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江苏高速公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1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