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控制课程群的思政建设探讨
——以《线性系统》为例

2022-03-16杨歆豪章月圆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立德思政

黄 俊 杨歆豪 章月圆 余 雷

(苏州大学 江苏·苏州 215000)

0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教育发展的新背景,同时,高等教育的思政课也需要调整以跟随时代的潮流。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培养什么学生、如何培养学生、为谁培养学生是教育必须要解答的问题,检验高校教育的根本标准便是立德树人的立德树人成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导向、知识教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该指导纲要充分解答了高等教育思政内容的建设问题。

立德树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立何种德”“树何种人”是高等院校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必须要解答的问题。宏观来说,“立德”是途径,“树人”是目标;“立德”是过程,“树人”是结果。“立德”与“树人”联系在一起,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在高等教育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战场,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将价值导向、知识教授和能力塑造三者有机结合。近年来,根据各高校、各学科教师的经验,将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深度培养实现“民族复兴”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控制课程群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以《线性系统》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课程为例,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控制课程群的思政建设进行探讨。

1 思政建设目标

专业课的思政建设目标,是为了同时使学生具备专业能力和正确的思想意识,这些思想意识要与国家的政治理想和思想相统一,要始终将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心怀国家而又放眼国际。具体来说,一是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意识。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在国富民兴中的具体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领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二是要树立责任与担当的意识。通过介绍国家近年来在自动控制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介绍一些先进成果的研究历程,鼓励同学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永攀高峰。此外,也要引导学生正视我国在一些基础研究领域和国外的差距,激发学生承担社会责任。三是树立榜样的意识。通过介绍控制领域相关专家,用他们的高尚的人格力量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在行为上勇于质疑,大胆实践探索、创新创造、精益求精,在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的指导及约束下,通过实践出真知、积累经验;也要通过系统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就《线性系统》课程思政建设来说,就是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水平、拓展教学方法等。在内容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结构上做到层次分明且合理;在水平上,则要形成一支思想正确、学术端正、素养和能力均较高的师资队伍;在方法上,以课堂教学为主,适当运用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新方式。具体来说,是要实现以下三点建设目标:一是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求实精神、奉献精神、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理解作为自动化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履行责任;三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客观世界[3]。

2 课程实施方法

价值导向、知识教授和能力塑造有机结合是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通过各种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授中,让思想政治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同时提升专业知识本身的内涵。最终实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双重目标,达到将工程伦理的思想和价值观、科学观、世界观融入理论教学中的目的。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线性系统》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如下:

(1)课堂教学。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在保证原有专业知识的教授上,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融入专业内容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专业知识的思政内涵。具体来说,在学习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内容时,强调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首先要保证的要素,只有当系统是稳定的,在此基础之上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才是有意义的[4]。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当今社会发展是一致的,只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才有安居乐业的前提,国家才有社会建设的保证。邓小平同志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提出“稳定压倒一切”这一极具建设性的发展思路,为改革开放,数十年的经济飞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而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错综复杂,国际局势诡谲变换,在这个复杂背景下,社会的稳定更为重要。学生要树立“大局观”,以身作则,为社会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2)课外实践。一方面,科学家的务实精神与爱国情怀都蕴涵于其真实经历中,不亲自阅读是无法领略到其中魅力的。基于不过多占用学生课外时间这一原则,笔者通过微信群的形式下发阅读任务,这类阅读任务篇幅不大,内容简单,供学生去阅读了解。同时,通过微信群,师生还可以进行课程思政热点问题的讨论,实现预设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控制科学已在许多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如工业大数学、物流运输、食品安全等。与在现实中的百花齐放不同,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生活存在脱节,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连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以通过观摩纪录片,参观现实工厂的形式让学生更为切身地了解到当前控制技术的发展,激发学生自主进一步学习的热情,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与学习态度具有积极意义。

(3)有益补充。利用网络上的一些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整合专业知识与思政理论,使得课程思政建设方式更为灵活。目前,学习强国平台与学堂在线合作,通过客户端和手机端可以观看与控制学科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视频,如“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导论”等。这些对于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具有积极作用。可见,有效借助学习强国平台,不仅能增加《线性系统》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还能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和开放性。通过多维度教学手段进行《线性系统》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工科研究生,应脚踏实地参与民族复兴的伟业,使学生体会到唯有踏踏实实做好当下,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进而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

3 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通过典型案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完善配套实践等举措,将思政之“盐”融于课程之“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思政案例的讲授,能够让学生在准确的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化价值观引导,使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融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于这个目标,通过对“线性控制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获得了初步结论。改变以往理工科专业课程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的现状,从系统科学的角度,融合思政教育,全面、客观、综合地实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的教育使命与任务。结合实际问题,通过问题导引,激发学生思考,从思想认识到专业知识,逐步深入地进行制度分析、目标分析,辅助学生认识“前提的不同导致优化控制策略、系统演化结果的不同”,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辅助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的特点、发展脉络;体会遵守法律法规,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良好的合作精神,热爱科学、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国际现代化思想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服务大众、回馈社会。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立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严以修身”先立德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