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学习笔记—我的教案,学生的学案

2022-03-16郭家喻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案笔记导图

郭家喻

(会宁县第四中学 甘肃·白银 730799)

1 编写缘由

《历史学习笔记》,是笔者编写的教案。为什么会有编写教案的想法呢?原因有很多。一是在新旧教材的更新过渡过程中,教材版本繁多,考点增删较多,许多资料抄来抄去,错误繁多,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让老师和学生也无所适从。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笔者有了自己编写教案的想法。由开始时的不成熟,到后来的得心应手,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痛苦。通过不断摸索、积累、修改、增删、完善,所编教案日趋完善,形成了笔者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磨合,基本定型。教案的模式主体分为三大块。即“知识导图”,“巩固理解”,“试题训练”。通过这几块内容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2 内容特色

走特色教学之路,是笔者一直追求的目标。所谓走特色教学之路,简单来说,就是不照搬照抄别人经验和模式,但能够借鉴学习别人先进经验和方法,结合本校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独创性地形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当前,包括历史教学在内的各科教学,总有一种或几种模式束缚着教师的手脚。其实,平心而论,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知识导图”,是为学生学习本节课提供的一个知识框架,它重点突出,既涵盖教学目标和知识要点,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依据。巩固理解是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加深理解,非常重要,主要要求学生自己去学习。这部分内容,伴有对本节知识内容的拓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点到面,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学习情况,补充做一些笔记。笔者要求学生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也要求学生克服以往不做笔记,或在课本上乱写乱画的习惯。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放在第一位。“试题训练”,是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精选的试题,主要是各省市多年的高考试题,是给学生的“一道开胃餐”。这些试题的权威性不由分说。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第一,学生根据知识导图,阅读理解课本内容;第二,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授课时,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更多的时候先让学生讨论,展示,教师指点,梳理,解决。“知识导图”板块,是教学的重点,所花时间也最多。“知识导图”旁边,留有空白,是学生听课时做笔记的地方。授课也好,课后学习也好,说透了,都是学习,因此把教案更名为《历史学习笔记》,因为这样,更能体现师生的互动与学习。在他心目中,《历史学习笔记》,既是老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学案。在整个这一块教学活动中,因为学生手中有了笔记,写的少了,思考得多了;因为学生面对的知识导图,只是一个知识框架,具体的内容还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总结。“知识导图”只是一个学习提纲,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一个思路。

“巩固理解”板块的内容,部分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思考,对比,拓展,加深。大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己去学习掌握。这块内容多用导图,表格,坐标图示或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现,重点诠释本节内容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突出特点是直观,概括,又有知识的拓展。

“试题训练”板块,精选各省市高考试题。让学生在课堂或课后去做。不给学生提供试题答案,也不要求学生去查答案。鼓励学生宁可做错,也不看正确答案。主要的思想,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把思考与学习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开发智力,激发兴趣,提高成绩,实现目标。在这一方面笔者做的似乎比别人更好。笔者的学生有自信,有恒心,敢于思考,敢于创新。这与笔者的教学指导是分不开的。

3 突出理念

《历史学习笔记》是笔者跟随教改一路走来的一点收获。与时俱进是他热爱教学,不断创新的精神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教案中要有学生的身影,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案里要有体现。《历史学习笔记》,突出体现了这个理念。学习笔记中虽然没有明确的三维目标: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三维目标,教师已熟记于心。也正是有了三维目标,《历史学习笔记》才有她的生命价值。学习笔记的空白部分,教师会为学生设置一些思考题,或备注一些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些思考题,是教师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内化,加深,拓展,引领学生的思考题。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他的课堂,氛围活跃,老师有讲,有设疑,有引导,有激励,学生有问,有交流,有协作。课堂注重培养学生民主,平等,合作,对话的意识。课堂有练习,限时练习常态化,有练有讲,首先是学生讲,讲选X的理由。一个学生讲不了,几个讲,几个讲还讲不了,老师引导。总之,不论是授课还是练习,始终没有忘记学生,学生是主角,丢了学生,则丢了一切。

4 收获喜悦

《历史学习笔记》的编写,开始于2006年,至今16年。经过每年的修改与补充,不断完善,经过一轮又一轮不断磨合,基本定格,形成笔者的教学模式。在多年的高考实践中,笔者所带班的成绩非常优秀,最高的2007年,文综平均成绩207.57分,高出省线38.70分。成绩的高低只是一个方面,笔者认为,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非常喜欢学习历史课,学生对笔者的历史学习笔记,非常认可。市县检查小组检查时多次参展,并得到好评。兄弟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也很青睐,学校教师也非常肯定,社会影响比较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喜欢程度,而对这门课程的喜欢程度取决于对这门课老师认可的程度。二是,《历史学习笔记》,与市面上的各种资料不同,它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笔记的形式呈现,所给出的知识导图仅是笔记的一部分,而空白部分是学生学习时做笔记的地方。对老师而言,“知识导图”是讲课的提纲,但更重要的是,空白部分是教师设置问题和重点标记、重难点问题的地方以及标记其它知识点的地方。自主学习,是笔记的灵魂。笔记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在这方面,是很成功的,也是笔者最骄傲的地方。

5 一点缺憾

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一是,由于印刷材料的不断涨价,《历史学习笔记》最初不能以书本的形式呈现,而只能以活页形式发给学生,降低了学生对笔记的喜欢程度,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不便。可喜的是,近几年,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历史学习笔记”终于能够付印。二是,《历史学习笔记》,是笔者个人多年努力的结果,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只局限于笔者所带班级,笔记受益的群体不是太多。三是,由于能力所限,笔记的编写还有许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是,笔者对历史教学的执着,对教书育人的热情,不会改变,笔者对笔记的充实、完善,不会停止。

笔者深深体会到,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把笔者所教的一门课教好,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方能实现。从事历史教学二十多年来,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有苦有乐,苦不多说,乐在其中。《历史学习笔记》的编写与实践,就充满乐趣。说实在的,此从有了《历史学习笔记》,笔者的学生也解放了许多时间,思考的时间增多了,思路也拓展了,听的时间增多了,抄写的时间减少了,盲目记笔记的时间减少了。总之,《历史学习笔记》,给笔者和学生提供不少方便,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让自己的学生学得更好。

猜你喜欢

教案笔记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半张纸》教案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