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路径探索

2022-03-16张宁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生信息

张宁丽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200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47亿。使用手机的网民比例为99.1%,大学生互联网普及率为61.2%,它达到了95%。可见互联网以其迅捷的方式、海量的信息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变成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目前来说,文化在经济和政治中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清晰。因此,文化建设需要加强。这既是实践发展的外在要求,也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今天经济的竞争是常态,人才竞争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往往离不开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为此,机遇和挑战是新媒体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两个不同的方面。将新媒体的特点与校园文化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实施有效的继承和创新能够使得新媒体与校园文化之间的联系变得环环相扣。

1 新媒体为高校校园文化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1.1 新媒体为高校校园文化带来的机遇

1.1.1 新媒体让校园文化传播更快更简洁

与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单向信息交换方式不同,用户无法进行实时交流。突破了传统的媒体信息发布方式已然过时,具有互动性、即时性的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信息发布方式成为主流。这些便利让广大民众可以随时随地第一时间发布、接收和分发信息,而不用等待在家中打开电视或收音机来接收新闻。信息传输的速度依托于新媒体成倍的加快。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信息反馈的时间也由于新媒体建立的这个人人都能接触到的实时在线交流的平台大大缩短了。通过手机上的电子邮件和短信,您可以将各种信息转化为数据,并即时发送到世界任何地方,实现信息的交互分发。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1]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变得多元化,依托互联网以及手机使得信息传播不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大学生仅仅需要动动手指就能获取大量的信息。

1.1.2 新媒体使校园文化更加开放

大学一直被视为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高校为了立场、展示思想则是通过其独有的校园文化。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它总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独特的价值观和价值选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基础是向学生宣讲、传授、解疑,使学生知道该同意什么,批评什么。[2]新媒体校园内外的信息流通以及大学校园文化的社会化发展都因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加快了进程。大学师生都能够使用新媒体工具获取事实信息。同时,大学本身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也随着校园文化的社会发展而影响着社会。例如,在参与和互动方面,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和政治优势,利用互联网夸大其人类主权和民主观念和意识形态,以文化渗透为主要手段,以大片的消费者为辅。文化“殖民主义”的概念因此得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虽然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平台,但如果校园文化发展的引导出现偏差,后果将不堪设想。学生要想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就必须宽容,自觉地意识到过度追求物质享乐和追求名利的危害,自我纠正——促进繁荣。

1.2 新媒体为高校校园文化带来的挑战

1.2.1 新媒体提供了诸多便利,但监管存在漏洞

现在,大学生基本上离不开新媒体。他们过去常常阅读、阅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等以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甚至消磨时间。但现在手机、电脑、QQ、微信、博客等网络媒体成为学生们主要打发时间的工具。搜索信息、获取信息、交流、娱乐和购物都能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实现。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习资源在新媒体的作用下更加多元,获取也更加便利,他们在获取这些资源的同时让学习过程变得更为轻松高效。新媒体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的生活、研究和交流,但也对校园文化的传播和传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2 新媒体吸引力很大,但依赖性不容忽视

信息传播快速、方便和直观的特性使新媒体能够快速传递文本、图像和视听材料。青少年互联网很受青少年的青睐已是既定事实,但我们可以认为青少年的心智不成熟是其不受控制被吸引的原因之一,但大学生的各种观念其实已经初步形成,但其同样被网络所吸引,甚至不亚于青少年。如今,许多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电脑和手机上。他们整夜玩电脑、玩游戏、聊天、看电影和电视节目。不仅仅是课余时间玩手机,即使在课堂上,很多同学都沉迷于网络世界,他们不认真听课,而是使用手机获取他们感兴趣的信息。新媒体对大学生很有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大学生对新媒体有很强的依赖同样是无法忽视的问题。部分学生最终思维、写作、计算能力明显下降,也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过于依靠网络。很多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新媒体上度过,不吃不喝不睡觉,玩游戏,玩手机不听班主任的话,和时间赛跑。整个身心都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社会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受到严重影响。[3]这种迷失方向的情况并不少见,因为对互联网非常着迷而导致犯罪的情况也有不少。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创新途径探讨

2.1 改变思路,坚持观念创新

全新的物理和技术环境是新媒体给校园文化带来的重要机遇。转变传统观念,提高预防意识,主动填补新媒体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者适应并合理利用新媒体的重要途径。新媒体带来了各种异质文化信息充斥互联网,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生正确是非观的建立。因此,在牢牢把握互联网主动权的同时,必须坚持有些地方实施霸权,但有些地方可以多元化。这两者要有机统一。这样合理利用新媒体传递主导价值,才能在主导价值的指引下实现互联网的个人发展。在学生正确有效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加快校园文化交流,促进校园品牌文化的传播,突出各高校的特色。在加强线上建设的同时,不能忽视线下工作。我们不仅要关注在线教育的作用,更要关注社会现实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深刻影响。

2.2 完善管理监督体系,优化新媒体文化环境

技术手段的使用主要是在内网和外网的接口上建立防火墙和建立信息海关,使所有的内外部连接都必须经过海关信息的检查和过滤。其次,实施校园网地址跟踪验证的名称系统和封锁。允许管理者优先筛选不良信息网络地址和发布者,阻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还需要组建由教师、学生和员工组成的网络信息管理团队,对教育对象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反馈。[4]为了防止垃圾邮件入侵、病毒传播和黑客生成,调整网络参与者,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一套专门的管理制度,严查不良信息,防范青年学生违法行为,保障校园信息安全和校园物理智能上网安全。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已成为影响学生思维和行为的重要力量。

2.3 强化队伍建设,推动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创新工作中,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有两个方面需要完善。一是推进专业人才选拔。选拔部署具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或是具有电视节目制作、媒体相关等工作经验的人员。使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以专业的视角引导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和创新。其次,选择对商业学习、培训和研讨会感兴趣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提供一批专职教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正规的企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团队,不仅要有专业人才,教师还要熟悉新媒体,能够做好网络舆论监督和引导工作,学会使用通俗语言和方法联系方式以及热门话题。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不断更新和扩展他们的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帮助他们适当地理解和使用新媒体,有效获取必要的网络资源,准确理解传递来电信息的主要目的,区分信息的优劣,并合理传播。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实现校园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大学生信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