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与教师指导策略

2022-03-1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杨 航

(深圳市坪山区坪山中心幼儿园 广东·深圳 518118)

在幼儿园教育中,角色游戏是广泛应用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为了更有效地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角色游戏,提高对角色游戏区的兴趣,教师需要了解游戏材料,充分思考游戏材料投放的对象、类型和方式,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材料投放。

1 了解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

在幼儿园中,游戏活动是基础活动项目。为了能够使幼儿在日常游戏活动中更好的提高自身能力,幼儿园教师需要提高游戏的质量[1],通过不同游戏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启蒙。在游戏流程和环节整体阶段中,游戏材料投放与游戏质量联系紧密,直接影响着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

1.1 游戏材料投放方式

目前,教师对幼儿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是区域活动。基于此,在区域中投放不同的游戏材料是教师必做的基础教学准备。通常情况下,在区域中投放材料有三种主要的材料投放方式。第一种是目标导向式,主要以教学目的为根据,投放材料的高结构性投放方式,教师需要有效设计材料的玩法,同时引导幼儿通过材料进行游戏,使幼儿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全方面发展[2]。第二种是开放自由式,指一种不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提前设计的方式,可以将非结构或具有结构性的材料直接进行投放。教师不需要提前设计、制作任何材料,同时不需要做出任何材料玩法的要求与规定,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变换材料玩法,促进幼儿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其游戏活动属于自发性活动。第三种是探索发现式,指以隐蔽化教学目的为主的投放模式,教师只需要大致的规划活动材料,提前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后,通过探索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1.2 游戏材料投放时需考虑的因素

1.2.1 幼儿对材料的熟悉程度

由于幼儿缺少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因此会对所有陌生的事物产生排斥心理,反之,较为熟悉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兴趣[3]。对此,教师可以先设计较多幼儿熟悉的材料。幼儿通过对熟悉材料的使用会逐步产生心理安全感,进而去尝试多种材料的使用。

1.2.2 材料的安全性

教师在对区域进行材料投放时,必须确保材料的安全性。与成人认知世界的方式不同,幼儿会通过多种感官认识外界事物,例如触摸、咬等方式,因此材料的安全与卫生是游戏材料投放的基础。

1.2.3 材料与主题的相关性

材料的投放要与教育活动的主题相联系,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本班教育活动的主题和内容,选择、设计、投放匹配的材料。

1.2.4 材料收集

通常情况下,区域中的游戏材料是教师预设后投放的,由教师独立提供。但是,这种方式常常无法满足不同幼儿想象和操作的实际需求。教学是师幼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准备游戏材料时,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合作完成。

1.2.5 材料数量

教师还应该考虑游戏材料的数量,针对不同的年级和班级,游戏材料的数量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小班幼儿通常以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因此,应该保证同类材料数量的充足,避免由于材料不足发生的争抢现象。

2 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的指导策略

2.1 挖掘材料功能,引导幼儿探索和操作

在区域游戏中,游戏材料是必要的基础条件之一。游戏材料自身不具备教育意义,但是为了能够提高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通过操作对游戏材料进行探索,将其相应的价值充分发挥[4]。幼儿的年龄较小,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使用教师所提供的游戏材料,幼儿的玩法常常比较单一,这导致其无法对游戏材料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时,需要对不同材料的实际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引导其探索不同的玩法,引发其对材料的想象,帮助其提高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主题活动准备材料,以此来延伸主题教育。根据主题教育的实际目标与内容,教师可以丰富幼儿在实际活动中的兴趣内容,促进角色游戏顺利进行[5]。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时,重复相同主题活动会使幼儿降低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在角色扮演游戏区域内适时添加游戏材料并进行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同一类型的游戏材料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好奇心。另外,游戏材料的新旧数量也会对幼儿的创造性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做到适量投放,避免因新旧材料出现比例失调造成的幼儿兴趣与动机的降低。

2.2 材料投放要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以材料促进幼儿发展

教师需要深入思考材料准备工作的价值,材料应要根据教育目标进行投放。材料不需高档化、成品化,可以通过准备半成品材料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现象能力与创造能力[6]。在实际角色区活动中,需要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和教师适时的引导。例如,在幼儿玩“美食店”角色游戏时,幼儿会扮演美食店老板与顾客,通过点餐进行互动。当顾客需要烤玉米时,幼儿能够认真地烤玉米;当另一位顾客点牛肉面,充当老板的幼儿可能会因找不到所需材料而告知没有牛肉面,顾客会沮丧地准备离开。此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从百宝箱里面寻找可用的食材。当没有食材时,可以寻找相似的材料或充分发挥想象,例如将方便面的盒子当做牛肉面,放置到锅上烧了一会后将牛肉面给予客人。这一实例反映出教师在“美食店”中投放的小吃材料属于高结构材料,限制幼儿对材料的想象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将方便面盒子当做牛肉面,及时地解决了问题。因此,在实际游戏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及时了解幼儿游戏过程中的需求,适时引导,及时满足。并且,教师还应提供适当数量的低结构材料,以材料为载体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2.3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投放操作材料

幼儿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常常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而使材料的投放与幼儿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例如: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肌肉发育不是很完善,在投放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充分考虑这一特点,针对幼儿的设计情况,投放一些能锻炼幼儿生活技能和动作技能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游戏练习夹、扣、拧等动作,发展他们的动作技能,使操作材料能够充分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另外,教师可以把幼儿小时候的衣服投放在“娃娃家”,让他们锻炼“扣纽扣”的技能;让他们开设“洗衣房”,进行洗衣、晾衣的操作,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很自然地进行“夹”的练习;“娃娃”生病了要吃药,让幼儿拧瓶盖给娃娃喂药,自然地发展了“拧”的技能,诸如此类的方式等等。操作材料与幼儿发展水平有重要的关系,基于此,教师在投放的操作材料,应当尽可能地保证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能够完全适应并引领幼儿健康、正常发展。更好的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主性,注重让幼儿在游戏中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此,要求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与小伙伴一起开展游戏;其中,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对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很大。如果投放的材料不合理,幼儿不感兴趣,那他们就不可能通过操作活动材料来促进自身的发展。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化,“幼儿、教师和环境”已构成了现代学前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游戏的操作材料对幼儿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大家重视。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幼儿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学会利用环境和操作材料创设丰富而多变、自由而广泛的空间,让孩子们在自主轻松的玩耍、探索中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应当充分理解游戏材料投放的价值,充分掌握材料投放的方式和策略,做到适量投放,恰当投放,并在角色游戏中适时干预,及时引导,通过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互动不断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