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应急协同治理的思路分析

2022-03-1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协同应急互联网+

王 欢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0 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下,社会协同治理改革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机遇。协同治理是一种以多元化主体为行动的框架模式,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被许多国家用作政治道路变革的路径选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随着我国社会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多元化主体逐渐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实践中,由于我国的社会实施还处于基础起步阶段,在协同方式、协同机制、协同效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西方社会的“协同治理”理论被引入我国,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政治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时代价值。面对新时代社会应急管理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针对当前实际提出可行性措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协同治理体系。

1 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治理转型

伴随着网民人数规模剧增,互联网应用平台建设不断更新,中国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之一。互联网给人类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将人类社会带入新革命时代,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导致社会治理基础和形式发生了新的改变;对于社会治理转型来说,有利于从整体上建立社会协同治理新模式。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制度方面的创新。具体表现在运行机制和社会政策等方面;第二,文化方面的创新。具体表现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理念、文化传播等方面;第三,商业方面的创新。具体表现在创新创业、技术平台等层面;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在我国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功,带动了中国商业文化和制度层面的改革和创新。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有利于我国全面推进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新发展,为人类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下中国社会总体特征,其对社会协同治理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1]。国家治理方式出现了新变化,较传统的治理模式来说,公众对政府的期望是“善政”,即政府应该具有良好的行政服务和较高的行政效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传统的治理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在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之下,治理思维和手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出现了社会治理效率低下、多头管理、缺乏协调等问题,极大的削弱了社会治理的效果。而在这样的效果之下,“善治”代替了“善政”,“善治”是指,在社会的管理之下,政府通过完善社会治理体制,与各主体一起应对突发的社会公共服务,使公共利益得到最大化,保障国家和社会的相应权益,这是我国社会协同治理发展的最新目标。在新形势之下,中国应急社会治理协同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这是研究互联网时代社会应急治理转型的基础。社会治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化社会主体,为推动社会全面运转,通过建立合作型伙伴关系,对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领域和环节进行组织、协调和规范的社会过程;社会治理对主要任务包括:完善社会关系、处理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等;社会治理的突出特征体现在:第一,注重发挥多元化主体的作用;第二,运用多种治理方法;第三,强调主体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2 应急协同治理现状分析

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下,社会协同治理改革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机遇。协同治理是一种以多元化主体为行动的框架模式,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被许多国家用作政治道路变革的路径选择。由于我国的社会实施还处于基础起步阶段,在协同方式、协同机制、协同效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在新形势下,要促进互联网与社会治理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在应急协同治理体系和机制方面,有学者做了专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政府部门之间要做好应急防控准备,建立全面的危机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和社会的管控能力;第二,建立多方合作的应急管理机制,整合社会资本和公共权力,形成清晰明了的权责体系;第三,设置独立的应急处理组件,建立网络事件应急处理策略,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第四,应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建立政府管理的社会合作机制;第五,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和组织管理,建立协同机制,实现多主体跨组织服务。在信息网络和社会资源方面,针对参与应急协同治理的主体做了明确说明,各主体应该团结一致,相互协作,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从国家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应急管理工作就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突发事件的影响和危害越来越大,影响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而且,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也造成了一定危害,各种突发事件的出现,迫使各国政府作出应急处理措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也随之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面对各种危急情况的出现,人们的防范意识也逐渐提高,社会问题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2]。其次,我国政府和党对社会安全问题高度重视,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决定,国家安全观的确立,为应急管理做好理论支撑。最后,由于实际应急问题的出现,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分析,应急管理条块化、系统化已不适应新社会的发展,应建立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应急管理措施。

3 互联网时代下应急协同治理实施策略分析

3.1 优化应急协同治理过程

多元化参与主体在“互联网+”时代下,对应急协同治理的处理办法有所不同,相对于传统社会结构下的应急协同治理,它的治理过程具有独特的规律性,协同治理思路也体现出新的特点。优化多元主体参与应急协同治理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事前、事发、事中、事后,以事情的整个过程为逻辑主线,用互联网、大数据、社会化媒体等新技术手段,与应急协同治理相结合,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应急协同治理中的功能进行定位,优化其参与过程。

3.2 构建应急协同治理机制

多元化主体在参与应急协同治理机制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多媒体产物,将应急管理机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知识共享机制,通过共享知识的方式参与应急协同治理全过程,在治理的各个阶段,形成特殊性动因机制需求,配合多元主体的需要,形成相应的产生机制;第二类是参与过程机制,实现资源的配置,协议制定等机制[3]。依托于互联网平台,我国在社会应急协同治理方面取得了新发展,建立了相对完全的交互机制,在虚拟社会中影响不断扩大,使得社会群体的覆盖率更广。互联网平台为多元化社会主体提供的新型治理手段,有利于,政府更为直接的面向公众开展信息交流,提供政务服务。构建应急协同治理机制,即各主体在权利义务方面的统一,并参与主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知识和技能等资源的分配共享机制。

3.3 构建应急协同治理路径

在构建“互联网+”在应急协同治理中,可以根据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国情的应急协同治理目标。互联网在社会应急管理治理体系中的运用,有利于提升政府信息使用效率,促进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公众利益做了保证。构建此路径,可以完善我国应急治理机制,促进相关机制改革,推动我国应急治理管理工作走向系统化、科学化。政府参与应急管理治理中,有利于带动社会公众参与到虚拟社会建设管理中,完善政府主导的社会治理体制,推动我国治理体系走向现代化。

4 结束语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做更多的前沿研究。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全新的工作。目前,社会公众对社会风险管理宣传工作在不断加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人们的忧患意识,形成风险共识;社会应急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靠先进的技术做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加强人们的风险意识,形成了牢固底线思维。许多省市都在积极探索符合社会发展的应急管理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治理体系。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之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引领,不断完善我们的应急管理体系,开创应急管理新局面。

猜你喜欢

协同应急互联网+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