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的思考—基地如何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助力赋能

2022-03-16杨菊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基地劳动育人

张 颖 张 蕾 杨菊超

(天津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天津 300392)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颁布,各地纷纷着眼于劳动教育基地的建设,但是由于社会各方对劳动教育基地的认知水平不同、加之不同地区对于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的政策导向不一,导致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水平良莠不齐。理论方面,学界对劳动教育基地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可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探讨劳动教育基地的建设,进而增强在基地内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

1 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的时代背景

2020年3月20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构建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优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无疑成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一大短板。《意见》中也就解决这一短板提出了破解思路,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

天津市委、市政府在深入研究《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天津市本土情况,积极研究制定天津市劳动教育举措,于同年12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其中,对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作出了如下表述:建立以区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依托天津农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科技文化场馆等,重点建设5个市级、16个区级劳动教育基地,50 个“农业+”“工业+”“科技 +”“生态+”“文化+”“旅游+”“制造业+”等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2 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的价值解读

(1)劳动教育基地可以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必要场地,解决中小学劳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中,对天津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课时做出明确规定: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1至2年级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每周不少于3小时。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

为保障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落实,《措施》规定每所中小学校至少建设1间劳动实践教室。但是,劳动实践教室的建立仅仅可以满足在校内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基本需求,从正确劳动观念的树立、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精湛劳动技能的习得、传统劳动精神的传承上来看,局限于校园内部的劳动教育课程远远未能达到开展劳动教育的初衷。正是鉴于此,《措施》在对校内、外劳动教育时间做出明确规定的同时,也明确提出设立劳动周。

劳动教育基地在承接中小学劳动周的过程中,要在与项目校充分对接需求的基础上,为项目校制定个性化劳动教育方案。为项目校学生提供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基础设施,有效弥补中小学劳动教育场地不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们走出课堂,感受“才了蚕桑又插田”的乡村四月;了解“昼出耘田业绩麻”的田园生活。

(2)劳动教育基地可以还原劳动场景,让学生们亲历劳动过程,育人效果可视可感。劳动教育基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可以弥补学生们劳动教育课时的不足,在基地开展的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劳动教育基地,孩子们在白云黑土间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养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劳动教育基地可以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知识储备,分阶段、分模块设置劳动教育场景。秉持“劳动教育不等同于劳动”的育人理念,以再现劳动场景为手段,让学生们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下,感受劳动魅力。在出力流汗之余,学生们可以自觉体悟到我国农耕文明的光辉灿烂、了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培养勤劳踏实的可贵品质。

3 劳动教育基地建设路径探索

劳动教育基地是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载体,承接着中小学生劳动周的开展,直接影响劳动育人功能的发挥。劳动教育基地如何建设才能切实发挥劳动育人功能,更大程度上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助力赋能,成为学界关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劳动教育基地应以制度建设为纲领,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皈依,最终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3.1 以制度建设为纲领,保障劳动教育基地规范运行

相对完善且可不断进行优化的制度体系是劳动教育基地得以有序运行并能够长足发展的有力保障。劳动教育基地涉及学生、项目校、基地以及学生所在家庭等多个方面,同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进行顶层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重要关切,力求寻得不同群体关切间的最大公约数。使学生、学校、基地、家长以及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彰显。

在劳动教育基地制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时刻以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助力赋能为最终目的,通过劳动教育基地与项目校的不断沟通融合,为学生搭建学农、爱农、知农、乐农平台。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思想观念上,使学生从“要我劳动”转变为“我要劳动”,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劳动教育基地要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汇编,强化基地安全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同时明晰基地与项目校在劳动周期间的角色定位。多方携手努力,达成以劳育人的最终目的。

3.2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提升劳动教育基地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制度建设可以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那么课程建设就是劳动教育基地活的灵魂。是基地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应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两个问题的出现。一是要认识到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应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与我们的时代无限贴合。这样才能彰显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二是基地课程不可一概而论。劳动教育基地承接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学校特点、学生层次、知识储备等情况,遵循育人规律、以开放包容为原则,为学生量身打造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地劳动教育模式应以体验式为主,将现代前沿科学技术知识与传统劳动教育技能有机融合,在时代变迁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光辉灿烂的农耕文明。

3.3 以文化建设为皈依,打造劳动教育基地精神阵地

劳动教育基地不是简单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单一物质基础与活动场地。基地想要实现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助力赋能的目标,必须深耕文化建设,打造富有劳动教育特色的文化阵地。

在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助力赋能的过程中,基地应首先着眼于自身特色的深入挖掘。着眼自身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上对接社会需求。如社会上一些红色教育基地,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红色教育资源,将赓续红色血脉与传承劳动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劳育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强体增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基地还可以在劳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设计一些意义丰富的精品课程。如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融入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农耕文明;穿插介绍当今时代农业技术的前沿发展。再如,将新时代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多维度建立知识架构,让学生以更自然的方式领受知识,助力学生们成长成才。

劳动教育基地是学生们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场所,也是学生们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物质基础,更是学校、社会、家庭共育的重要一环。充分发挥出劳动教育基地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助力赋能的作用,必须夯实劳动教育基地基础建设、健全制度体系、打造核心精品课程、深耕基地文化建设。从制度、课程、文化三个维度同向发力,打造王牌劳动教育基地,助力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猜你喜欢

基地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的基地我的连
热爱劳动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