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筒衬托《小姑贤》时的艺术把握

2022-03-16熊文军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2年9期
关键词:过门小姑花鼓戏

□ 熊文军

戏曲是一种集体艺术、综合艺术。前台的演员表演是重要部分,而乐池里的音乐伴奏也有其不可缺的重要作用。在戏曲音乐中,又一分为二,俗称“文场面” 和“武场面”。武场面指的是打击乐,文场面指的是弦管乐。一切戏曲剧种,其文场面皆有一把主胡。湖南花鼓戏的主胡就是“大筒”。

作为一个大筒演奏者,能把曲子拉熟,能在演出时比较熟悉而流利地对演员的唱腔进行伴奏,能把一场戏给撑下来,基本也算完成任务了。然而,对于正规科班出身,在大学接受了正规的高等教育的青年演奏者来说,对自己必须有进一步的高要求,那就是,当接到一个剧目的演奏任务后,应当有一种理论自觉,应当有一种自觉的艺术设计,应当有一种明确的成熟的艺术把握。

我接到花鼓戏《小姑贤》这个剧本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我的这种分析、设计、把握,是这样一步一步展开的。

一、大筒不应当是戏剧文本的旁观者,剧本把握

囿于时代限制,不能只管埋头拉琴,对剧本不去管也不屑管。这种不科学的态度是跟不上如今新形势的。大筒演奏者不但要管剧本,而且要深入研究之。例如剧本《小姑贤》讲的就是关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情感矛盾。这个戏又名《逼子休妻》,剧情梗概是:婆婆不待见媳妇,清早喝了两杯酒,就找媳妇的碴,骂媳妇不生儿女,不孝父母,要儿子休了她。媳妇伤心而泣,儿子却性格懦弱,在家中左右为难。小姑桂珍却是心地善良,又机智活泼,见状,一边在妈妈面前撒娇,一边为哥哥嫂嫂求情。甚至,她还心生一计,假扮成亲家方来的人,要向妈妈兴师问罪,她拿着儿媳受磨之事,在妈妈面前大呼小叫的,倒真的让母亲有点怕了。接着小姑又还原真相,对着母亲一番劝导,晓之以理,终于使母亲认识到自己错误,从而理解并重新喜欢上了媳妇,一家人从此和和美美。

大筒演奏者把剧情做一个通透了解之后,对这几个人物的性格就有了一个鲜活生动的把握:小姑善良、机智、活泼,婆婆泼辣无情而又外强中干,嫂子委屈压抑,哥哥生性怯懦。这些单个性格和整体剧情,恰恰就构成了全剧洋溢着生活气息的喜剧风格。这一切,似乎都是归纳于文字和文学的,当然也是音乐的。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曾经说过:“当文字结束的时候,就是音乐的开始。” 在生活中我曾见到过一位剧作家前辈,一次在我看他的剧本时,他说:“我写唱词是一边哼曲子一边写词的……你能看看我这一段唱词,我写的时候,是哼的什么曲子吗?” 我饶有兴致地把他那段唱词反复念了几遍,然后说:“老师您当时一定哼的是南数板。”老师一拍桌子道:“哎呀!年轻人,你讲得太对了,你真有慧根哪!”

这个例子说明,剧本是包含有音乐的。不光作曲者,我们演奏者也要从剧本剧目本身去研究和体会,去细致而准确地把握风格和音乐。

二、大筒对于全剧曲调的整体把握

《小姑贤》是一个传统剧目。剧目曲调和唱腔曲调,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已经成熟定型。作为大筒演奏者,不能仅仅满足于照着曲谱拉熟,还要对剧中每段曲调,对剧中人物的每段唱腔,做精深研究,从而达到一个完整的把握。

1.烂板子

烂板子属于传统宫川调类。是由花石调改的悲腔慢板。跟花石调的尾腔收腔不同,烂板子是往下收落到“羽音”。表现出来的是忧伤沉闷的情绪。它的基本结构是由上句过门、上句唱腔、下句过门、下句唱腔四个乐句组成。在演奏上,有的地方要用压揉,有的地方则要用打音。

2.西湖调

西湖调由西洞庭湖的车水号子发展而来,属于川调类。板式丰富,曲调开阔优美,可表现多种情绪,是花鼓戏唱腔中使用最多的曲调之一,用法丰富多彩。它的基本结构是由上句过门、上句唱腔、下句过门、下句唱腔四个乐句组成。在演奏上,一些乐句,有的音需要用内弦进行演奏,才能呈现其特点。在这里要注意“压弦” 与“打音”。大筒的压弦与二胡是不同的,手指压弦时,用力要加大,来回压琴弦。这种演奏方法是为了配合演员唱腔。有时由于演唱者在唱法上各有不同,特别是气震音的发生,因演员各有嗓音特点,因而音色风味不同,于是演奏者就要用大筒的独特压弦法来予以配合。

打音有两种,一种是明打,在演奏曲调时,用特别快的速度在弦上速打,这就要求我们演奏者平时要苦练手指的灵活性,要打出明亮轻快具有乡土风味的效果来。另一种是暗打,运用这种技巧时,右手要运用手腕的巧劲而巧妙运弓,必须用暗力巧力而将弓平稳推拉,做到左右手协调控制,从掌握打音的速度。这样的演奏就可以营造出一个清晰的或是苦闷悲伤的情绪来。

3.快一字调

快一字调属于川调类,表现的是人物的急切心情,呈现的是人物情感冲动时的状态,因而节奏要快。在《小姑贤》中,母亲姚氏就用此调表达心理状态。她叙述的是,抱怨儿子娶了一个不贤的妻子,媳妇不听老娘话,家有淘气筒,搞得老娘哭哭啼啼,家中不安宁……这段唱腔的基本结构,是由一句过门、一句唱腔两个乐句组成。

4.南路西调

西调属于川调类,旋律优美平和,来自衡山一带。在《小姑贤》中,属于正旦唱腔,大筒演奏时要把握住“含蓄平和、饱满流畅” 的特点。它的基本结构也是由上句过门、上句唱腔、下句过门、下句唱腔四个乐句组成。在演奏上也是既有打音又有压弦。

5.花石调

花石调又名花十字调,是花鼓戏中旦角专用调,属于川调类。它妩媚秀丽,婉转动听,在唱腔上要求颤音、滑音都较柔和。此唱段要唱得活泼、天真。它的基本结构是由上句过门、上句唱腔、下句过门、下句唱腔四个乐句组成。在演奏上既要运用打音,同时也要运用压弦。某些乐句要使用弱的滑音。

6.梁山调

梁山调是一种流传于湖北荆门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它起源于四川梁山县(今梁平县)。在清朝后期,与荆门本地的民歌、戏曲、方言等相结合,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这种曲调明快健朗,一般用来表现人物快乐的心情。打音和压弦,也在此调中灵活运用。

7.和调

在《小姑贤》中,桂珍对哥哥嫂嫂的一段唱腔,其词意是:指责哥哥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打嫂嫂,责怪妈妈的不对,赞扬嫂嫂有德行。这段唱腔,用的就是和调。和调的风格是轻快活泼,使人听了有种非常轻松的感觉,这一点要把握好。在演奏时,要注意过门的顿音,运用垫弓时要有跳跃性。打音要更灵活,包腔时要明快。要记住,用打音模仿人声的颤音,这叫“花腔”。这种演奏叫跟腔演奏,或者叫作模仿演奏法。

8.嫂子调

嫂子调原是打锣腔类,后来发展成为川调类,是长沙花鼓戏一支活泼、愉快、喜悦的曲调。它的音乐素材来自于民间音乐。这是《小姑贤》中小姑桂珍所用的唱腔,词意是指责妈妈不应该打嫂嫂,夸奖嫂嫂在家中勤快会做事,而且孝敬妈妈;并且拿自己出嫁以后进行对比,希望妈妈要将心比心,不要分彼此而虐待嫂嫂。对这一段进行演奏时,要呈现出一种亲切感。

三、大筒对于特色演奏技巧的把握

大筒不同于二胡。当然,二胡也有其自己的特色演奏技法。而作为地方色彩浓烈、乡土气息特别鲜明的花鼓戏,对于自己的主要伴奏乐器就更有其独特要求。其独特的演奏技法,主要是以下几种:

1.运弓

右手在曲调中的运弓技巧,在于力度的变化上。在拉过门时,要重一点,伴唱腔时轻一点。运弓要饱满,紧贴琴弦,发出的声音才实;运弓时,手腕动作非常重要,大小臂要配合手腕而动。弓与弦距离越短,手腕就越要放松。在运弓时千万注意,弓杆不能挨着琴筒,否则会影响音色。

2.压弦

压弦就是用左手手指尖一紧一松地压琴弦,必须把力度用于指尖,发出来的音是波浪式的声音,此技巧在花鼓戏中经常用到,如在西湖调与和调之中就多有运用。

3.打音

打音指的是,演奏时手指在琴弦上快速动作。这种快速动作经常出现在大二度和小三度中。我们要演奏出润腔中的上颤音效果时,手指的练习非常重要。同时,关于打音,我们要区分明打和暗打,明打是外弦打,暗打在内弦打。

4.抖弓

抖弓指的是,演奏时用弓尖在琴弦上急速来回。一般出现在曲调表达高昂情绪时,以及出现二分音符、全音符的延长音之时。演奏时,全身特别是手的大臂要有紧张的感觉,要给手腕提供内力,但手臂手腕动作的幅度要小。

5.滑音

演奏滑音时用手指有意地滑动一音,常出现在本音的后音。演奏时要注意手指的力度,要善于控制音的强弱,要根据曲调的情绪而演奏,否则会出现难听的声音。

总之,在演奏《小姑贤》中,我体会到了湖南花鼓戏蕴含着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及高深的艺术魅力。我深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花鼓大筒演奏员,还有待自身刻苦学习和探索。

猜你喜欢

过门小姑花鼓戏
论数字时代湖南花鼓戏的整合传播
班上来了“大姑”“小姑”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小姑家的鹦鹉
小姑脸红了
莒县过门笺的传承与保护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