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球蛋白及CD3+、CD4+、CD19+、CD4+/CD8+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治及预后的应用意义

2022-03-16孔艳娇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免疫学体液难治性

孔艳娇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鞍山 114001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5.0%~20.0%[1]。 本病常由支原体感染导致,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顽固性咳嗽等表现,严重威胁到患儿身心健康。 抗生素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药物,虽然有一定效果,但部分患儿治疗效果欠佳,病情反复、迁延难愈,最终形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2]。当疾病转为难治性病症后,会遗留明显的肺不张、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严重病症,影响患儿健康成长发育。 目前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认为该病与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密切相关,抗原分子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影响呼吸系统感染的结局及并发症[3]。因此免疫应答反应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中的作用需要深入探讨。本研究探讨细胞免疫学及体液免疫指标在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病情诊治中的应用意义,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5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支原体肺炎组,按不同病情程度分为难治组(35 例)与普通组(60 例),难治组患儿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普通组患儿为普通性支原体肺炎;另选取同期50 例到院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 难治组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龄1~12岁,平 均(6.98±1.05)岁;发病时间1~7 d,平均(3.05±0.41)d;入院前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28 例(80.0%)。普通组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龄1~12 岁,平均(7.05±1.06)岁;发病时间1~7 d,平均(2.98±0.43)d;入院前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46 例(76.67%)。 对照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1~12 岁,平均(7.14±1.06)岁。 三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支原体肺炎组纳入标准: ①入组患儿符合文献指南对支原体肺炎的判定标准[4];②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1 周左右病情未好转,伴有发热症状,X 线显示双侧多肺叶受累,或有胸腔积液,影像学及临床症状表现持续加重,患有严重的肺外并发症或肺部损伤,病情较重者。 支原体肺炎组排除标准:①近4 周接受免疫调节剂治疗者; ②伴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疾病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③患有先天性器质性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者;④精神障碍分裂症者;⑤近4 周伴有其他感染者。患儿家属或法定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细胞免疫学指标:所有受试者在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以3000 r/min 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0 cm,留取血清后保存待检。采用BD Biosciences FACS calibur 流式细胞仪(美国BD 公司)检测,利用分析软件检测CD3+、CD4+、CD8+、CD19+及CD4+/CD8+。

体液免疫学指标:所有受试者在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以3000 r/min 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0 cm,留取上层血清,采用微量免疫比浊法检测,仪器为贝克曼库尔特AU48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所有试剂盒均由上海酶联免疫生物科技公司提供。

支原体肺炎组均给予抗生素对症治疗,连续1周。将难治组按照不同治疗结局分为良好组(治疗1 周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体温恢复正常,无病毒感染)及不良组(治疗1 周症状改善不佳或不显著),比较不同预后组患儿的细胞免疫学及体液免疫指标表达。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患儿的细胞免疫学及体液免疫指标表达,包括CD3+、CD4+、CD8+、CD19+、CD4+/CD8+水平及IgG、IgM、IgA 含量; ②比较支原体肺炎中难治组、普通组患儿的细胞免疫学及体液免疫指标表达, 包括CD3+、CD4+、CD8+、CD19+、CD4+/CD8+水平及IgG、IgM、IgA 含量;③比较不同预后组患儿的细胞免疫学及体液免疫指标表达,即预后良好组及不良组的CD3+、CD4+、CD8+、CD19+、CD4+/CD8+水平 及IgG、IgM、IgA 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支原体肺炎组与对照组细胞免疫学及体液免疫指标表达的比较

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8+、CD19+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的IgA、IgG、IgM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

表1 支原体肺炎组与对照组细胞免疫学及体液免疫指标表达的比较(%,±s)

表1 支原体肺炎组与对照组细胞免疫学及体液免疫指标表达的比较(%,±s)

组别 CD3+ CD4+ CD8+ CD19+ CD4+/CD8+支原体肺炎组(n=95)对照组(n=50)t 值P 值55.18±3.25 68.65±3.31 19.260<0.001 28.45±2.35 40.15±3.35 18.197<0.001 26.51±3.24 20.53±2.96 9.172<0.001 18.74±2.84 11.20±2.28 14.184<0.001 1.15±0.24 1.75±0.29 10.341<0.001

表2 支原体肺炎组与对照组体液免疫学指标表达的比较(g/L,±s)

表2 支原体肺炎组与对照组体液免疫学指标表达的比较(g/L,±s)

组别 IgA IgG IgM支原体肺炎组(n=95)对照组(n=50)t 值P 值1.76±0.48 1.03±0.21 10.246<0.001 8.65±0.75 5.01±0.61 25.750<0.001 1.71±0.56 1.01±0.28 8.117<0.001

2.2 支原体肺炎中难治组与普通组细胞免疫学及体液免疫指标表达的比较

难治组患儿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普通组,CD8+、CD19+水平高于普通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组患儿的IgA、IgG、IgM 水平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4)。

表3 支原体肺炎中难治组与普通组细胞免疫学指标表达的比较(%,±s)

表3 支原体肺炎中难治组与普通组细胞免疫学指标表达的比较(%,±s)

组别 CD3+ CD4+ CD8+ CD19+ CD4+/CD8+难治组(n=35)普通组(n=60)t 值P 值50.15±3.51 61.24±3.63 14.538<0.001 23.68±2.41 30.72±3.18 11.327<0.001 31.52±2.85 24.35±2.96 11.544<0.001 21.15±2.08 16.35±2.20 10.463<0.001 0.98±0.21 1.32±0.35 5.218<0.001

表4 支原体肺炎中难治组、普通组体液免疫指标表达的比较(g/L,±s)

表4 支原体肺炎中难治组、普通组体液免疫指标表达的比较(g/L,±s)

注 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

组别 IgA IgG IgM难治组(n=35)普通组(n=60)t 值P 值2.05±0.35 1.58±0.51 4.824<0.001 10.41±1.18 6.96±1.08 14.514<0.001 2.10±0.36 1.54±0.34 7.578<0.001

2.3 良好组与不良组细胞免疫学及体液免疫指标表达的比较

难治组中,预后良好23 例,预后不良12 例。良好组患 儿 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不良组,CD8+、CD19+水平低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患儿的IgA、IgG、IgM 表达低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6)。

表5 良好组与不良组细胞免疫学表达的比较(%,±s)

表5 良好组与不良组细胞免疫学表达的比较(%,±s)

3+ CD4+ CD8+ CD19+ CD4+/CD8+t 值P 值3.24 2.71 7.209<0.001 29.41±2.68 23.18±2.25 6.875<0.001 25.53±2.89 30.12±2.41 4.996<0.001 16.24±2.15 22.65±2.24 8.255<0.001 1.28±0.21 0.86±0.16 6.056<0.001

表6 良好组与不良组体液免疫指标表达的比较(g/L,±s)

表6 良好组与不良组体液免疫指标表达的比较(g/L,±s)

注 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

组别 IgA IgG IgM良好组(n=23)不良组(n=12)t 值P 值1.61±0.29 2.10±0.35 4.420<0.001 7.62±1.05 11.35±1.17 9.597<0.001 1.65±0.41 2.21±0.56 3.379 0.002

3 讨论

宿主免疫反应特点、 程度及免疫能力与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结局、肺外并发症等有较大关系。 肺炎支原体在侵入呼吸道后, 对细胞膜上神经氨酸受体位点对的作用会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 提高呼吸道上皮通透性以及机体对变应原的敏感性,甚至会损伤神经、心血管等系统,导致免疫紊乱[5-6]。 本研究结果显示,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8+、CD19+、IgA、IgG、IgM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肺炎支原体患儿普遍存在免疫紊乱状态。 因肺炎支原体进入宿主并与体液免疫因子相结合, 不断沉积在血管基底膜及肺组织,以此诱发细胞因子,导致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诱发免疫损伤,并加重肺损伤[7-8]。 因此,在临床诊断支原体肺炎时,可将免疫功能变化纳入辅助指标,对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时,也可将免疫治疗方法纳入临床治疗方案中, 以此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

通常宿主细胞对免疫反应的差异与疾病程度的差异存在联系。血清免疫球蛋白是反映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指标,根据IgA、IgG、IgM 表达,准确判断血清Ig 水平,若Ig 水平降低,则存在体液免疫缺陷[9]。 T 淋巴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群体,与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难治组患儿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普通组,CD8+、CD19+、IgA、IgG、IgM 水平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儿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不良组,CD8+、CD19+、IgA、IgG、IgM 水平低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吴佳南等[10]的研究结论一致,证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的关系密切。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损伤严重,且与预后关系密切。 可能是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后,机体会相应形成对抗支原体的特异性抗体,两者相互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故会激活体内免疫细胞及补体细胞的活性,导致体液免疫指标升高[11-12]。 同时健康儿童体内的T 细胞亚群数目相对稳定,是经过Th1、Th2 亚群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制约,维持稳定、平衡的免疫功能[13]。 当支原体侵入人体时会激活免疫细胞,此时为了对抗支原体,大量免疫细胞因子释放抗体, 造成T 细胞亚群紊乱,使CD3+、CD4+、CD4+/CD8+水平降低,CD8+、CD19+水平升高,揭示细胞免疫指标能有效预测的患儿预后[14-17]。通过细胞、体液免疫指标可能对早期筛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有一定帮助,并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途径提供新的思路。虽然关于免疫指标与支原体肺炎的研究有很多,但对不同类型免疫细胞间的作用研究仍有一定难度;同时未对细胞免疫学指标及体液免疫指标在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敏感性及特异性缺乏报道,仍需临床进一步讨论。

综上所述,细胞免疫学指标及体液免疫指标与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关系密切,能有效预测病情严重程度,为患儿预后评估提供指导意义,应用意义高。

猜你喜欢

免疫学体液难治性
《中国免疫学杂志》关于彩图处理的有关说明
路波教授辨治难治性失眠经验撷要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体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体会
“探究体液的缓冲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材分析与创新
体液指标在运动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