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环喷托酯与托吡卡胺在远视儿童验光散瞳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2-03-16陈晓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睫状肌瞳孔调节

黄 慧 陈晓琴

1.江西省宜春市妇幼保健院眼科,江西宜春 336000;2.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新康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西宜春 336000

远视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是屈光不正的类型之一[1]。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视远物时成像质量较好,而视近物时视网膜成像不清, 为了提高视近物的效果,视力系统往往会动用调节力量进行代偿屈光不正,因此患者长期处于视觉疲劳的状态[2]。 儿童远视的发生率较高[3]。 患儿的视力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远视的发生,会影响其视觉的正常发育,若不及时进行矫正治疗,可能发展形成斜视、弱视等并发症,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及学习[4]。而通过准确的验光,了解其远视具体程度是远视儿童治疗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由于儿童睫状肌存在较强的调节能力,直接验光往往无法获得相对准确的屈光状态[5]。因此对于儿童而言,验光前需使用药物进行麻痹睫状肌、扩散瞳孔,以求在睫状肌放松休息状态下进行验光,从而获得准确的屈光度。 托吡卡胺是目前临床上实施散瞳处理的常用药物,相较传统散瞳药物阿托品而言,其散瞳效应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但是对睫状肌的麻痹效果不理想[6]。 盐酸环喷托酯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散瞳药, 在近视人群的散瞳验光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但在远视儿童中的应用研究不多[7]。因此,本研究选取宜春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 例行散瞳验光的远光儿童(156 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盐酸环喷托酯与托吡卡胺在远视儿童验光散瞳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宜春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 例行散瞳验光的远光儿童(156 只眼)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远视患者;②患儿年龄范围6~12 岁;③患儿矫正视力均可达1.0。排除标准:①佩戴眼镜患儿;②存在眼部手术史者;③眼部曾受到外力伤害者;④存在眼部的器质性病变者;⑤存在眼部感染性疾病者;⑥既往接受过任何屈光治疗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 例(78 只眼)。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家属均知晓本研究情况、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使用ARK-700 型自动电脑验光仪(日本尼德克株式会社)进行验光。 验光前,需要提前进病史询问和相关检查,排除青光眼等相关禁忌证。

观察组儿童在行验光时配合使用盐酸环喷托酯(s.a.Alcon-Couvreur n.v.,国药准字H20160661,生产批号20200411)散瞳。 在验光前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滴眼,每次用量为1 滴,每隔5 min 进行重复滴眼1次,共进行4 次滴眼。

对照组儿童在验光时配合使用托吡卡胺(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23088,生产批号20200503)散瞳。 在验光前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滴眼,每次用量为1 滴,同样每隔5 min 进行滴眼1次,同样共进行4 次滴眼。

两组均在每次滴完滴眼液后指导患儿闭眼,并适当压迫泪囊,促进滴眼液的吸收。 待瞳孔≥6 mm 后,即可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实施验光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患儿的屈光度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前、 用药后20、40、60 min 及用药后24 、48 h 的瞳孔直径和残余调节量的变化,并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屈光度、 瞳孔直径和残余调节量均通过ARK-700 型自动电脑验光仪测定, 其中残余调节量的测定方法为近视负标法。 不良反应包括口干、皮肤潮热、结膜充血、头晕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屈光度结果的比较

两组患儿的屈光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屈光度结果的比较(度,±s)

表2 两组患儿屈光度结果的比较(度,±s)

组别 例数 球镜度 复性远视柱镜度 轴位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39 39 4.06±0.52 3.89±0.47 1.515 0.134 1.29±0.14 1.26±0.13 0.981 0.330 89.48±2.56 89.11±2.62 0.604 0.736

2.2 两组患儿用药不同时间瞳孔直径的比较

两组用药前的瞳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20、40、60 min、24 h 的瞳孔直径均大于用药前,对照组用药后20、40、60 min 的瞳孔直径均大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40 min 的瞳孔直径小于对照组,用药后24 、48 h 的瞳孔直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用药不同时间瞳孔直径的比较(mm,±s)

表3 两组患儿用药不同时间瞳孔直径的比较(mm,±s)

注 与本组用药前比较,aP<0.05

组别 用药前 用药后20 min 用药后40 min 用药后60 min 用药后24 h 用药后48 h观察组(n=39)对照组(n=39)t 值P 值6.32±0.71 6.34±0.74 0.177 0.860 7.05±0.77a 7.15±0.80a 0.259 0.407 7.46±0.81a 7.95±0.89a 2.437 0.013 7.94±0.86a 7.85±0.92a 0.874 0.679 7.41±0.79a 6.39±0.81 6.903 0.009 6.85±0.68 6.23±0.77 4.815 0.014

2.3 两组患儿用药不同时间残余调节量的比较

两组用药前的残余调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20、40、60 min、24 h 的残余调节量均少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20、40、60 min、24 h 的残余调节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儿用药不同时间残余调节量的比较(±s)

表4 两组患儿用药不同时间残余调节量的比较(±s)

注 与本组用药前比较,aP<0.05

组别 用药前 用药后20 min 用药后40 min 用药后60 min 用药后24 h 用药后48 h观察组(n=39)对照组(n=39)t 值P 值7.62±0.83 7.64±0.86 0.177 0.814 2.45±0.41a 1.71±0.35a 8.573<0.001 2.16±0.34a 1.13±0.29a 11.932<0.001 2.34±0.52a 1.25±0.47a 10.275<0.001 6.44±0.77a 4.37±0.69a 6.903 0.009 7.48±0.91 7.34±0.92 4.815 0.729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远视的形成对儿童视力正常发育的影响不容小觑,准确的验光检查和治疗干预能帮助患儿有效纠正屈光不正的状态。 由于儿童自身的调节能力比较强,散瞳处理以麻痹睫状肌的调节功能是其临床验光检查的必需步骤[8]。 因此选取安全有效的散瞳药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之前常用的阿托品是长效散瞳药,散瞳效果显著,但是其代谢比较慢,作用消失速度较慢,时间长达10 周,副作用比较多[9]。 托吡卡胺也是目前常用的散瞳药,能抑制副交感神经,从而松弛瞳孔括约肌,起到散大瞳孔的作用,它的散瞳效果显著,持续时间较短,往往在给药40 min 后达到最高效应,并持续6 h 左右[10]。 但是有学者发现,托吡卡胺对于睫状肌的麻醉效果处于较弱水平,因此在散瞳处理后往往还存在一定的残余调节力,不利于患儿的准确验光[11-12]。而盐酸环喷托酯作为新型的散瞳药,其主要通过抑制虹膜括约肌及睫状肌上胆碱能受体的活性,从而起到散大瞳孔、麻痹调节的双重作用[13]。 临床研究显示,它的睫状肌麻痹和散瞳效果与阿托品相当, 但是起效更快,持续时间明显缩短[13-14]。本研究对盐酸环喷托酯与托吡卡胺在远视儿童验光散瞳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屈光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用药前的瞳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40 min的瞳孔直径小于对照组,用药后24、48 h 的瞳孔直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的残余调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20、40、60 min、24 h 的残余调节量均少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用药后20、40、60 min、24 h 的残余调节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验证了王海婷[15]的研究结论,显示在远视儿童验光中,盐酸环喷托酯散瞳处理的散瞳效果与托吡卡胺相当,盐酸环喷托酯散瞳作用起效相对迟于托吡卡胺,但散瞳作用持续时间稍长, 且其睫状肌麻痹效果更优,安全性也更佳,在远视儿童验光中的应用效果更胜一筹。但是,本研究的样本量有所不足,每组例数不足40 例,结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还需纳入更多的远视儿童进行大样本对比研究,以进一步验证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在远视儿童验光中,盐酸环喷托酯散瞳处理的散瞳效果与托吡卡胺相当,但其睫状肌麻痹效果更优,安全性也更好。

猜你喜欢

睫状肌瞳孔调节
看手机诱发老人新眼病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老年“手机控” 当心睫状肌痉挛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绿色可以保护视力吗?
对眼睛最有益的运动
瞳孔
瞳孔大,决策力差
屠岸的散文诗(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