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研习统编教材,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2022-03-16郑云铝

新教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习题要素

郑云铝

统编教材与之前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其中语文要素是单元教学的主线,也是单元学习的重点。那么,教师要如何组织单元教学内容,落实语文要素呢?下面笔者结合统编教材,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解读要素,精准把握教学基点

统编教材将语文要素分成许多个“点”,由易到难地分布在各年级的教材中。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解读语文要素,把握单元教学重点。

1. 纵向联系,梳理感知语文要素。

语文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统编教材将语文要素梯度编排在各个年级的教材中,因此,教师要纵观整套教材,认真梳理语文要素的前后联系。以“朗读课文”这一语文要素为例。一年级的要求是“朗读课文”,二年级的要求是“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年级的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年级的要求是“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年级的要求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课文”这一语文要素是由浅入深地编排在各年级的教材中。三年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刚好处在中间位置,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学会“朗读课文”,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则是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上的提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纵向联系语文要素的编排体系,注意层次性和连续性,由易到难地对学生进行梯度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横向联系,厘清单元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的每篇课文不仅体现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还体现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并且在课后习题中也加以体现。因此,教师要横向联系单元教学内容,厘清单元语文要素。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导语明确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美好的回忆”,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明晰了单元语文要素后,教师就可以从课后习题入手,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从《牛和鹅》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要明确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从《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这两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要学会运用批注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课文作批注。接着,从“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可以知道本单元语文能力的训练点是“记一次游戏”。最后,从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可以知道批注的策略及具体操作方法。通过横向联系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厘清单元语文要素。

二、紧扣要素,精准制订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紧扣语文要素,合理制订教学目标。

1. 借助课后习题,制订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不仅在单元导读页明确提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还利用课后习题提示语文要素的落实方法。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借助课后习题,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如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课后设置了三道习题:第1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重在引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第2题“读记词语,仿说词语”重在引导学生积累含有形容词的短语;第3题“找出优美生动的语句”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加以尝试运用。这三道课后习题都紧扣“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既体现了人文主题“可爱的生灵”,也落实了“想象画面”的语文要素。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了解课文内容;二是朗读课文,落实“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三是紧扣“观察”主题,迁移学法,仿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 依据课文和例文,制订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内容的编排不仅体现人文主题,还体现单元语文要素,教师在制订单元教学目标时,应围绕语文要素的落实来制订。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围绕这一单元语文要素,认真研读教材,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分别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单元语文要素:《海上日出》一文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按照游览的顺序,重点描写孔隙窄小的特点;《颐和园》一文按照游览的方位顺序,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七月的天山》一文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描绘了天山的美景。这四篇课文虽然是按照不同的游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但都从不同角度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树立单元意识,把语文要素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中。基于此,以《海上日出》一文为例,可以制订这样的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说出海上日出的景象;(2)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3)仿照写法,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

三、围绕要素,精准设计教学活动

在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时,围绕语文要素,教师既要联系旧知,又要拓展新知,从而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层层递进中得到发展。

1. 从课文出发,设计整合型活动。

在统编教材中,单元语文要素在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而且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因此,教师可以从课后习题入手,设计整合型教学活动。如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课后一共设置了三道习题。研读课后习题后,教师就会发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和“感受神话的神奇”这三个语文要素可以结合起来落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课后习题,将独立的几个题目整合在一个学习活动中。首先,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复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最后,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说说哪个情节感动了自己,并说明理由。

2. 从单元出发,设计层次型活动。

在统编教材中,同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不同课文的课后习题中也会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呈螺旋上升的特点。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紧扣“借物抒情”的语文要素,以“心爱之物”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白鹭》一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落花生》一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对话说出花生的特点,并选择一种事物表达敬佩之情;《桂花雨》一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阅读链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珍珠鸟》一文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可以说,“借物抒情”这一语文要素在不同课文的课后习题中有不同的要求,而且是呈梯度上升的趋势。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设计层次型学习活动。首先,可以让学生读单元导读页,知道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然后,以《白鹭》作为范例,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借物抒情的,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接着,让学生在接下来的3篇课文中学以致用;再接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完成“我的心爱之物”的习作片段;最后,开设一期习作专栏,展示学生的习作。

综上所述,教师一定要从语文要素的视角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3421501908260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习题要素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青铜葵花》选段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