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创力、智能化、共融性

2022-03-14许向东尹艺斐

新闻爱好者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创新路径

许向东 尹艺斐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以华人华侨为主流服务对象的华文媒体积极加入到媒体融合和创新传播的浪潮中。作为中国与世界情感联结的重要桥梁纽带,这些华文媒体坚持以原创内容真实呈现和宣介中国、以新技术促进传播形态的转型升级、与国内主流媒体“共融”推动中国话语体系建设。通过积极打造全媒体生态圈,在全球化浪潮中提升了集体话语权,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助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关键词】华文媒体;中国故事;创新路径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海外华文媒体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融合传播的浪潮中,打造出海外华文媒体生态圈、展现大国风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一、以原创内容真实呈现和宣介中国

海外华文媒体不仅是华人资讯的主要来源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而且是中外文化友好沟通的桥梁,是国家形象展现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一些规模较大的海外华文媒体在原创报道、独家报道上有突破性进展,将独家编采与转载翻译更好地结合,“在服务华人、维护华人权益、弘扬中华文化上发挥独特作用”[1],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形象的亲和力和中国文化的感召力。

(一)提高新聞报道原创力,扩大社会影响力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的主要华文日报,也是目前海外华文媒体中规模较大、发行面较广的媒体之一。该报整体报道以原创新闻为主,新闻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一手热点资讯和采访较为丰富,各新闻版块都将与中国相关的内容放在较为优先的位置。希腊《中希时报》的内容版块主要有“全希动态”“大陆经济”“中希动态”“侨乡青田”“视觉直击”等,以原创新闻为主,辅以部分转载、编译内容。在原创报道内容中以希腊当地新闻为主,对于中国重大新闻热点和专题在每日报道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涉猎。澳大利亚《星岛日报》是香港《星岛日报》的分支,版面主要有“澳洲新闻”“社区新闻”“中国要闻”“中国社会”“香港新闻”“台湾新闻”等,其原创报道内容涵盖面宽泛,除澳洲当地新闻外,对于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新闻及国际新闻都有涉及。作为美国第一家全彩印刷的中文日报和唯一以简体中文出版的大型全国性日报,《侨报》的版面主要分为A、B、C三部分,分别侧重于中国及国际新闻、纽约当地新闻和美国其他地区新闻资讯,原创报道和解释性报道是《侨报》的重点与亮点,在报道中注重权威、真实、独家与深度。海外华文媒体的系列原创报道,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新闻编采能力,扩大了社会影响;另一方面也助力全面、客观、真实的新闻传播方式,对于海外华人了解中国资讯、展现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内容做精做深,突出社会价值取向

在不少海外华文媒体中,商业性资讯、广告、留学、招聘等各类生活服务信息占据了相当的分量,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和显著性没有得到凸显。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一些海外华文媒体隶属于商业机构或依赖于企业生存,在功能定位上商业色彩浓厚;另一方面,很多定位小众化的海外华文媒体迫于生存压力,会选择更偏重于商业、生活、文化等领域的新闻,以服务于日常的生活需求。但是,忽略优质、有价值、专业新闻报道的媒体,终究难以长久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华文媒体开始在内容的品质上下功夫,做强做深优质精品内容,凸显原创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加拿大《加中时报》聚焦于当地华人社区和华人群体,在头版推出焦点新闻,以述评报道、综合报道来解读当地华人最关注的新闻热点,展现出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可靠性、及时性,增强了媒体的公信力。美国《侨报》设置了“特别报道”和“深度报道”专版,“特别报道”主要围绕当地各类社会民生热点事件进行一线报道,“深度报道”主要针对国际尤其是美国的重大时政新闻热点事件,推出系列独家报道。此外还设置了“视觉直击”版面,主题包含了灾难、工程交通等城市生活以及各类重要节庆,在挖掘内容深度和分析性报道上下功夫,全方位、综合性展现了新闻事件的全貌,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三)采取分众化策略,对接当地主流社会

与国内媒体不同,海外华文媒体的受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华文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一方面要平衡国内受众与当地受众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华人华侨受众与当地本土受众的关系,要更深入地帮助华人社区与当地主流社会实现交融。希腊《中希时报》采用双语发行,希腊语版面向希腊主流社会发声,直接进入希腊国会议员、政府总理、各个部委的主管部长办公室,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产生影响。[2]《中希时报》的双语版对于新闻报道的版块设置有所差异,例如中文版头版以希腊政府新闻为主,而希语版头版以中国政府新闻为主,在主题选择、内容侧重、图文配比等方面充分兼顾了当地华人受众与希腊本土受众的偏好,但在国庆日、中希文化和旅游年等重要节庆日时,又会兼顾国内受众和当地受众,选择相对一致的配比,通过分众化报道对接当地主流社会,促进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四)将中国治理的理念和主张融入报道实践

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增强,海外华文媒体的底气也在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华文媒体选择将更多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融入新闻报道中。《中希时报》在其《希腊周刊》中,通过“中国倡议为全球发展指引方向”“民法典解读”“团结抗疫要下好全球一盘棋”等专题报道,广泛宣介中国主张,解读中国政府的智慧、方案和全球战略,展现了中国同各国一道推动全球事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都发挥着促进作用。美国《侨报》在《十一假期,中国Z世代正忙着露营社交》一文中提到“早期的露营活动是作为一种野外生存能力在美国兴起,……中国“露营式社交”的火爆,也离不开中国汽车的普及、道路基建的成熟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长足发展”[3],在《美国“默认”中国疫苗,为合作抗疫作出积极表率》中指出:“疫情之下,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坚持平等互利,收起小算盘,才能早日走出阴霾。”[4]这些言论对于传播中国发展新面貌、宣介中国智慧和全球治理主张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二、以传播新技术促进传播形态的转型升级

(一)吸纳传播新技术,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

截至2021年6月30日,在新媒体平台上维持常态运营的华文媒体有335家。众多海外华文媒体纷纷通过扩展新媒体业务,重新布局内容生产,构成“报纸+网站+微博+微信+视频+客户端”各类搭配的全媒体传播矩阵,集结各类新媒体传播形态,依托报社、广播、电视台、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实现全球传播。近年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加速发展数字媒体,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强点,创建“光华网”“光华脸书”“光华微信端”“光华e报”“光华优管”五大数字全新融媒体平台。[5]转型新媒体是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的互联互通,组成全媒体传播矩阵,拓展了传播边界。

(二)积极运营社交媒体,构建传播新模式

2021年世界华文媒体新媒体数据库通过综合各海外华文媒体的社交媒体平台、网站运营和APP移动端应用三个维度,涵盖媒体平台账号表现、内容生产指数与传播影响指数,评选出影响力较高的30家华文媒体。这些海外华文媒体中除大量纸媒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影响面外,还有部分影响力高的华文新媒体是直接从新媒体起家,并无传统华文纸媒背景,但发展迅猛、影响面广、受众多。如菲龙网(菲律宾)、洛杉矶华人资讯网(美国)、奋斗在韩国(韩国)、新加坡眼(新加坡)等。这些新媒体中许多也运行了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论坛及各类自媒体账号,在海外媒体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还有许多未进入30强榜单的华文媒体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它们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以社交媒体运营助推传播新模式、新格局的建设。

(三)联结地方主流媒体,探索深层融合路径

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服务侨民,搭建国家间的沟通桥梁,华文媒体逐渐探索与当地主流媒体在内容呈现、传播形式、语言文化等方面的深层次融合路径,“让媒体走出华文的‘小圈子’,带着华侨华人一同走进当地主流社会的‘大圈子’中,才能让中国发展经验和理念的红利分享到世界各地”。[6]作为葡萄牙历史最久、发行量最大的资深华文媒体,《葡华报》与葡萄牙的政界、新闻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与业务往来,并被葡萄牙国家电视台RTP1台、2台和SIC3台进行专题报道。2016年韩国华文媒体《韩国新华报》与韩国韩文主流媒体《在韩国际新闻》社确定了姊妹报关系[7],为在韩华人华侨提供有关韩中两国、侨界及世界各地的新闻资讯。秘鲁《公言报》顺应媒体发展趋势,筹备开设微传播平台和视频直播,并与当地有影响力的微传播媒体合作,打造传播力更大的华文媒体。

海外华文媒体一方面用贴近华人群体的华语体系和讲述方式,成为华人社会了解中国、沟通世界的重要渠道和窗口;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华文媒体在中文之外采用双语或多语种进行报道,采用贴近当地社会的报道模式、传播方式,推动华人社群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助推中国发展与世界接轨,对于把握全球化的新机遇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与国内主流媒体“共融”推动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近年来,海外华文媒体通过与国内主流媒体在文化、理念、资源等层面的交往融通,努力实现技术共联、人才共通、平台共享、理念共融、管理共治的传播目标,积极参与到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进程中来。

(一)文化互联,以对话促传承

文化交流与对外宣传是众多海外华文媒体的主要功能和定位之一,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传播的有效性和接受度,联络族群情感,塑造身份认同。《中希时报》定位“以文为媒,以心相通”,通过宣传中国和希腊两个文明古国在文化背景上的相似、相通之处,搭建起中希友谊团结合作的桥梁。在2021年9月20日头版中,《中希时报》以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形式进行了中希文化和旅游年的开幕报道。此外,《中希时报》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合作,联合推出《希腊周刊》,设置了“人在他乡”“文化品鉴”“参考透视”“天下华人”“大陆时事”“情感丝语”等版块,在报道国内重要时事新闻、为当地华人华侨提供一手生活资讯服务的同时,大力传播弘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还与《浙江日报》合作,推出“今日浙江”专版,介绍浙江当地的热点新闻和风土人情。《中希时报》先后与新华社、中新社、《文汇报》、凤凰卫视、《新民晚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刊发双语版,推动对话交流,在“中国旅游文化周”及重要节庆日加强相关报道宣传,成为向世界介绍和推广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传播者。

(二)理念互通,增强中国话语的说服力

海外华文媒体在各自的发展进程中,由于自身的定位、渊源和现实环境而形成了各有侧重的传播理念,它们在与国内媒体建立合作往来的过程中,通过理念互通来推动国家间的友好交流,维护华人的利益,监督并保障华人社区的合法权益,进而增强华人社会的集体力量,同时有助于在大是大非及各种国际问题上明确立场,正确、真实、有效地传播中国声音。1994年华侨创建了华新传媒集团,该集团在中国传媒机构的建议下共同创建了中非新闻社,并先后与中央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等国内主流媒体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其官方网站专门设置了《华人世界》栏目,每日滚动更新当地与华人相关的新闻报道与资讯,旗下的《中非新闻报》在南非及非洲地区免费发行,针对南非治安问题发表的关于“侨安会致南非华人社区的公开信”、就疫情问题刊发的《关于扩大特殊困难人员回国通道的通知》等报道,对于保障华人的合法权益、增强华人社区的情感归属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资源共享,提高中国话语的海外传播力

海外华文媒体的融合发展不再局限于所在国,开始与国内主流媒体建立合作,设立办事处或记者站,搭建互动平台,实现全方位的资源共享。2007年《匈牙利联合报》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合作出版《人民日报》(海外版)匈牙利周刊,成为全球首批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合作的境外媒体[8],2008年又与中国新闻社建立合作关系,为中新社提供匈牙利一手资讯。2011年4月,阿根廷《新大陆周刊》与新华社阿根廷分社合作组建“阿根廷中文门户网”,长期为中新社提供新闻稿件。2011年7月,该周刊又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合作,出版《人民日报》(海外版)阿根廷周刊,随《新大陆周刊》发行。[9]2016年12月,中国—东盟新媒体联盟在泰国曼谷成立,联盟通过整合各领域内音视频节目的内容资源,以播控管道和新媒体平台双向覆盖超过6.25亿东南亚用户和13亿中国用户,从而实现各国媒体资源共享,提升各国媒体内容和新媒体平台建设水平。[10]海外华文媒体与国内主流媒体的广泛协作,推动了双方各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学习互鉴,汲取双方资源优势,获取真实及时全面的一手新闻资讯,有助于满足海内外各受众群体的需要,为中国话语的海外传播搭建起更畅通的对话平台。

四、结语

世界华文媒体联盟自2009年成立发展至今已有成员单位726家,作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和传播者,华文媒体发挥原创优势做出优质、精品内容,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中外文明交流的促进者和推广者,华文媒体与当地主流媒体深度融合,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作为国际舆论的引导者和建设者,华文媒体需要与国内主流媒体协作发展,在国际社会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者和代言人,各华文媒体之间需要进一步团结协作,在全球化浪潮中提升集体话语权,共同发声。只有这样,才能破除国际社会的偏见,才能把握住全球化新机遇,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新研究成果(项目号:MXG202106)]

参考文献:

[1]卢永峰.大变局下讲好“中国故事”[C].牵手世界 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2019:161-164.

[2]中国日报网.一份报纸联结的“中希情谊”[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7082262598483911&wfr=spider&for=pc.

[3]侨报网评:“十一”假期,中国Z世代正忙着露营社交[EB/OL].http://www.uschinapress.com/static/content/QBSL/2021-10-05/894941201420398592.html.

[4]侨报网.侨报网评:美国“默认”中国疫苗,为合作抗疫作出积极表率[EB/OL].http://www.uschinapress.com/static/content/QBSL/2021-09-22/890306074463580160.html.

[5]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网.马来西亚《光华日报》[EB/OL].https://www.gcmcu.com/static/content/YZ/2020-06-03/717681394339553280.html.

[6]张翀.浅谈海外华文媒体在新时代的困惑和思考[C].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2019:28-31.

[7]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网.韩国新华报[EB/OL].https://www.gcmcu.com/static/content/YZ/2020-06-03/717698395116150784.html.

[8]匈牙利联合报网.匈牙利联合报简介[EB/OL].http://www.lianhenews.com/index.php?m=Xapp&c=Article&a=set&id=1003&cid=34.

[9]世界華文媒体合作联盟网.阿根廷《新大陆周刊》[EB/OL].https://www.gcmcu.com/static/content/LMCY/NMZ/2020-06-03/717696268000043008.html.

[10]李文健,韩诚.东南亚华文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编辑,2019(1):79-84.

(许向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尹艺斐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编校:张红玲

3111500338247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创新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讲好奥运里的中国故事
“互联网+”时代经济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路径探析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