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化背景下开展户外探险活动

2022-03-14唐敏

文理导航 2022年11期
关键词:活动策略课程游戏化幼儿园

唐敏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南》中明确提出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在游戏活动中展开幼儿教育工作已成为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户外探险区域活动的意义,提出了户外探险区域活动的开展策略。以期能够科学设置游戏器材,通过建设探险游戏情境,教师和家长互相配合,展开探险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各方面成长。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园;户外探险活动;活动策略

探险游戏活动对于幼儿有天然的吸引力,能够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幼儿参与活动,进而发展各方面能力,积累社会经验,对于幼儿成长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幼儿园和家长考虑到探险活动的危险性,可以开展的探险游戏有限,对游戏活动的开展并不重视,其核心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因此需要针对探险游戏活动展开研究,利用游戏活动辅助幼儿教育,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户外探险区域活动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成长发育

在探险活动中,幼儿将面临诸多挑战,幼儿进行攀登、投掷、跑跳、平衡等多个动作,使幼儿得到充足的身体锻炼,满足幼儿成长需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可以放松心情,自由活动。通过探险游戏活动中充足的挑战机会,刺激幼儿感官,幼儿通过控制肢体挑战障碍,帮助幼儿在挑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信。幼儿需要在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探险活动中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在尝试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获得成功的经验。经过不断的游戏和探险,不仅能在运动技能上促进幼儿的成长发育,更在智力发育和生活经验上使幼儿有所成长。

(二)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在探险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调动自身思维能力,掌握运动技能,将生活学习中的情绪宣泄出来,促进幼儿认知的增长。探险游戏活动需要幼儿自己探索自我保护的方式,判断事物的危险性。不断尝试新鲜技能,使幼儿认知能力得到发展[1]。当幼儿积累一定经验后,能产生良性体验和较高的兴趣,进一步展开探索和尝试。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抽象思维,有助于智力发育,将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充分发挥,全身心投入游戏。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幼儿认知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总结游戏的参与经验,提高其适应能力以及调节能力,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探险的不安全因素,积累认知经验。

(三)促进幼儿社会发展

探险游戏活动并不是指具体活动,而更指向探索创造精神,幼儿对世界有著天然的好奇心,喜欢探险和游戏是与生俱来的偏好。在探险游戏活动中幼儿积累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得到智力水平的发育。在探险游戏中可以释放良性情绪和不良情绪,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情绪,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我认同感,更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相比于室内游戏活动,户外游戏活动能够使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主性不断提高,并逐渐积累社会交往经验。通过和同伴的沟通交流,增加幼儿亲社会行为,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发展。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户外探险区域活动的开展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南》提出将课程游戏化,即以游戏活动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户外探险活动对于幼儿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且对于幼儿成长发育、社会发展、认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完善户外活动环境

在户外环境活动可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挑战自我,从而达到活动设计的目的。因此幼儿园需给幼儿提供舒适融合的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尝试挑战活动,通过参与活动积累经验,发展自身能力。户外活动环境要凸显出探险游戏的特点,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器材,如增加荡桥的距离、提高攀爬架高度、增加梅花桩的数量等,从而提高户外活动区域器材的难度,更有利于增加幼儿挑战的机会。可以通过加强安全监护的方式保护幼儿,充分提高活动环境的趣味性和探险性[2]。如梅花桩的设计,可以划分为低难度区域和高难度区域,同时满足小班幼儿和大班幼儿活动的需求。根据幼儿平均身高设计梅花桩的高度以及梅花桩间的距离,给幼儿提供适中难度的趣味性活动区域,创建探险挑战体验。从而在探险挑战中发展各方面能力,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因为幼儿成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为此幼儿园需进一步联系幼儿实际状况合理选择投放材料,结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知识经验对活动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比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应引导其在较低的梅花桩中进行运水或运土等活动,而对于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幼儿,因为其更加喜欢各种存在一定挑战性以及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所以教师可将废弃易拉罐制作成小高跷,让幼儿踩在易拉罐制作的高跷上进行活动,同时能够更好地锻炼幼儿的平衡性。

除此之外,教师在设置各种活动材料时,还需要确保材料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促进户外探险区域活动器材的不断丰富和扩展,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比如,各种废弃轮胎、扁担、废旧纸箱以及各种自然元素等多样的材料能够调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借助多层次材料,为幼儿提供更多选择,满足幼儿对探索的需求。

(二)教师共同参与游戏

在幼儿探险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对幼儿进行正向引导。大部分幼儿对于探险挑战存在恐惧和抵触情绪,不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教师需主动引导鼓励幼儿,提高幼儿的参与度。首先,教师需要建立正确的观念,不能受探险挑战游戏影响,害怕承担安全责任,主动规避探险游戏活动。教师要对探险游戏活动有正确的认知,认同游戏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积极设计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全程陪伴鼓励幼儿,激发幼儿的潜能。其次,教师可通过让管理人员提前进行检修,在地面铺设软垫作安全防护,认真检查并处理附近存在的钉子等凸起物的方式,检验游戏设施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若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游戏进行顺利,教师要配合幼儿自主游戏,鼓励未参与游戏的幼儿积极参与。若幼儿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可组织幼儿到低难度的游戏区域,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游戏,让幼儿在同伴的带动下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充分尊重幼儿意愿的同时,鼓励并肯定幼儿的努力,充分表达对幼儿的关注和期望,从而让幼儿建立积极参与的信心。最后,通过观察幼儿,鼓励并肯定幼儿的行为,让幼儿产生良性心理体验,从而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幼儿的户外探险区域活动中,想要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对活动方案进行合理设计,科学设计户外游戏时间,保证活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促进户外活动的有序实施。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比如,在攀爬架活动中,幼儿对于攀爬架具有较高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此条件下,由于活动时间不足,打断幼儿的探索兴趣,导致幼儿陷入沮丧,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和探究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进行合理设计,进一步满足幼儿的自主探索需求。

(三)加强安全监护

在探险游戏活动中,最大的问题和隐患以及幼儿园重点关注的方向就是安全问题。教师需要加强安全监护,在保证幼儿在园区内的健康和安全下,使探险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幼儿园要安排管理人员定期维护游戏设备,详细检查设备的安装质量、稳定性及是否存在螺丝松动、尖锐钉子等危险。及时清理地面软垫,避免软垫上遗落危险物体。对于坚硬器材使用软泡沫全包裹,以免发生磕碰。全面检查活动区域的危险物体,提高活动区域的安全性。不管是幼儿自主游戏还是团体游戏,教师都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以便第一时间识别危险[3]。如在游戏中发现幼儿的危险行为,要立即制止幼儿,并耐心讲解行为的危险性。在日常教学中,也应积极利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危险行为,告知幼儿不安全行为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知识提高,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危险行为,提高幼儿探险活动的安全性,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了能够发挥户外区域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功能,需要教师全面、细致地观察幼儿的实际游戏状况。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指导时机,比如,在哪些时候进行指导,需要指导到哪种程度以及具体指导内容等方面,为此需要幼儿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的发展诉求,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而在户外探险区域活动中,由于幼儿数量较多,整体较为分散,导致教师在活动中无法全面掌控所有幼儿实际状况,增加了提供科学指导的难度。为此教师需要率先明确幼儿户外区域活动中的各种基础信息和价值信息,立足于幼儿发展立场,对幼儿的活动状态和行為表现进行细致观察,准确掌握幼儿思想变化,以便提供针对性指导,确保需求不同、水平不同的幼儿能对活动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有效提高理想教育效果。

(四)设计亲子互动游戏

家长在幼儿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家长对于探险游戏活动的认知对幼儿产生直接影响。教师需要积极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对于探险游戏活动的抵触情绪。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参观游戏区域,展示游戏设施的安全防护体系,减轻家长对于幼儿安全的担忧,从而改变家长对探险游戏活动的态度。同时教师可以定期设计趣味性亲子互动游戏,通过趣味性活动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并鼓励家长引导幼儿参与探险游戏活动,进而提高幼儿参与积极性并打消家长的担忧和顾虑。在后续的家庭教育中也可以增加探险游戏活动,家长陪同幼儿展开游戏活动,更有利于加深亲子情感以及家长对于幼儿的了解。

(五)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户外探险活动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为了进一步调动幼儿在户外探险区域活动中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欲望,教师需结合幼儿特征,合理设计丰富的探险活动,充分迎合幼儿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差异化需求。户外区域探险活动的质量主要由具体活动内容决定。为此,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户外区域活动前,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基础原则,合理设计各种游戏活动,保障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联系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特征,合理设置有助于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区域活动,合理打造适合幼儿活动的户外环境。教师可以在户外探险区域活动空间内,利用攀爬架、荡桥、梅花桩等基础设施开展丛林探险、走钢丝、跷跷板等多样性的户外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户外自然条件,引领幼儿观察各种植物、昆虫,帮助幼儿了解多样的知识,为幼儿创造舒适自然的户外活动。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户外游戏活动,进一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有助于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户外探险区域活动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发育、认知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需将教育融入游戏,以游戏活动为基础展开教学。为保证探险游戏活动的安全开展,幼儿园需不断完善户外活动环境,由教师共同参与游戏,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安全监护,并设计亲子互动游戏。通过探险游戏活动的开展,增加幼儿探险挑战的机会,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仇璇.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构路径与课程实施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1(8):53.

[2]黄晶.促进幼儿园儿童自由游戏行为的空间环境研究[J].城市建筑,2021(22):133-136.

[3]张俊夫.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有效干预的智慧——以大班体育循环活动“丛林探险”为例[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0(21):80-83.

3255500589226

猜你喜欢

活动策略课程游戏化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新课程理念下课本剧活动的策略与方法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以“活动策略”构建灵动初中数学课堂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
初中英语活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