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核心素养

2022-03-14刘丽君狄洪

文理导航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刘丽君 狄洪

【摘  要】应用“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之法学习高中化学学科知识,有利于帮助高中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助力高中学生提高他们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本身带有的学习意义就很适合高中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因为化学知识既有它的宏观性,又有它的微观性,且以微观性为主。本文围绕应用 “宏观辨识”策略和“微观探析”之法,对培养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以期为相关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培养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不论是新课程标准改革提出的理念,还是素质教育倡导的精神,它们都在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学科核心素养,并推进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这种一再围绕着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与素质教育教学要求的呼声,推动着以素质教育质量取代应试教育质量来评价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在强化以素质教育为主中,实施高中化学课程的高效教学,为提升高中学生学习能力,锻造高中学生优秀学习品格奠定了基础[1]。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之法,理解高中化学学科知识所具有的相应独特性,使学生学习应用微观或宏观等不同的视角,深度剖析高中化学学科知识问题,进一步促使学生依靠他们的思考或思维能力,解决在学科知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样也为教师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应用“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之法的意义

高中化学学科知识,是很多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在严密的分析推理中实施去伪存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知识。

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出现的探究,尽管它并非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实验探究,但却是以前人探讨出来的理论当作一种知识基础[2]。所以,在高中化学知识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以比较多的化学实验手段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宏观辨识。比如,教師在设计化学学科某一知识的实验当中,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眼睛去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以鼻子去实施必要的嗅觉,利用身体的其他器官去感触等,用以初步获知并判断物质具有的部分性质。为了验证学生的初步判断是否正误,可再由教师应用微观或模型分析推理等方法,利用化学实验手段去验证或证实学生的预判结果,让学生在必要的辨识当中,学会去伪存真。事实上,“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方法的本身就是一种探究知识的思考方法或思维方式,也是养成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综合素质的一个要素。比如,教师在教学“氯气性质”的化学知识时,就可以对氯水成分进行必要的实验探究。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先拿出一瓶氯水对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宏观辨识”的方法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判断氯气到底能不能溶于水,如果氯气能够溶于水,那么它的溶液又会呈现一种什么样的颜色。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利用扇动的方式,闻一闻空气中是否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通过这样的化学实验,就已经验证了在氯水中固然是含有相应的氯气分子的。接着在这样的宏观辨识后,教师可再次设计淀粉碘化钾溶液与氯气进行化学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告知学生,只要溶液颜色呈现的是一种蓝色,就能证明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这又是一种微观的探析。通过这种化学实验,促进学生运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方法体察化学世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和微观辨析”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进而助力学生逐步形成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

二、应用“宏观辨识”策略和“微观探析”之法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一)引导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基本原理与概念,是学习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中最为本质的学习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提高化学知识综合能力的一个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载体[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仅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轻视对基础性知识的引导与教学,则会使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缺乏一定的坚实基础。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必须立足于必要的基础性知识之上来教学或引导学生,努力培养学生提高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学好高中化学学科的必修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改革精神,教师可以应用 “结构决定性质”和“性质体现结构”这样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物质与元素,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或领悟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比如,教师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化学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氧化还原”进行必要的宏观判断。这样的宏观判断应该是以元素化合价变化作为一种宏观判断的基点,再以微观探析研究其反应的本质,让学生体察到它其实是物质电子的一种得失。这就是从宏观到微观,依靠应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种方法获得的领悟,最终使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所具有的实质,从而更容易地理解了还原剂或氧化剂等基本的化学知识概念。因此培养学生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重要的是需要引导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之法。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高中学生在面对相对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时候,能够从容应对。教师以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既帮助了学生对化学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掌握的加深,又提高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慢慢地养成了一定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助力学生实施大胆猜想,形成一定“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

利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逐渐养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依靠较多的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必要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4]。比如,教师在教学“盐类的水解”这方面化学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各种盐的酸碱性进行相应的判断。

如果教师敢于让学生进行比较大胆的猜测,再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或者是实验,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验证与推测,则能促进学生增强对化学知识的更深理解。比如,在判断NaHCO3溶液的酸碱性时,就可以依据人们常用的现实生活经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以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来清洗一些油污脏垢。借此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必要的大胆猜想,让他们猜想油渍也好,污垢也罢,它们是不是都可以被碱性溶液进行水解呢?然后,再通过必要的化学实验进行验证。而实验的结果又恰恰验证了学生猜想的正确性,学生也就知道了NaHCO3和Na2CO3溶液就是一种呈碱性的溶液。

(三)创设实践机会,营造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必要气氛

学习高中化学知识,有别于学习和理解其他门类的知识,主要是化学知识需要应用大量的化学实验来实践操作,以“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之法,学习、理解和掌握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由教师适当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不断的化学实验,依靠这些化学实验实现必要的实践与探究,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但是想要做到这些,它还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搜索或搜集相关的资料,尤其要关注、搜集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生活所用事物,并进行大胆的实验与实践。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来不断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还是错误,帮助学生辨识知识的真伪。

观察化学反应的本质,它其实就是一种旧键进行相应断裂,新键给予形成的一个过程,是原子进行重新组合的严格程序。因此,在实施高中化学学科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懂得“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反映本质”这样的一种理论,并通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相互互动,增强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获得学习化学知识上的共同进步。

(四)应用“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之法,培养学生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知识,不单要学习其基础知

识,更要努力提高综合能力。化学知识本身就具有相对的复杂性,它是依靠对物质原子或分子的研究与分析,探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及其它们的变化,并给予应用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知识。

高中化学知识既涉及到离子反应,也涉及到电离平衡、化学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或水解平衡等微观上的理论,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贯穿到具体的化学知识教学过程中,且以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助力学生理解或掌握物质化学变化的本质,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科学观[5]。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微观与宏观这样两种不同的空间,再加强对物质和典型元素的进一步探讨,指导学生构建学习化学知识的微粒观和元素观,促使学生了解相应的同种族或同周期未知元素等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宏观辨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微观探析”能力。

众所周知,探究物质世界的前提必须是依靠物质世界具有的可知性与客观性。在众多的化学反应当中,它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对于化学原子,学生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这就需要以宏观的现象作为一种突破口,应用有关现代教育技术或必要的化学模型,用来解析它的表征,掌握物质进行转化的规律。因此,这就愈加需要应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之法,进行高中化学知识教学,助力学生建立相对正确的科学观。教师还需认知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能,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个性化的良好成长。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知识,需要具有一定清晰的学习脉络,从学生容易接触到的现实生活入手,搜寻必要的生活经验、猎取社会热点材料等,为学生营造一种兴趣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当中,将学习化学知识与培养高中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探究意识的人才,助力学生为新时代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确实需要更多地应用“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之法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

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能较好地设定必要的学习问题,“微观探析”又能究其知识根本或本

质,并在“微观探析”中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所学化学知识。可以这样说,“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既可以称之为是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称之为是培养高中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一种手段。因此,高中学生想要尽快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要学会“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之法,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进行有机结合,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马彬皓,马荣华.“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培养[J].山东化工,2020(6):50-51.

[2]姜佳荣,蒋小钢.以观念建构为线索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81-82.

[3]李强,王瑞欣,杨松林.浅谈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基于2018年河南省高中化学优质课的分析与评价[J].化学教与学,2019(8):72-73.

[4]尹妍.浅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黑河教育,2020(3):43-44.

[5]瞿顺萍.高中化学中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的探究[J].现代教学,2020(8):74-75.

3952500589244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