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接课文,让即时写作更精彩

2022-03-10俞丽红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外形香蕉研学

俞丽红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二学段写作的要求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三年级习作,要求从之前的写一段话过渡到写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巨大转折,习作的指导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跨越。三年级上册的单元习作已经要求学生开始观察,积累素材。但是在写作指导中发现,学生写作通常呈现被动局面,写作内容空洞,缺乏对生活的真情;积累的生活素材比较单一,生活气息较弱;不会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契机,挖掘写作素材,学会观察要点,从而在写作中言之有物。

二、案例描述

写作契机:学校每年组织的研学活动是十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次,我们来到了动物园,学生在研学途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值得记录的事情。近期我们刚好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于是,我引导学生在研学过程中观察动物,并写下即时作文。

引导过程:

(一)即时作文前引导

1.观察动物的外形和动作

当我班学生来到大象园时,他们纷纷凑上前去,对大象充满了好奇。“老师,大象的鼻子原来有这么粗啊!”见学生兴致盎然,于是我相机引导他们对大象的外形进行观察。一会儿大象开始吃香蕉了。

学生都被这个场景吸引了,还爆发出“哇”的惊叹声。他们目不转睛,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2.梳理方法

学生东一句,西一句,热烈地讨论着,但是他们的观察是无序的,语言组织是很随意的。于是我决定因势利导。

师:“我们在《搭船的鸟》这篇课文里学过,作者写翠鸟外形的时候有顺序地观察了羽毛、翅膀和嘴,从不同部位来写。那我们也试着用这种方法有顺序地来观察一下。”

师:“第一眼看到大象是什么感觉呀?”

生:“很高大。”

师:“哪些部位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呢?”

生:“耳朵特别大,像两把大扇子。”

生:“鼻子特别长,像水管一样。”

生:“《曹冲称象》里学过,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

师:“刚刚大家说了大象各部位的形状,那你还能说说它的颜色、气味等其他方面的特点吗?”

生:“大象全身都是灰色的,牙齿是白色的。”

师:“那你能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把它连起来说一说吗?”

一个学生已经能流畅地、生动而有序地说清楚大象各部位的颜色和形状了:“大象很高大。大象全身都是灰色的,只有牙齿是白色的。耳朵特别大,像两把大扇子。长长的鼻子像水管一样。大象的腿又粗又大,像四根柱子。”

我又接着引导学生回忆作者写翠鸟的时候抓住了冲、飞、衔、站、吞这些动词,让学生也用几个动词简单说说大象吃香蕉是怎么样的,学生用了“伸”“吸”“卷”“吃”等动词把话说完整了:“大象先把鼻子伸出来了,然后用鼻子吸住了香蕉,鼻子一卷,香蕉就送到了嘴里,最后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3.方法总结

我告诉大家:我们在描写动物的时候,不仅可以观察动物的样子,还可以观察动物的活动。描写动物外形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比如从整体到局部,从头到尾来观察不同部位,还可以关注这些部位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等;描写动物活动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动物的动作特征来写。

(二)写作与点评

引导学生观察了大象的外形和吃香蕉的动作,整理了写作思路,总结了写作方法之后,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一旁的草地上写一段描写大象的外形和吃香蕉的场景。

在规定的时间里,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了写作。我给出了四个评价标准:1.从整体到局部,从头到尾,有序观察,得?;2.写出了大象的部位,并写出不同部位的颜色和形状,得?;3.抓住大象吃香蕉的动作,得?;4.用上了有新鲜感的词语,得?。随后学生就这样坐在草坪上互相传阅,相互交流起来,达到了分享交流、互相学习的目的。

其中有个别学生描写大象外形时观察不够细致、语言比较匮乏。寫的较好的学生观察比较细致,语言也比较丰富。我请获得星星最多的学生在全班分享,并随机指导。

生:“大象非常高大,连老虎都怕它。大象宽大的耳朵平时是耷拉着的,好似两把巨大的蒲扇,我想这把扇子扇起来可凉快了。大象的身体像一堵墙,身上有细细的条纹。”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为什么给他这么多星星呢? ”

生:“我觉得他加上了自己的思考,很生动。”

生:“他观察得比我们仔细,语言也比我们好。”

师:“作者郭风写翠鸟捕鱼的场景经过了持续反复的观察,才有这样的佳作。那我们能不能也学他来反复观察呢,这样我们会发现得更多。”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再次观察。最后让学生们用修改符号即时修改所写的段落。

三、自我评析及教学策略探析

在这节课中,我将学生的研学见闻作为即时练笔素材,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描写动物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从而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条理清晰。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抓住契机,积累写作素材

在学生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记录的事情,但学生往往容易忽略。教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抓住转瞬即逝的东西,及时记录,及时写作,从而把以往被动的习作变为自主的行为。

学生在研学、运动会、各种节日和活动中都是学生情感充沛、思维活跃的,甚至校园里的一棵树、一株花都能成为学生的素材,本次即时作文训练就是抓住这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实现认知的不断内化,进而达到提升。通过这次的即时写作,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为写作添加色彩”的真理。

(二)随行对话,活跃学生思维

生活中有许多素材,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发现,但是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用丰富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将学生们引领到情境当中去,可以在和学生接触时,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对话,打开学生的思维,打通认知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为学生的书面写作提供广泛的资源。渐渐地,我发现在引导下,学生记录生活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很多孩子还进行了创造加工,使其运用得更为贴切。

(三)链接课文,运用写作策略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观察的目的往往是不自觉的,还不会自己独立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他们的观察通常是无计划的,很容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观察零碎且不能抓住重要特点,观察的持续时间也不长,因而导致了他们习作内容略显单薄,缺乏条理。

于是,我在这次以观察为导向的即时写作中与课文内容联系了起来,引导学生巩固三上第五单元中习得的观察方法。《搭船的鸟》一文是观察的典型文章,对动物有非常细致的描写,其观察方法可以带给学生正面的学习引导。今天引导学生进行的对大象的观察,其写作方法也是建立在此基础的,目的就是课内课外联动,巩固观察方法和观察技巧,也为学生日后的写作素材打下基础。

(四)即时评价,引导再次观察

即时作文应当关注即时评价和即时修改。在绝大部分学生都完成的情况下,教师给出评价标准,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就感。在此次写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观察不到位,于是找准学生的发展点,引导学生后续的反复观察,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导向和推进作用。过程中,也让学生明白“观察”应该成为贯串学习过程始终的好习惯。对一个事物的写作,也不是通过一次观察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再次观察和修改。

3857500338253

猜你喜欢

外形香蕉研学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适盒A4BOX 多功能料理锅
惊呆了,水果还能这么玩
快手香蕉饼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瓶里有香蕉
香蕉
世界各国直升机立体外形图选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