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谈“一拓多”单元整体教学

2022-03-10王立萍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本环节教材

王立萍

什么是语文教学“一拓多”单元整体教学?通俗地说就是在单元教学中精讲一篇课文,辐射多篇课文。具体实施办法就是从教材整合、单元处理、课堂教法三个方面推进。

首先是教材整合。我们采用“主+辅+补”的教材整合策略,以课本为主要教材,以实验学本为课堂辅助教材,以经典读本等其他内容为课外补充教材进行相近内容的整合,落实“语言训练”和“情感升华”两条主线的整合。

其次是单元处理的途径。从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入手,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和语言上的联系点,把相似的文章串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教学中采用精读精讲教本中的一篇,略读选读实验学本中的段篇,泛读快读补充教材中的多篇的处理途径,拓展学生運用方法,实现大量诵读,为学生积淀丰富的人文和语言素养。

三是在课堂教法上立足“语言训练主题”,渗透“内容情感主题”,落实好四步教学法:1.前置预习——抓好支撑点;2.整体感知——明确切入点;3.抓点提升——找准升华点;4.拓展深入——落实延伸点的四步教学法。

语文教学的“一拓多”,克服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讲一课算一课,讲一篇会一篇”、忽略单元内部或者篇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忽视语言训练、情感升华主题,弱化学生一篇带多篇的学习和读写水平生成过程的弊端。

以《长城》一课为例,这一单元共有三篇课文组成,分别是《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按以往的处理方式,可能就是一篇一篇的进行讲解。但我们在对整个单元进行分析后,认为从内容、情感主题上来看,这组教材都是描绘世界遗产的。从语言训练点来看,都通过一系列说明方法的运用来突出主题,所以我们就以语言训练点为主线索,整合本组教材,《长城》这一课在训练点方面又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定位为精读精讲课文,教给学生方法,其后的《颐和园》《秦兵马俑》作为略读选读课文,直奔重点章节掌握方法,实验学本中的《故宫》《敦煌莫高窟》为泛读快读篇目,实现量的积累体会运用方法。

在教学环节中,我们“立足‘语言训练点主题’,渗透‘内容情感主题’”的原则,落实好四步教学法。第一步,前置预习环节中学生对字词及课文整体的把握。第二步,整体感知环节通过全文阅读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进入本课学习。第三步,抓点提升是每节课教学中的核心环节,教师要通过这个环节找出本节课的语言训练点,让学生感悟、理解、运用。而这一环节在以前却经常被老师们忽视,一节课下来要么光关注了思想情感,把语文上成了品德课,要么只注重字词,把语文上成了识字课。所以我们的四步教学法重点推进的就是抓点提升这个环节。

教学《长城》,老师始终围绕两个重点句展开,“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通过句子对比,自主发现比喻、列数字、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等方法,同时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及高大坚固,再运用情景想象法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进而充分体会长城的民族精神,很好地实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从《秦兵马俑》《颐和园》两篇课文中找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以此实现了语言训练点的迁移运用。而在后续拓展环节,还推荐了实验学本中的《故宫》《敦煌莫高窟》等相关课外阅读篇目,进一步深化训练主题,使学生真真切切地经历一个由认知到实践,再到迁移运用的过程,对本单元的语言训练点掌握得扎扎实实,对本单元的内容情感得到很好的升华。

“一拓多”单元整合教学是我校“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课题研究的深化与提升,它立足于教材整合,以单元重组的方式呈现一种“一拓多”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的优质高效。

3409500338293

猜你喜欢

学本环节教材
教材精读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整体·联系·学本
浅谈“学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观B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