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普洱市灵长类动物分布状况调查初报

2022-03-07李沂韦刀正阳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长臂猿灵长类普洱

李沂韦,刀正阳,杨 飒,郭 洁

1.普洱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2.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灵长类动物在世界上属于较濒危的动物,云南省分布的灵长类动物资源异常丰富,共有15种[1],分别是懒猴科(Lorisidae)、猴科(Cercopithecidae)和长臂猿科(Hylobatidae)3个科,我国拥有的灵长类动物的科类约占世界灵长类种数的1/10,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种。2016年全球共有灵长类657种(亚种),中国拥有26种[3]。中国现今发现的灵长类动物分别是懒猴科、猴科和长臂猿科的动物,云南涵盖了全国所有科的灵长类动物,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北生态环境较好的丛林中,栖息地相对独立且狭长。云南省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国土面积的94%是山地,从东南到西北海拔逐渐升高,海拔最低是76.4m,最高是6 740m,海拔差达到6664m。由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从青藏高原流经滇西北和滇南,从热带亚热带的西双版纳到寒带的梅里雪山,地貌变化呈现多样性。多样的自然环境和海拔差异,形成了从寒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的气候。不同的气候导致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异常稳定,各种动植物在此生存繁衍,使得云南的动植物种类在全国稳居第一[5-7]。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扩大了耕地和牧场面积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灵长类栖息地不断减少并形成破碎化,灵长类在有的地区逐渐消失[8]。动态的了解灵长类分布和数量的变化,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已迫在眉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含了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保护,其中,珍稀物种种类和数量的保护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指标[9]。云南省普洱市的灵长类动物分布非常广泛,通过对重点林区灵长类种群进行野外调查,包括种群数量和分布、栖息地现状及人类活动影响,详细掌握普洱市的灵长类种群数量、分布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普洱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真实反映出生态环境保护的状态[10]。这体现出普洱市“两示范一胜地”工作的建设结果,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的提供保证[11]。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点

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99°09′~102°19′E、22°02′~24°50′N之间,普洱市南北长208.5km,东西相距299km,总面积约4.5万km2,在云南省所有州市中面积最大,普洱市境内山麓较多,群山起伏,山地所占面积约为98.3%。北回归线从普洱市穿过,受纬度影响,海拔从最低的269m到最高的3 348m,气候差异特别明显,年均气温15℃~20.3℃,年无霜期有320天左右,降雨量为1 100~2 800mm之间,森林覆盖率达74.59%[12],植物5 600余种,动物1 500余种,是四季常青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地区,是动物重要的栖息地之一。

1.2 研究方法

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实地走访了普洱市9县1区,通过访问调查、相关文献资料查询以及林业部门工作人员提供的相关信息,了解调查区域内灵长类动物历史分布情况,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潜在的分布地点,并在地图上标出它们的分布点。在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实地观测记录灵长类动物的种类、数量、受威胁状况、周边社会经济情况以及保护现状,记录人为活动痕迹(开矿、建筑、修路、放牧、偷猎、采伐、挖药等),自然灾害(地震、火灾、洪灾等)以及森林病虫害等的强度、时间,并结合灵长类动物活动的情况,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对灵长类动物生存的威胁、干扰进行判断[13]。同时,在不同季节在灵长类栖息地进行调查访问,了解灵长类动物生存周边社区人员一年内在山林中的活动频次,访问周边社区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户数、人口、耕地、牲畜数以及主要经济来源等资料,并分析周边社区的经济情况,主要经济来源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观测灵长类动物对人的适应性来判断保护的现状,例如猴群的大概区域、距村庄的距离,以及人为活动对灵长类动物的影响程度,同时调查对灵长类动物栖息地的各项保护措施[14-15]。

2 结果与分析

2.1 普洱市灵长类的分布

通过调查记录显示,栖息于云南省普洱市的灵长类动物共有3个科9个种(图1),包括了懒猴科、猴科和长臂猿科动物。其中,懒猴科有1种,是蜂猴;猴科有2属5种,它们是猕猴属的短尾猴、熊猴、北豚尾猴、猕猴共4种,乌叶猴属的印支灰叶猴1种;长臂猿科的有3种,包括是白掌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占全省灵长类种数的60%,占中国灵长类物种总数的35%。

从图1可看出蜂猴(Nycticebus coucang Boddaert)主要分布于普洱市思茅区、景谷县、景东县、镇沅县、澜沧县、西盟县;猕猴(Macaca mulatta)主要分布于思茅区、景谷县、景东县、镇沅县、孟连县、西盟县、澜沧县、墨江县、江城县、宁洱县;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主要分布于思茅区、景谷县、景东县、镇沅县、孟连县、西盟县、澜沧县;北豚尾猴(Macaca nemestrina)主要分布于思茅区、孟连县、江城县、景谷县、景东县;熊猴(Macaca assamensis)主要分布于景东县;印支灰叶猴(Trachypithecus crepusculus)分布于景东县、镇沅县、思茅区、澜沧县;白掌长臂猿(Hylobates lar)分布于西盟县和孟连县;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分布于景东县、镇沅县和宁洱县;北白颊长臂猿(Nomascus leucogenys)分布于江城县。

图1 普洱市灵长类动物的分布

2.2 灵长类动物受威胁状况调查

野外调查发现,在灵长类栖息的环境中影响灵长类活动的行为有采菌、挖药、放牧、偷猎。栖息环境的破坏有建筑、采伐等。与灵长类动物的相遇事件中,采菌、挖药和放牧是与灵长类偶遇次数最多的,对灵长类生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见表1)。栖息环境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中,影响最大的是猕猴,这与猕猴的栖息地最为靠近居民生活的区域有关。在调查蜂猴和猕猴的相遇中,发现了套索等捕猎陷阱,放牧和采菌对猕猴和印支灰叶猴影响较大,对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影响较小,但有一定影响,灵长类对干扰有一定的适应性。总体来说,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彻底摆脱社区居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

表1 普洱市灵长类动物及其栖息地受威胁因素及影响程度

2.3 灵长类动物周边社会经济调查

通过对普洱市灵长类分布区周边120户家庭的社会经济来源进行调查,可知,较多农户的经济来源是靠农产品的售卖、外出打工和养殖业,只有很少的家庭经商和国家兜底(见表2)。主要原因:当地居民思想落后,依靠农副产品的观念根深蒂固;有经商致富观念的人很少,部分村民直接把土地租借给别人,自己则种植较少农作物自给自足;极少的村民靠国家扶持生活;村民们通过到林区挖药、采菌、林下种植等活动来增加收入,对当地山林的依赖性很大,不同程度的破坏了灵长类动物的栖息地。

表2 普洱市灵长类分布区周边社会经济来源调查

2.4 普洱市灵长类动物保护现状调查

为了更加全面了解普洱市灵长类动物的保护现状,对灵长类各分布区周边社区共120人进行访谈调查,访谈人数均为18岁以上不同性别的人员。被调查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高中学历占26.7%,初中学历占44.2%,小学学历占15%,文盲占9.1%。村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观念落后,知识改变命运的意识不强烈,对保护相关法规的宣传和认识,不能深层次的理解保护的意义,不利于工作人员开展日常的宣传和管理工作,进而影响了灵长类动物的保护。

通过对周边社区居民的状况调查发现,大多数村民通过近年来改变生产方式和大力宣传,都有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但部分村民因文化程度较低,主人翁责任感不强,灵长类动物保护的意义认识不深刻,导致保护的现状达不到全面覆盖,宣传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3 讨论

3.1 普洱市灵长类动物资源的调查现状

调查发现,云南省普洱境内分布有蜂猴、短尾猴、熊猴、北豚尾猴、猕猴、印支灰叶猴、白掌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9种灵长类动物,但研究的实地考察中部分分布区的灵长类动物分布有待进一步考察。在原有的报道中,白掌长臂猿和北白颊长臂猿有可能已经灭绝。导致存在结果不一致的原因:(1)调查的方法不同。原有的资料记载多为2010以前的资料,近十年来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调查,且方法各不相同,导致结果上存在误差。(2)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也得到更大的进步。基于现今对于物种的调查,研究采用更加完善的红外相机和3S技术。本次调查中,因调查周期短且部分物种调查了人工辅助投食的种群,对于白颊长臂猿和北面颊长臂猿野生种群未实地进行了考证。

3.2 普洱市灵长类动物分布及保护的现状

普洱市灵长类动物的分布与保护息息相关,分布呈现出活动范围不断增大,家域不断扩大,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保护效果逐渐凸显,具体表现在自然环境的改善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减少[16]。随着普洱市“两示范一胜地”工作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气候适宜,为灵长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分布区域逐渐增大,各县区灵长类分布的种也将增多。除了生态环境的适宜外,人类活动对灵长类动物的生存栖息的影响也逐渐变小,靠山吃山,完全依赖掠取山林中的生物作为经济来源的情况逐渐减少。

4 保护管理建议

(1)增加保护区数量,加强保护区管理。根据现有的保护区数量和物种多样性情况,结合珍稀动植物的分布情况,不断的扩大保护区的面积,尤其是试验区的面积。同时,积极申报更多的保护区数量,为野生动物数量的增多、家域的扩大做足准备,更好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灵长类动物偶尔到周边社区活动,并出现被村民进行饲养的情况,工作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周边社区居民处理野生动物进入社区的意识,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处理方式,严格防止饲养野生动物的情况发生。(3)依托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继续改变周边社区居民的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持续改变村民意识,彻底改变“靠山吃山”的观念。同时,注重改变村民对教育的重视状况,提高当地居民的整体文化素养。(4)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积极与科研单位、高校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猜你喜欢

长臂猿灵长类普洱
长臂猿,请上空中绳桥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无量山的精灵『体操健将』长臂猿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鄙视型礼让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中国灵长类动物一览表
为什么人们都说猴子聪明?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