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唐诗素材使用
——以《早发白帝城》为例

2022-03-03郜建辉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

西藏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白帝城江陵轻舟

郜建辉 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

有人说,诗歌是浪漫的文学表现,教师可以像诗人一般拥有诗意的情怀和意趣。孔子也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意思是说:诗歌可以激发情志、观察社会,这与自然学科的部分教育理念基本是一致的。中国现代诗人何其芳也曾说过: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1]如此,对于物理教学而言,有些诗的内容自然就成为了课堂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虽然诗句未直接描述现象的物理本质,但已经做到了关注物理现象。教育部即将颁布的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增加了核心素养的内容,其中的“物理观念”部分,要求能从物理学视角形成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观念的基本认识。下面,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为例,从“物理观念”的维度,简单阐述将诗歌融入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的实践,供大家参考。

一、物质观念的体现

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一句中的“彩云”,就是物质观念的教学素材。在《课标》的课程内容中,将“物质”作为一级主题,包含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四个二级主题之一)。对于“彩云”这种自然现象,《课标》中是这样要求的: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水的三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以诗中的这句话为背景,引导同学们分析“彩云”的形成条件与过程,进而了解位于长江北岸的瞿塘峡口的白帝城(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为什么会“白气”缭绕,在清晨的朝晖中形似“朵朵彩云”(在光学教学中也可以用此素材)。这样的教学过程,“画面感”实足。同学们“置身”其中,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理解唐诗,将熟知的文学知识、地理知识和物理知识相互渗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增进修养、丰富内涵,完全契合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二、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的体现

《课标》中指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而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其内容深刻,意存高远,许多诗篇包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在《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中就蕴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在落实物理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诗中的显性的物理知识

在对仗押韵的诗句中,单从字面理解,就包含了猿声啼不住——振动发声;轻舟——质量与重力;已过万重山——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等物理知识。

(二)诗中的隐性的物理知识

此诗是李白在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时,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时所作。通过初中学生已掌握的简单运动学知识,了解诗句中的运动学物理量,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1.对物理量距离的认知

从运动学的角度可读出诗中“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句中“轻舟”行驶的距离。李白的行程是西起白帝城,东至江陵(湖北省荆州市)的“千里”路程。从字面上认知,距离是1000里(500千米),这与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记载“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内容相符,只是诗中将1200里按整数计而已。

2.对物理量时间的认知

“轻舟”行驶的时间,在“千里江陵一日还”这句中可以分析确定。诗中所述“一日还”,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猜想:一是朝辞白帝,暮抵江陵,可记作10个小时(简化论证时的计算);二是将“一日”记作一天,24个小时。

3.对物理运动规律的认识

将上述分析的“轻舟”行驶距离与时间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定量分析的能力,引导同学们在理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运用夸张手法创作的诗句时,描写中是否具有真实性。

其一,同学们经过查资料可知,木帆船在风平浪静的长江上行驶,时速一般会在每小时10千米到20千米之间。如果是顺风行船的话,船速还会更快一些。以“轻舟”的船速(平均速度)是20千米/小时计算,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千里”路程需要的时间是25小时。如果再考虑风速的原因,时间会更短一些。看来,李白清晨从白帝城出发,后半夜还是可以到江陵的。

其二,可以进一步引导同学按唐朝测得白帝城与江陵间的路程分析,加强对“度量衡”变化的认知。同学们在查阅资料中可以发现,《唐代交通图考》第四卷记有夔州动江陵的距离,从夔州又东水路三百三十里至归州,又东微南水路二百里至峡州,又东微南水路三百三四十里至荆州江陵府。[2]由此可知,白帝城与江陵的距离是864里(432千米)。这样,需要的时间就是21.6小时,说明李白一天确实能到。

其三,如果忽略地壳运动的原因,与地理学科融合让同学们进行分析,可以培养学科综合能力。引导同学们根据已掌握的地理知识,从地图上按比例尺的比例关系,就可计算了两地的水路距离约为345.4千米(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复习),则需要的时间是17.27小时,加上风速的原因,李白的行程真的可以实现“朝辞白帝,暮抵江陵”。

综上所述,从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出发,通过运动学的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建模的科学思维,而且借助挖掘诗词中的隐含条件,整合多学科知识,对学生求真质疑的科学精神形成也会有很大的促进。

三、能量观念的体现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和普遍规律,它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中就蕴含了风能、水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问题。

总之,很多诗句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在落实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枯燥的物理课堂灵活化、多样化、生动化。通过学科间的渗透,增加学生的人文精神。正如《诗大序》中记载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教似甘泉入田般浸润、学似春蚕咀桑般贪婪;时儿春风拂面、时儿似巨浪拍岸,充满诗意的物理课堂潇洒中充斥着理性,理性中蕴含了严谨的逻辑。当其作用于学生的大脑,严谨的逻辑思维形成应有的理性思考,在赋有诗意的课堂中促成了教与学的撞击。教师与学生在相互欣赏着交流,在合作中探究,这样的物理教学自然是别有一番风韵,学科核心素养也会在溶物无声中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白帝城江陵轻舟
江陵愁望寄子安
雾伴轻舟
江陵东周楚墓出土青铜兵器中的吴越文化因素分析
沧海轻舟
早发白帝城
一路轻舟乘东风
游白帝城有感
庆夺金
轻舟
白帝城下,收藏一片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