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融入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2-03-03杨富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

西藏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西藏地方四史西藏

杨富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西藏高校思政课必须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在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的同时,开展好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高质量把思政课建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升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总体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西藏高校要以“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促进思政课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融入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以下总体要求。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指导”,成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针和改革创新的总纲。[1]“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融入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遵循,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指示和要求,确保“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方向准确、核心聚焦、重点突出。

(二)以高质量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为标准

中宣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统筹校内通识类课程,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宪法法律等,开设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将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作为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融入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以《意见》《方案》和《通知》为标准,在贯彻落实中达标、改革、创新并举,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二、具体路径

西藏高校思政课实现“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的有效融入,要在把握总体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以下具体路径系统化融入思政课教学。

(一)层次化构建课程目标

《方案》指出思政课课程目标是“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着重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知》着重强调“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推动“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前提是要解决好课程目标多重性问题,关键是要以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为课程目标统领。在思想认知层面,突出“五个认同”,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价值观念层面,突出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青少年心灵深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理论层面,突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自觉使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践层面,突出听党话、跟党走,坚决做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坚决开展反分裂斗争,做“神圣国土守卫者、幸福家园建设者”。多维度层次化构建和丰富“大学生使命担当”课程目标,形成“统一指导、层次丰富”的课程目标体系,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

(二)系统化完善课程体系

一是有重点融入必修课程。每门思政必修课程要各有侧重,如“马原”课程要突出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要内容和主线;“概论”课程要突出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理论发展与创新等内容和主线;“纲要”课程要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等内容和主线;《思想道德与法治》要突出伟大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内容和主线;“五观”课程要重点融入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内容,建设具有西藏特点的特色思政课程。

二是开设好选择性必修课程。《方案》要求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要结合师资情况和不同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一方面积极吸纳历史学、法学、文学等专业教师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弥补思政课教师数量与结构性不足;另一方面在建强1-2门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设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选择性必修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灵活增设其他选择性必修课程,高质量与专业课教学结合。

三是加强选修课程群建设。按照《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要求,选修课程群要与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课程群形成协同统一的思政课课程“大”群,整体完善和推进思政课课程建设。重点突出选修课对学生学习“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的知识补充、深化和拓展作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古代史、西藏历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等选修课程,形成立体化课程体系。

四是深入开展实践教学。当前,西藏高校利用西藏博物馆、西藏军史馆、驻藏大臣衙门、谭冠三纪念园、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展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提升了思政课教学实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内容与西藏红色文化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纪念馆展馆等红色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细化和精准对接,在实践教学中高效融入,深化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对分裂教育。

(三)整体化丰富教学内容

《方案》要求重点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面融入。“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重构,避免造成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庞杂和无序。首先,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为核心开展“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确保思政课教学内容丰富鲜活、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其次,各门思政课教学内容要保持高度的统一性,既有专门专题教学,又有分散的深度嵌入式教学,确保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最后,要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协同推进与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在思政课教学具体内容中融入;另一方面要对“五观”课程内容与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内容进行细化,重点突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和平解放改革建设伟大历程、西藏各族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等方面内容,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科学化建设教材体系

2020年教育部启动了“四史”大学生读本编写工作,从国家层面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制定了顶层设计、政策要求和推进时间。[2]西藏高校要整合力量,统筹规划“五观”与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材编写工作,一方面要精炼“五观”教学内容,突出理论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深讲透,同时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西藏时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精神等最新内容吸收到“五观”教材中,增强理论性、前沿性与鲜活度;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材编写,从讲义、读本再到教材,循序渐进推动教材建设。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材建设,必须要考虑到与思政课现有教材、“四史”读本、“五观”教材的协同性,还要避免与西藏历史等课程教材重复,重点突出政治性,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考古等多方面阐述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的历史。

(五)多样化创新教学方式

针对“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内容、教学目标、课程任务等实际需要,在思政课教学中需要采取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小组教学、模块教学的方式,高效融入到思政课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需要思政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精细化设计,有效融入到具体课堂教学中,确保课堂教学与课程教学任务一致、有效,以课堂教学深化教学实效;另一方面开展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和分众式教学,以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答疑辅导等形式开展小组教学,课堂内外教育相互结合,融入学生的学习习惯中,培养学习和践行“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的自觉性。

三、保障措施

高质量实现“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从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协同创新方面加强保障,推动新时代西藏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

(一)建设教学共同体增强师资力量

“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打破了单一的课程、专业,甚至学科教学,需要构建思政课教师“大”队伍,才能满足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需求。一是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校内思政课教学共同体,把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整合,实现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融合,激发教师建设高质量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构建高校间、大中小学间相融合的思政课教学共同体,整合西藏高校师资力量,弥补个别高校学科专业教师的不足,建设跨校教学共同体。结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求,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与研究的共同体,从各学段分层次、有侧重、系统化开展“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实现思政课教学教研整体推进、整体发展。三是构建与党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研究机构的教学共同体,以专业性更强、结构更为合理、针对性更为突出的高水平教师团队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3]专兼结合、跨专业学科、校际合作、校外联动的师资队伍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既是契机也是平台,需要因势而为建设思政课教学共同体。

(二)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实效

全国高校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为西藏高校“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参考借鉴。[4]重点是要加快推进思政课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入思政课教学。把现有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兼具知识性、理论性、时政性、趣味性的辅助学习资料库,实现多个数据库的整合,建设网络学习平台、APP客户端等,形成“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学习的大课堂,提升思政课学习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基于西藏高校信息化建设资源的有限性和思政课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趋势,可以基于“珠峰旗云”平台和高校校园网络,西藏高校共建共享思政课教学资源数据库,为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

(三)强化对口支援实现协同创新发展

西藏高校在思政课建设方面需要向东部高校学习借鉴,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高校的师资和课程资源等优势,通过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形式,与对口支援高校协同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在实现与对口支援高校优质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重点借鉴“四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夯实西藏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基础。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高校的专家优势和智力援藏重要支撑,积极推动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融入思政课教学建设。借助教育援藏交流合作平台,把西藏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特殊性转化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特色,推动西藏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意见》《方案》和《通知》提出了系列要求,思政课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对思政课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融入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表象上呈现出“庞”“杂”“大”“乱”的特点,需要把握好总体要求,以系统观念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西藏高校高质量推动“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做到教学管理上的“精”、学生学习需求上的“准”、课程建设上的“细”、课堂讲授上的“深”,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助力新时代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西藏地方四史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西藏地方辣椒栽培模式探究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明朝对西藏地方政教首领的册封及其演变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酥油的西藏地方卫生微生物标准分析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