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国际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态势分析

2022-03-03南京体育学院王文鑫

内江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间歇高强度热点

◇南京体育学院 王文鑫

目的:探讨当前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主题、热点及未来趋势。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法等科学计量学方法对2000-2020年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进行研究。结果:首先,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成果分布较为集中,规模较大,以澳大利亚、巴西、德国、美国为研究主力军。其次,研究主题主要包括高强度间歇训练与运动能力、代谢能力、两个类团。结论:应加强竞技体育的研究,共同合作研究,强化研究方向,深化研究内涵和扩大研究领域。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已不断被国外学者实验证实,其强度大、效益高,对运动员体能水平提高效果明显,提倡国内竞技体育也进行推广和使用。

1 引言

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是指在相对较短时间里剧烈活动,休息过程中以低强度的运动来调整恢复。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相比,能够节省时间,达到相似或更大的健康效益。且相对于其他训练方法的优势在于更快的帮助机体燃烧脂肪和卡路里,加速代谢率[1]。因此,这种训练方式和训练模式在科学界不断获得关注,需要一个正式的定义来更好地评估和比较,从而提高有效性、安全性和长期效果。考虑到这种训练项目对竞技体育的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必要对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长期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

体育锻炼是一种复杂的生理活动,对于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身体水平上的平衡都是一种挑战。许多运动员在体能训练和体育赛事中参与不同强度的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是在不受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往往具有有氧和无氧性质的成分,使训练的效果难以把握[2]。而且在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过程中,难以坚持让人感觉枯燥乏味,降低训练的斗志。优秀运动员已经有很高的有氧能力、乳酸阈值TLAC和运动的经济性,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生理适应性。在这些人中,似乎只有通过高强度的间歇训练才能进一步提高成绩。HIIT的主要特点是运动时间较短,运动强度大,训练针对性强,且效果更明显。

然而,在过去的研究发展中,HIIT理论研究较为落后,暂不能够为运动训练提供理论指导。且国内对于HIIT研究起步晚,研究较少,相对研究较为成熟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巴西、德国、美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在系统收集2000-2020年国外关于HIIT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现有研究中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对当前国际HIIT训练的研究热点、主题以及未来趋势走向,旨在为高强度间歇训练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以 Athletes、Competitive sports、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Sports training等为检索词,通过单个检索和组合检索,查阅有关文献。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Pub Med、Elsevier等外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外文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年12月30日。筛选去除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文献。共检索到有效文献345篇。

2.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借助SATA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对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的发文数据进行统计,年度发布期刊数量、分布情况、研究较为深入的机构和作者进行分析与解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微观层面的国际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进展

(1)年度发文量分析。统计的总体是数据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握总体就等于架起了实际问题与统计问题之间的桥梁,就等于抓住了统计处理过程的关键,离开了总体任何一项运用统计与分析的科研工作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3]。通过统计分析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近20年文献,可以了解当前和预测未来有关研究的态势,对统计总体应用进行深入剖析,需要切实领会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抓住其本质。

2000-2020年关于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外文文献共有345篇,文献研究以年度为单位划分进行统计,并将其结果汇成折线图对比分析。从整体上来看,2000至2020年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国外研究中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具体见图1)。此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9年为初步发展,该时期(10年)共发表42篇,年均发表文献量为4.2篇,占总发文量的12%。第二阶段,2010-2015年为缓慢发展,该时期(6年)共发表89篇,年均发表文献量为14.8篇,占总发文量的26%。第三阶段,2016-2020年为快速发展,该时期(5年)共发表214篇,年均发表文献量为42.8篇,占总发文量的62%。通过数据表明,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国外的逐渐被更多学者关注研究,近几年上升趋势更显著,并且形成热点研究。

(2)研究热点的国家/地区。特定领域内的学者共同关注的一个或多个议题即为研究热点,表现在知识网络中的高中心度[4]。在345篇期刊中发表关于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国家一共15个,其中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国家有9个,分别是澳大利亚共有(58)篇、巴西(37)篇、德国(33)篇、美国(32)篇、中国大陆(20)篇、新西兰(19)篇、西班牙(17)篇、波兰(12)篇、瑞典(11)篇等。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澳大利亚,共58篇占发文总数的17%。其次是巴西,共37篇约占发文总数的11%。其中包含中国大陆的20篇,台湾的6篇。由此可见,文献研究数量与国家研究发展水平是成正相关的,其中澳大利亚是研究的核心国家,其次巴西、德国、美国在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表1所示)。

表1 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期刊发表的国家(篇数≥9篇)

(3)关键词(热点)分析。关键词在某一领域的出现的频次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热点,绝大部分的高频关键词都具有较高的中心性,因此可以借助关键词的频次和研究热点来分析反应某一研究领域[5]。其中热点关键词共115个,频次≥14的关键词有10个。如表2所示,2000-2020年国内外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热点关键词主要集中在Interval training(间 歇 训 练38次)、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高强度间歇训练34次)、Athletes(运动员33次)、Training(训练31次)、Exercise(练习30次)。这些关键词反映了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领域的作者,主要采用高强度间歇为训练方式,针对运动员训练、练习来探索如何提高身体机能水平。

表2 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关键词(频次≥14次)

3.2 宏观层面的国际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进展

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主题分布。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是通过在这领域内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它的创建和发展依赖于对该领域内的相关问题,运用严密的逻辑和系统的方法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得新知并充实学科的知识体系[6]。通过对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的345篇论文统计分析,研究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国家有15个,研究热点有115个,发布期刊有33个,研究关键词热点多,范围广,涉及学科内容丰富。对近二十年国外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热点分布,以“运动员”、“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训练“、“Athletes”、“Competitive sports”、“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Sports training”等为检索词,对2000-2020年国外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主题进行高度整合,形成三个类团,分别是HIIT与运动能力、HIIT与代谢能力,HIIT与身体机能。下面对HIIT与运动能力、HIIT与代谢能力进行描述。

(1)HIIT与运动能力。

该主题涉及的热点关键词:Training efficiency(训练效率)、Interval training(间歇性训练)、Sports adaptability(运动适应性)、Athletic performance(运动表现)等。

运动能力是指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运动中的表现通常取决于有氧和无氧代谢、肌肉力量、速度和敏捷性的最佳组合。旨在提高运动成绩的训练策略中,阻力训练对运动员在运动中起着关键作用,表现在增加肌肉力量方面尤其突出。与阻力训练类似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在增加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有着很大的潜力,近几年受到了大量的关注。阻力训练和HIIT会引起特定的适应,可以提高运动成绩,但与单独进行任何一种训练相比,这两种训练的结合似乎为身体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刺激方法。每项运动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训练时间有限,考虑到每种方式都有技术和战术组成部分,必须掌握。因此,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来同时开发体能、技术和战术是运动员和教练一贯面临的挑战。

高强度间歇训练涉及全身运动招募模式,在多个运动平面上执行功能训练,通常与强烈的心血管活动相结合,这些活动有可能以平衡和综合的方式刺激身体中的不同系统。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可以在训练项目中增加HIIT,特别是在比赛淡季和季前赛期间,提高运动成绩明显。在比赛周期中,HIIT的表现也可以是一种节省时间的策略,以保持或增加特定的体育表现。因此,建议将HIIT定义为一种训练方式或计划,其中包括各种功能性动作,以高强度针对不同专项进行。随着这种训练方式在科学界不断获得关注,需要一个正式的定义来更好地评估和比较这些训练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长期效果。

(2)HIIT与代谢能力。

该主题涉及的热点关键词:Cardiopulmonary function(心肺功能)、Respiratory system(呼吸系统)、Cardiovascular(心血管)、Metabolism(新陈代谢)等。

代谢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使生物体能够生长和繁殖、保持它们的结构以及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代谢能力主要取决于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转移和利用。人体的供能系统分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无氧和有氧氧化系统。HIIT运动的特点是相对较短的时间重复剧烈活动,中间穿插着休息或低强度的运动来恢复,强调通过有氧和无氧氧化系统,强化肌肉运动进行功能性的多关节运动。HIIT与其他训练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其特点在代谢方式上,有氧功率高、无氧休息时间短、重复次数多和间歇时间短。在这个过程中,过量氧耗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训练效果,加速新陈代谢。中间穿插着休息或低强度运动,可以对肌肉力量、耐力和恢复方面的提升。重复剧烈运动,由于无氧和有氧供能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更大程度的刺激肌肉与训练相适应。

高强度间歇训练目的不是为了分析疲劳和恢复的标志,而是评估一个有充分依据的测试选择,提高运动员生理负荷的水平,有科学依据的应用在竞技体育运动中,从而更大程度挖掘人类潜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借助知识图谱对2000-2020年国外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总体发展趋势、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从收集外文文献的结构特征上看,2000-2020年发文量增长缓慢,2016-202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关于HIIT研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主要以澳大利亚、巴西、德国为主。

第二,从运动训练学角度看 HIIT,作为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可以提高机体氧化供能效率、脂肪氧化率及心血管代谢能力,对运动成绩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满足运动员的运动强度,提高训练效益,且便捷的方法。

第三,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作为一个专业学科研究领域,力量与调节研究、生理学杂志、生物学前言占据着重要地位,注重学科知识的发展,对运动训练研究不够深入。需要将理论和实践串联,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四,在Interval training、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Athletes、Training、Exercise。这些高频关键词反映了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领域的作者,主要采用高强度间歇为训练方式,针对运动员训练、练习来探索如何提高身体机能水平。

4.2 建议

第一,国外HIIT研究较为深入,研究领域广,涉及学科众多。应加强竞技体育的研究,为提高运动成绩为主,为预防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共同合作研究,强化研究方向,深化研究内涵和扩大研究领域。

第二,竞技体育高强度间歇训练已不断被国外学者实验证实,其强度大效益高,对运动员体能水平提高效果明显,提倡国内竞技体育也进行推广和使用。但必须按实际情况适时、适量的增加训练的强度,从而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其它方面的训练。

猜你喜欢

间歇高强度热点
热点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120t转炉高强度长寿命顶底复吹工艺优化及实践
高氮型高强度灰铸铁的铣削试验
直接发泡法制备高强度硅砂尾矿基泡沫陶瓷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