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阈下高校休闲体育推广模式创新研究

2022-03-03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洪旭辉史明娜

内江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医健康中国战略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洪旭辉 史明娜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高校休闲体育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的作用及推广模式进行创新研究,认为在“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体医深度融合的迫切需要及学生休闲体育开展的迫切需求创新背景下,存在休闲体育推广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休闲体育推广重结果轻过程、休闲体育开展投入不合理和休闲体育推广后续工作不能跟进的创新阻碍问题。最后提出创新高校休闲体育推广机构组成、推广过程、推广投入标准化和推广后续工作实施的设想。

休闲体育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健身娱乐方式,对提升体质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是社会主义事业人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育休闲意识是在增强其体质的重要研究视角。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休闲体育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健康管理模式改革为动力,充分挖掘和有效释放休闲体育健康管理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价值。

1 “健康中国”与高校休闲体育的关系分析

1.1 “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中的全民健身要求

“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全民体质,将健康作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833万人,高校是培养人才和输出人才的集中地,大学生体质健康关乎国之将来,在全民健身的要求下高校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创新。随我国人均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体育消费的制约逐步减退,休闲体育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程度逐步增大,成为一种重要的健身途径。大学生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号召下更加积极地参与健身活动,高校休闲体育推广有助于大学生参与健身的选择性。休闲体育在2007年进入我国高等教育范畴[1]。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新型体育运动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确保其生理与心理的良性发展变化,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2]。

1.2 高校休闲体育对“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高校休闲体育发展迅速,在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和校园休闲体育文化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及认同度上取得较大的成就。据统计分析可知,2007~2017年期间高校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数量增长迅猛[3]。随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高校逐年增多,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得到长足发展,人才回归社会必然推动整个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影响大学生及广大民众参于健身途径。休闲体育具备一定的娱乐性和欣赏性,大学生参与其中对于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都有益处。“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休闲体育的开展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而高校休闲体育的影响是多方位的,在高校休闲体育学科建设及学生健身方式以外,首先是对大众体育健身的影响。我国休闲体育起步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尚未发展完备,高校休闲体育起到较为重要的引领作用。这种引领已逐步深入到对大众健身方式、科学的休闲体育健身方法、休闲体育种类、休闲体育场所建设等方面,多方位影响着大众健身的参与度,对提升健康水平提供了新途径,体现了高校休闲体育为全民健身服务,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发展目标。

1.3 “健康中国”与“高校休闲体育”的哲学关系辨析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现了国家对休闲体育的重视,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是对“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实施的有力保障条件之一,而“健康中国”为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引导和精神引导。“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指导下,高校休闲体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高校休闲体育学科建设培养了众多的后备人才,对推动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休闲体育的整体发展势必得到更多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更多人的参与对民众健康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符合“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的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等要求。高校休闲体育的发展需要制度引导和精神引导,才能真正为发展选择正确的道路,“健康中国”战略的及时提出对高校休闲体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使高校休闲体育学科建设等符合时代特点。高校休闲体育的发展对“健康中国”战略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高校休闲体育发展晚进度快,与时代发展特征有着密切关系,在我国社会矛盾转变的今天,民众的健康意识在物质条件具备的基础上得以提升,作为知识传输的重要地点,高校休闲体育的发展与创新是与世界休闲体育发展水平相比较的重要依据,对提升人民体质有着重要的贡献。高校休闲体育是“建康中国”战略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也为高校休闲体育发展提供了原则要求。

2 创新的背景:“健康中国”战略与学生低水平的体育休闲之间的矛盾

(1)“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人才保障。从我国休闲体育发展整体来看,发展较为完备的休闲体育学科仅仅集中于部分高校,对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我国人口多,国土面积较大,现阶段对于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较多,高校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对全民健身的指导水平在城市间存有差异,需进一步加强高校休闲体育的发展和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提升“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内在要求,保障人才供应。再者应大力推广发展休闲体育在高校中的基础地位,扩大高校中休闲体育普适度,以此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人才,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与数量。

(2)实现体医深度融合的迫切需要:作为高校体育的教育系统与作为健康医疗的卫生系统存在鸿沟,从“大健康”视野出发需要加强二者的改革融合。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背景下,“体医融合”作为公共服务和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其内涵更加丰富。所谓“体医融合”就是指在政策引导下,政府部门有效整合体育系统和医疗卫生系统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达到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服务模式和服务过程。“体医融合”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被提出的时间并不长,最初也称为“体医结合”[4]。“体医融合”是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应深度优化使其与教育系统密切联系,《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指出:“我国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是高校教育系统关注的重点,高校中提高学生体质最有效的途径是体育,新时代的大学生往往喜爱娱乐性与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休闲体育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对提升大学生参与率有较大的帮助,而“体医融合”是有效解决体育与医疗协作不足的问题。现阶段大学生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健康意义的认知和对健康生活方式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大众健康需求、疾病防治以及生活方式等观念的全新变革,给“体医融合”发展奠定了广泛的价值认同基础[5]。基于现阶段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体医融合”发展的机遇期已经到来,迫切需要体医深度融合。

(3)学生休闲体育开展的迫切需求:学生休闲体育开展低下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亟待科学合理的“休闲体育”推广提升大学生体育休闲水平。据调查,大部分的高校休闲体育专业教师的教育背景为休闲体育以外的专业,对休闲体育专业某一项技能或者专业主干课有所涉猎,但专业性并不强[6]。作为交叉学科的休闲体育,对于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场地设施等具有较高的要求,作为舶来品的休闲体育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短时间内还尚未满足国内高校人才需求,面对较大的社会需求如何提升学生休闲体育的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虽然高校休闲体育的开展十分迅猛,但从总体上看,学生休闲体育开展情况仍然较为低下,部分高校学生对于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辨识度不高,休闲体育的开展水平仍急需提高。

3 创新的阻碍:打破旧有休闲体育推广模式的桎梏

(1)休闲体育推广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顶层相关制度设计过于笼统,地方配套制度不够健全,执行监督保障不够完善。在国家政策制度的引导下,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稳步向前,休闲体育产业化的趋势越发明显,高校休闲体育学科建设也取得较多的成就,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缺乏休闲体育整体发展的政策制度,原因首先为高校地理位置、环境不同,学校实力有差别,人才分布不均匀,各地重视程度有差异等,顶层制度的设计难度较大,不免过于笼统。再者,我国休闲体育发展历史较短,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形成完整的符合我国发展的制度体系。休闲体育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关联,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使地方制度的制定受到制约,同时还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体系,部分地区休闲体育的推广与管理保障力度较为薄弱,给休闲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较大阻碍。

(2)休闲体育推广重结果轻过程:休闲体育推广中过于注重结果,以结果作为衡量的最终指标,而未对过程进行监控管理。目前发展迅猛的休闲体育产业及高校休闲体育学科建设仍需面对的一个问题即是我国休闲体育仍处于发展期,高校中休闲体育课程设置和城市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一致,部分地区城市休闲体育场地设施等过于追求与其他地方相比较,建设条件较好,但人才或参与人数在使用上难以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甚至造成所建场地设施等过剩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疏于只追求建设数量的结果,而未考虑到地方人才数量和高规格场地设施的使用水平上,应对休闲体育推广和建设的过程进行管控和充分论证,不应只追求结果,应以全程监控管理、科学运作作为最终衡量指标。

(3)休闲体育开展投入不合理:组织推广管理的人力安排不合理、物力安排不合理、财力安排不合理。在我国休闲体育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人才数量和质量滞后的现象,从高校中来看,休闲体育相关的人才培养难度大,多数情况下受限于实训场地的建设,部分从事休闲体育的教师跨专业而来,课程设置与社会体育难以区分等问题导致培养人才的目标不明朗。在组织推广的过程中专业人才的限制,难以保障休闲体育开展的科学合理性,在整个推广过程中会出现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不规范,无法达到最高标准的投入和运作。

(4)休闲体育推广后续工作不能跟进: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后期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和针对性指导。休闲体育推广过程中应避免前期热后期冷的现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应根据当地实地条件建设推广休闲体育,同时要充分考虑体育消费水平和人均经济收入情况。在推广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项直观的即场地的维护、设施设备的维护预更新等问题,建设、引进与安装过程较为简单,但持续性的维护与更新较为复杂。再者休闲体育发展水平上的信息收集与反馈,我国的部分运行经验借助于国外发达国家,是否适应国内和地方仍需要进一探索,这一过程中能否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是休闲体育推广的重点问题,也成为休闲体育推广的后续工作。然而,缺乏后期的信息反馈,就难以创新发展,应进一步建立奖惩机制和针对性的指导,确保休闲体育推广的后期能够较好的收集反馈信息,总结和创新推广经验。

4 创新的路径:高校休闲体育推广模式创新思路设想

为进一步推进高校休闲体育发展建设,根据休闲体育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提出符合我国高校休闲体育推广机构组织理论框架、推广过程、推广投入标准化及推广后续工作的设想。

4.1 高校休闲体育推广机构组成理论框架设想

休闲体育自身包含多门学科,推广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高校是培养休闲体育人才的集中地,仅仅靠学校的推广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需要学校与社会、政府、家庭共同组成推广机构,才能较全面的形成主管、监管、监督及促进等体系。

图1 高校休闲体育推广机构组成理论框架设想图

4.2 高校休闲体育推广过程设想

高校休闲体育的推广过程需要纵向与横向同时发展与创新,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同时形成不同时段的推广工作任务并能及时的将信息进行反馈。

图2 高校休闲体育推广过程设想图

4.3 高校休闲体育推广投入标准化设想

推广投入标准化有助于机构监管,高校休闲体育推广应在机构人员、经费、仪器设备、工作条件方面进行投入标准化建设。

图3 高校休闲体育推广投入标准化设想图

4.4 高校休闲体育推广后续工作实施设想

高校休闲体育推广后续工作是有效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针对反馈的信息可以及时的对前期工作进行改善和创新,同时对推广工作的继续实施提供思路和科学方案。

图4 高校休闲体育推广后续工作实施设想图

5 结语

高校是培养休闲体育后备人才的主阵地,高校休闲体育的推广创新对激发全民健身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应打破高校休闲体育推广过程中的阻碍,创新推广路径,助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高校休闲体育的优质发展。

猜你喜欢

体医健康中国战略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