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022-03-02

新课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七巧板学具红花

李 冉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江苏 宿迁)

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对数学知识抽象性与思维形象性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动手操作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一、明确动手操作的要求和目标

孩子年龄尚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于他们来说,掌控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难度。他们虽然动手操作了,但有时很难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针对学生动手操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应先让学生知道怎样操作,操作要解决什么问题,并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目标的设置要遵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也才会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教师先创设用七巧板比赛的具体情境,要求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先用2块、3块七巧板拼,再增加到用4块、5块……最后把7块都用上。学生借助操作认识了七巧板,并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通过操作,学生知道了平面图形的特点,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创造出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学生的作品展示中有俏皮可爱的兔子、挺拔矗立的大树、欢快的小鱼……看到这些美丽的图形,学生可高兴了。借助孩子好玩的天性,让他们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引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知识的学习自然轻松牢固。又如,教学“整理书包”时,教师为了让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直接准备了一个学生常用的书包,并把里面的东西故意放得乱七八糟。看着这些,教师立即提问:“这么乱的书包,看着舒服吗?该怎么办呢?”不甘落后的学生个个摩拳擦掌,都想着怎样把书包整理好。

二、形成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

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学具,会不自觉地把学具当作日常玩具。他们看似在观察,其实毫无目的。此时教师不应急躁,要耐心地提出相应的要求:我们的学具是用来帮助学习的,不是玩具;老师在做的时候,你要认真看,看老师怎么做的;待会你要按着老师的要求自己做。

例如,进位加法的知识学习:“9+5=?”。课前笔者布置学生每人准备20根类似小棒的学具。课堂上,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有的是五彩缤纷的水画笔,有的是色彩鲜艳的吸管,有的是牙签,有的是塑料小棒……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东西左看右看,爱不释手。笔者先让学生安静下来,把自己准备的东西放在桌角,然后教师一声令下——开始,动手摆。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存在一些差距,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一些,速度非常快;动手能力弱一些的,摆得相对较慢,这时教师就要针对这类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也可以请速度较快的本组同学帮忙。学生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很快就知道了结果是14。这时,教师启发学生:你怎样让别的同学一下看出是14呢?马上有学生回答:把10根捆成一捆,和余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从学生的张张笑脸上,不难看到他们已经学会了凑十法,而且他们还从操作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最后,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快速地把小棒收好,并强调接下来的学习暂时不需要操作了,不准再看或摸刚才用过的学具,以确保不影响后面的正常学习。

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在操作时要注意安全,操作完学具后要把它们推到桌面的上方或者收起放到桌洞里。只有规范学生操作的过程,严要求,细指导,学生的良好习惯才能逐步养成。

三、把握动手操作的最佳时机

在学习有关探究数学概念和关系的内容时,学生常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原因是他们认知有限,所以只侧重于形象思维。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让新知的学习在动手操作中产生,使教学中的重难点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因此,教学中教师赋予学生把握操作的最佳时机也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在学习“倍的认识”时,刚开始学生对“倍”这一概念很陌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动手操作来达到对知识理解的目的: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后,教师出示三幅图,每幅图都表示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为什么每幅图的黄花和红花的朵数各不相同,但都表示黄花朵数是红花的2倍呢?面对疑问,教师让学生动手圈一圈,观察每幅图中黄花的朵数有几个红花那么多。学生一边圈一边观察,发现这三幅图中黄花的朵数都是2个红花那么多。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印象深刻,对倍的含义理解就显得容易多了。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教会学生动手操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多一些动手实践,让学生多一把学好数学的“神奇钥匙”,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七巧板学具红花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奇的七巧板
有趣的七巧板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炫彩七巧板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NO.1 七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