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2022-03-02杨金玲

新课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长方体创设情境

杨金玲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甘肃 兰州)

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新课标理念下,借助情境教育理论,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时期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借助情境教育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境悬念,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尤其对于未知的事物,更是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数学老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创造力,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比如,在学习“认识时间”时,老师创设一个情境:同学们,早晨八点钟王明明完成作业用了一个小时,之后去打球。同学张亮亮约他在十点半去看电影,可是蒙强强说是他跟王明明一块打球时,不小心把书包丢了,现在他们准备通过监控画面来找一下书包放在哪里。可是蒙强强不知道从哪个时间段去查看监控。假如你是学校的保安,你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建议吗?

在这里,老师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一个悬念,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时间内容就转化成为侦探过程,学生的积极性非常,经过时间推理,最后推理得到蒙强强丢失书包的时间段在九点半到十点半之间。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发展了学生思维力。

二、创设有效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与数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创设有效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是从生活角度出发,进行感性认知。老师可借此创设出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时时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学习“数学广角”时,其中涉及“植树问题”,老师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咱们班级共有学生三十五人,如果五人分成一组,每一小组需要完成一百米长的小路一边的植树任务,而且要求每隔五米就种植一棵,并且要保证两端都要种上。那么,咱们班一共需要种植多少棵树呢?

在这个生活化情境下,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整数除法运算得到组数为七组,接下就要计算每组需要种植的数棵树,有些学生通过画图进行验证,总之经过学生的共同努力和画图分析,得到了树的棵数会比间隔数多一个,也就是说每一组需要十一棵树,然后乘以组数,总计为七十七棵数。在这个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学生的生活与数学之间建立起了联结点,很好地培养起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实践情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与内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年龄小,对任何事物都有探究兴趣,非常喜欢动手试一试,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过程,老师可借助学生的这一特征,创设实践情境,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比如,在学习“面积计算”时,涉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在教学时,老师可拿出两个实物,先让学生观察一下,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数一数各自有几个面,每一个面之间是什么关系。接下来用剪刀剪裁开其中的长方体,验证学生的观察正确与否,然后让学生以这个长方体为模型,再剪裁一个不一样的长方体,对每一个面进行观察,各自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进行讨论。经过这一动手过程,学生发现了一个长方体有六个面,对应各面大小相同,由于前面刚刚学习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所以学生最后经过测量边长,可计算出整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来。

这样,老师指导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实践,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育理论,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长方体创设情境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抓不变量巧解题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