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位一体”构建小学低年级起步作文教学路径

2022-03-02张喜燕

新课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词语文章

张喜燕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关小学,甘肃 平凉)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说话交流的起步阶段,对他们来说写作是学习中的难点;而对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致使低年级作文教学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题。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教什么、怎么教、写什么、怎么写,在教学实际中,这四个问题往往又交织在一起,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题难以把握。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如果文章缺少主题,或者主题不突出,就等于缺少凝聚力,整个文章是一盘散沙。所以从低年级学生的作文内容来看,共性的问题就是给人一种不知所云、云山雾罩的感觉,即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法有效地表达文章的主题。而造成这一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低年级学生在理解认知、语言叙述等方面难以达到作文要求,所以他们不会把握主题,不会围绕文章的主题写作;第二,他们刚刚接触到规范的写作,还没有完全从随意表达中脱离出来,无法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主题。

二是情感难以延续。任何文章都包含人的情感因素,小学低年级作文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写景、状物、叙事和人物描写。但是这类题材作文主要的格式就是通过一件事、一个人或者景物,来表达作者或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抛开情感表达,文章也就失去了意义。但是,低年级学生不但无法将写景状物与情感的表达有效结合起来,反而容易把二者对立起来。

三是表述难以准确。如果说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情感就是它的框架,而词语的搭配、句子的组合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是它的血肉。文章不是词语的随意搭配,也不是句子的任意组合,更不是修辞手法的滥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有限,掌握的修辞手法更是少之又少,或者说基本不会运用修辞手法,导致他们的文章枯燥乏味。特别是在词语的搭配和句子的运用上,随意性较大,完全违背了写作的基本常识。

二、“四位一体”教学路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的难点是起步教学。其实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既困难又容易,困难在他们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容易在作文的篇幅不大,教学花费时间少。低年级起步作文,应该从主题、情感、词语、修辞四个方面着手教学。

一是学会明确主题。要想提高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是要克服不能准确而又一以贯之的表达主题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界定主题,如何围绕主题去写。如《我的妈妈》这一作文,要让学生明白从“妈妈”的什么方面着手写,是写对自己的关心爱护,还是对别人的助人为乐,或者是日常的工作辛劳,确定主题后,用一两个事例围绕这个主题去描述即可,这样的文章不会出现大的差错。千万不能在一篇文章里出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主题,这样会极大地干扰低年级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是学会表达感情。真情意切的情感表达会引起作者与读者的共鸣,只有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流露出真切的情感,才会让人觉得百感交集、流连忘返,这是一篇好文章的根本所在。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表达情感,情感的表达绝对不是几个感叹词和标点符号就能解决问题的,要想让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意,首先得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如果学生写的是游记类的文章,却表达了对某一景点的厌恶和反感之情,这样的作文就适得其反了;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在什么地方表达情感,比如用首尾呼应的方法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情感引起读者的内心变化等。

三是学会词句运用。一篇文章,最直观的“界面”就是词句,如果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经典的语句,整篇文章就平淡无奇。但是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语文学科,他们还没有积累足够的词汇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通过课本标注、词语摘抄等方式把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尽管这种做法比较老套,但却是必要而且最管用的方法。通过积累,他们才能做到胸中有词、心中有句,在以后的写作中也会得心应手。

四是学会运用修辞。合理、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可以对一篇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修辞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难点,他们难以理解修辞的概念和运用,教师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纠缠于修辞概念的解释,起步作文中,能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就完全可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加深,再逐渐渗透其他修辞方法。

尽管低年级起步作文是教学的一大难点,但只要长期从“主题”“情感”“词句”“修辞”四个方面开展教学,着力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学方式,那么起步作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让学生不再伤神费脑了。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词语文章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