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如何减负提效

2022-03-02

新课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减习题小学生

李 洁

(广州市协和小学,广东 广州)

在当前“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减负成为当前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同时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减负提效”教学策略的实施还存在许多问题。

小学语文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启蒙性学科,因此,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基于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小学生能初步感知语文学习的魅力,进而为后续学习和感知语言之美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现阶段,许多教师在减负提效上依然面临极大的困境,对于教师来说,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成熟,在课堂上不能好好地把握教师讲的知识点,因此在课下教师就要多布置一些涵盖知识点的习题,让学生多加练习,更好地掌握烦杂的语文知识,这就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更好地实施减负提效的教学策略,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因此以下将基于减负提质的概念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其教学实践路径进行探究。

一、减负提效简述

减负提效是基于“双减”政策而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它是指在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家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观察、积极探索,而帮助教师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方法就是采用减负提效的教学策略,它可以让教师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能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让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在上学期间,学生处于台下听的被动学习状态,这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难以激发其参与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导致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难以实现。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没有足够多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对语文语言教学的范围界定得非常窄,这非常不利于学生语言的学习。其间师生语言教学仅限于问答、诵读、表演和游戏等形式。例如,在问答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将答案与最佳答案相结合,而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上的语言表达仅限于基本的问答环节,同时教师为了更好地控制课程进度,让学生问答的频率相对减少,这将导致互动效果难以得到提升。除此之外,语文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间的互动,当前在语文课堂上留给学生互动的时间相对缩减,这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难以在互动中逐渐规范。同时,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下会布置大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这样做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三、小学语文教学减负提效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程教学效率

运用减负提效教学策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牢牢地把握住课堂这几十分钟,这样在课下就不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了。想要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行更好的教学,在课下帮助学生减轻负担。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他们的好奇心都很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运用一些能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将知识完全掌握。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和视频,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探索和学习这节课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下学习的负担。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语文课程细节分解和讲解注意事项,由此提高理论知识讲授的效率,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感官上的多重冲击,从而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图文声像并茂的效果,给学生播放和展示生动的画面,并且配以动听的音乐来向学生演示沙滩上的景色。从单一的教学变为多元化的信息输出,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学生会兴奋地表现出想要观察的欲望,展示屏中沙滩上堆砌着不同形态的“城堡”“温馨的家园”……其中的一个个不同形状的动物、一种种变化万千的植物、一座座巍峨的高山,都会对学生的直观感受起到刺激作用,进而使小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深入学习语文知识内容。

(二)为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互动情境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逐渐实现模仿和学习,进而使学生能学习教师规范性的语言,提高自身表达能力,同时将以生为本的原则落实到语文语言教学中。语言的表达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说,可以读,也可以写,说是最能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部分,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敞开心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例如,在学习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一说自己是为了什么而读书。班级中有外向的学生,也有内向的学生,对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不断地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发言。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趣味话题,并给他们提供说话的机会,让他们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在说话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让人和人之间进行正常的交流和互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给学生语言的基本知识后,可以通过一些交流活动来检测他们的语言学习情况。例如,用学生每天下午的大课间休息时间举办不同种类的语言交流活动,如汉语演比赛、汉语辩论会等,这些活动需要班级学生共同参与,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不同班级之间的交流会,在交流会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辅助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谨记这一点,以学生为主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答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和独立探索的精神,让学生真正投入语文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减轻负担。

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例如,在进行《将相和》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可以提出“给文中三个故事添加小标题,并且思考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联”的问题,让学生先自己读文章找答案,对于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小小的奖励。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答案,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精选习题脱离题海战术

减负最主要的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效率,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把握知识点的精髓,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课下学生练习的情况,选择知识涵盖面广、有意义的习题,要认识到“习题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杜绝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减轻作业负担。例如,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自己出题,让学生在回家的路上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然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自己所观察的物体的形态,第二天上课讲给老师和学生听。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探索的能力,帮助学生减轻了作业的压力,增加了学生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更好地体现减负提效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减负提效的目标将成为当前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现如今,许多小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尚未实现积极思考、思维水平以及交流互动等的能力培养,难以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因此,本文基于减负提效的基本概念以及现状对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其中包括多媒体技术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为学生创设自由交流互动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精选习题脱离题海战术等内容,进而更好地提升整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双减习题小学生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