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本位下小学语文情境化综合测评实践研究

2022-03-02周泱泱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创设文本情境

周泱泱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的重点,教育部将其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素养本位即是由知识学习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能力等逐渐拓展的过程。小学是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科,在素养本位的教育目标下,教学课程的开展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水平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情境。传统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应试教育,主要根据课本材料进行课程教学设置,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核心素养培养[1]。情境化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通过设置对应的场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到创设的场景中,能够产生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以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教学内涵,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课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对应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也是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语文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坚持设计素养本位,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到教学中,体会到课堂教学快乐,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本文重点对小学语文课堂情景化教学实践展开探索,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充分发挥情境教学优势

在素养本位的要求下,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需求,这种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而且较为机械且单一,学生对教学课堂的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大幅度降低,导致教学效率不高,需要寻找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情景化教学的优势得以显现,这种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多样,通过灵活、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融洽、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实现了改革、优化课堂的目的,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核心素养[2]。

(一)创设“秘境”,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在语文教学开展中,创设悬疑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参与到情景设置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轻语文的枯燥感,改变传统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营造了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二)身临其“境”,提高鉴赏能力

按照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设置与之相呼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教材内容,在对应的情境中学习相关内容,身临其境感受到文本的意境和表达的内容,以此获取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渐入“佳境”,降低学习难度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在面对枯燥且晦涩难懂的问题,且教师在内容讲解过于机械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下降趋势,部分学生甚至会感到厌烦和抵触。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以游戏为主设置相关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使其思维、语言、肢体等均行动起来,帮助学生打开新思路,将难懂、枯燥问题简单化,降低了学习难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效实施情境教学策略

(一)创设媒体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相对成熟,日常生活中均能够看到其身影,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素养本位的教育目标下,多媒体为教学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使得教学方式迎来了巨大改变,将其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学课本是一个静态知识,通过多媒体能够让其“动”起来,采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将抽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以具体事物表现出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将知识学习变为情感学习,更深层次的感悟文本所表达的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在授课前,教师根据教学材料制作课件,通过图片表现出课本知识,让知识表现更加形象、具体,而且还能够提高趣味性,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到相关信息,对信息的感知能力提高。例如,在学习《金字塔》一课时,根据文章表达内容和提示信息,完善课件,在其中加入与金字塔相关的图片、文字信息等,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金字塔的风貌,感受异国风情。同时还可以进行对比阅读,例如在《不可思议的金字塔》《金字塔夕照》的阅读时,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理解和认识金字塔,切身体会到金字塔“夕照”之美和“不可思议”。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通过图片和视频,学生能够根据画面的转变,进入到设定的场景中,情感也会随之调动,深刻认识到语文的魅力,进而喜欢和爱上语文。同样,在课件制作时,还可以引入音乐,使其感染力增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中的情感。例如,在讲授《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将《月光曲》的部分曲目插入到课件中,在课堂内容讲授时,播放音频,创设月光下情境,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在起伏的情绪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在贝多芬演奏时,盲人姑娘和她鞋匠哥哥倾听的画面,将自己带去的情境中,感受贝多芬的情感变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表达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角色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1.角色模仿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对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喜欢模仿小动物,因此,在教学课堂的开展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动物模仿,例如在讲授《白鹅》《母鸡》等文章时,让学生模仿母鸡和鹅的叫声、动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更加轻松、活跃,在模仿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解更加充分,通过快乐模仿完成了知识教学。

2.角色表演

通过角色表演,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到文本情境中,深入体会到人物的情感变化。例如在讲授《将相和》一课时,根据文章内容,选取其中的典型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展示文本讲述的具体事件,在观看和扮演过程中,细细体会到人物的动作、神态,加深对人物的印象,更好的掌握人物形象。在该篇课文中,蔺相如是主要人物,课文高潮片段即是蔺相如与秦王在大殿上较量的场景,作者采用了大量篇幅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将此作为选段,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动词和神态描写,并进行重点演绎,如“捧”、“退了几步”、“站定”、“举”、“理直气壮”等,通过情境再现,学生对蔺相如的了解更加深刻,切实体会到了主人公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的精神。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中,采用角色扮演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文本表达内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创设语言情境,升华学生情感

小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这项能力十分有限,而且教师采取单一机械的内容讲解,学生的接受能力会受到限制,无法充分理解文本内容,不能很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素养本位的要求下,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取学会学习的能力,通过知识的核心价值转变为解决问题和学会生存的技能。在教学课堂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采用抑扬顿挫、感情丰沛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创设对应的语言情境,使其文本表达更加直观生动,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体会,让其能够与文本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求知欲,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文章的表达情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将《穷人》一课为例,现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学生所处的环境相对安逸、舒适,因此,对于穷人的生活学生无法理解和感受,在文本教学时,对其内容的理解不够充分,教室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将学生引入到文本描述的情境中。阅读到“她走出门,来到茫茫的大海,希望看到丈夫的小船”时,采用焦急的语气声音读出,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学生的心理随之发生变化,体会到书中主人公对命运的无奈之情,思想情感得到升华,然后引导学生读悟课文,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四)创设生活情境,深化课文主题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引导学生将课本与生活实际相衔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将核心知识镶嵌于情境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放飞学生的心灵,将“教知识”转变为真正的“学语文”。例如,在讲授《丝绸之路》时,教师查找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等,这些事物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东西方文化,从死板的文字描写中,体会到连接东方和西方文化文明和友谊的古老之路。东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视频和图片,能够直观感受到其中的差异,并感受到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深刻情谊,从而联系到现如今的“一带一路”。通过创设对应的文化场景,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到我国的古老文化,而且对现阶段我国的文明也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明白祖先们为我国的建设贡献了多么大的力量,进而深化文章主题。在教学中,将文本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能够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实践能力。

三、积极构建情境教学模式

(一)在情境中体会作者情感

小学语文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教材中情感充沛的文章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课堂授课中,教师根据文章内容,为学生创设与其相似的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到情境中,充分体会到作者的所思所想,掌握作者表达的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这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十分重要[4]。在学习《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创设感恩父母的情境,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畅所欲言,从自身角度出发,感受书中描写的别样亲情。像这样的文章,都可以创设相对应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二)在情境中思考课文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文章的内容,创设对应的问题情境,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加入到问题探讨中,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语文课堂相对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探讨,学生对文本的了解程度提高,同时有助于知识记忆,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5]。例如在健手《蝙蝠与雷达》等科普类文章时,学生对这些事物的不够了解,而且文章的专业性较强,对这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不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习惯,创设探索情境,在“问题式”探究中,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帮助学生“学会语文”的有效途径。

(三)在情境中引起学习兴趣

在情景化教学课堂的开展中,除了上述提到的“感受式”、“问题式”教学方法,还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创设“兴趣式”教学情境,按照学生兴趣爱好,设计对应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熟悉、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新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在《回乡偶书》的学习时,根据文本内容,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进而培养学生对文化理解素养。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在素养本位的要求下,打破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组织架构,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个性化课堂教学,情景化教学模式将核心知识镶嵌于情境中,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当前的教学需求,通过开展多项情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中,通过设计对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以情激趣,以趣导学,让学生能够获得终身发展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创设文本情境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