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化:让历史题材教学深入童心

2022-03-02吴叶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4期
关键词:活化道德与法治

吴叶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历史题材蕴含着特有的德育价值,然而历史遥远、深邃、繁重,一直是教学难题。教师要立足儿童立场,拉远为近,让儿童学“活历史”;变静为动,让儿童“活”学历史;化知为智,让历史“活”在童心,让课程教给儿童“活着的历史”,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 活化;历史题材;道德与法治

历史题材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它以知识为载体,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引领,彰显着历史特有的德育价值,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然而,在真正的教学中,历史的遥远让儿童难以触摸,历史的厚重让儿童深陷知识的漩涡,历史的深邃让儿童提不起兴趣,缺乏主体立场,造成了历史题材教学尴尬的困境。因此,教师要立足儿童立场,拉远为近,变静为动,化知为智,带给儿童“活着的历史”,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此,以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一课为例,谈谈笔者对历史题材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一、拉远为近,让儿童学“活历史”

历史的时序性特性,让历史定格在特定的时空,给人遥远、模糊之感,怎样让尘封的历史穿越时空,活生生地来到儿童的面前,变得可亲、可触、可感呢?儿童的生活,是德育课程内容不竭的源泉,也是德育课程的起点和归宿。在历史题材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利用本土资源,链接时事热点,架起历史与生活的桥梁,让儿童触摸亲切易懂、生动多姿、与时俱进的历史,在历史经验与生活经验的对接中进行个体道德的建构。

1.联系儿童经验

教学时,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研究学材,充分了解儿童的生活体验,敏锐地捕捉历史内容与儿童经验之间的对接点,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切入点。例如,在教学“丰富的中草药”这一环节时,笔者设计了“猜一猜”的环节,让学生打开神秘的“小药包”,里面的枸杞、菊花、山楂等立刻勾连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接着让学生畅谈生活中自己或家人使用过的中草药及功效,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介绍生活中吃过的蒲地蓝、生姜汤、川贝雪梨等,以此发现中草药就在身边。最后,笔者设置疑难,出示成百上千种中草药,还有数以万计的搭配方法,学生们被震撼了,感叹中草药的丰富、博大精深。在这个环节中,笔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断进行拓展和深化,提升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

2.利用本土资源

儿童身边的历史名人、文化古迹、地方特产等,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库。教学时,教师要从教材出发,挖掘鲜活的、有价值的本土资源,因地制宜,让儿童产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实现价值引领。例如,在教学“独特的医学理论”这一环节时,笔者邀请了常州本地孟河医派的一位中医,来到课堂,现场为学生演示“望闻问切”四诊法。在中医观察、询问、切脉、诊断的过程中,学生真切地了解、感受、体验了扁鹊创立的医学理论,与西医必须借助机器相比,中医确实独具特色,而孟河医派作为中医著名的流派之一,从三国时期一直传承、发展至今,如此厚重的历史积淀让学生对祖国、家乡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本土资源,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活水”,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本土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周围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现在的生活就是历史的延续。

3.链接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是儿童关注社会、拓展视野的窗口,是生动鲜活的、与时俱进的德育资源,教师要关注社会生活中对儿童道德成长具有意义的、适切的题材,及时更新、充实课程内容,拓展教学时空。例如,在教学“名医德术并彰”这一环节时,学生了解了医术高超的华佗、医德高尚的孙思邈等古代名医之后,笔者链接了“人民英雄”张伯礼用中医药综合治疗的抗击新冠疫情的事迹。当学生看到江夏方舱医院实现轻症病人零转重、痊愈病人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三个零”的亮眼成绩时,都发自内心地佩服张伯礼,为祖国的中医药感到自豪;当学生听到张伯礼“宁负自己,不负人民”的誓言时,都深深为他崇高的医德所感动,感受到古代名医的医术和医德流传至今,发扬光大。时事热点的引入,使遥远的历史与最新的现实生活进行了勾连,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深入的情感体验,实现了个人道德建构。

二、变静为动,让儿童“活”学历史

对于历史题材的内容,道德与法治教材呈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字和图片,然而,这些都是静态的资料,难以引发儿童的感性认识。面对这些教材内容,课堂教学难免出现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现象。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靠教师说教而来的,而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儿童站在课堂的中央,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感受、体验、思辨,完善自身的经验结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在问题中探究历史

教学中,引导儿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转变儿童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历史中,提升自身道德水平。例如,在教学“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这一板块时,学生提出问题:古代科学家取得了哪些不朽的成就?借此机会让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探究、搜集、整理古代科学家的一项项成就。其中一位学生看到了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坦普尔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古代设立诺贝尔奖,那么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学生非常惊讶,自豪地跟老师和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发现,此时有了新的问题:哪些古代科学家能获得诺贝尔奖?这些成就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这些问题,激起了千层浪,充分引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最终建立文化认同、国家自信。这些问题,以鲜活的面容、充满挑战和趣味的姿态,站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究解决、生发新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螺旋上升,引发深层的思考,升华情感。

2.在体验中参与历史

教学时,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有效的体验活动,让儿童心灵受到震撼,思想獲得共鸣,情感得到激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这一板块时,怎样让学生感受到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呢?先借助多媒体手段,出示地形图,学生找到成都平原最大的问题是一边水太多闹水灾,另一边缺水闹旱灾,让学生当一次“小水利工程师”,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接着,用信息技术立体还原李冰父子的设计,让学生理解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各自发挥的作用。最后,每一位“小水利工程师”借助平板电脑进行实际操作,在真实的情境中,将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设计在合适的位置,起到既防洪又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体验,让学生穿越时空,成为历史的参与者,亲身感受古人设计的巧妙,感悟顺势而为、天人合一的都江堰工程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3.在思辨中审视历史

面对历史问题,引导儿童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深入思考,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感悟、获得启发,产生新认知和情感。在思辨時,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适时点拨、总结,给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儿童的思辨能力,学会用科学、辩证的眼光审视、分析、判断历史,形成历史意识,提高社会适应性。例如,在教学“独树一帜的中医药学”时,学生在了解中医药学独特的医学理论、丰富的中草药、神奇的诊疗方法、深远的世界影响后,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多医院采用西医的方法治病?究竟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面对这生成性的、自发性的疑惑,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在碰撞、点拨中,学生发现中医确实有诸多优点,但西医也有其自身的优势,面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还可以选取它们各自的优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思辨中,学生不仅消除了内心的疑惑,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更对历史的传承、发展、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化知为智,让历史“活”在童心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历史题材教学的最终价值追求,中国的历史将由他们来续写。因此,儿童学习历史,不应停留在学习历史知识,而要学会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用历史来观照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在思考、体悟中生成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历史对儿童的生命产生意义,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历史真正“活”在儿童的心中。

1.以历史启迪意识

小学阶段是儿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整合生活资源,引导儿童深入理解历史内涵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领会历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责任意识。例如,在教学“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这一板块时,通过纸和其他书写材料的对比、造纸术传播路线图的出示、雕版印刷的体验、指南针和火药的视频播放等一系列活动,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明进步,指南针和火药加快了人类社会发展,他们情不自禁地为中国的“四大发明”感到自豪。接着,从古代走向现代,让学生了解我国建桥技术、5G网络、量子通信等现代科技发展,感受现代科学家踏着古人的脚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生不自觉地从内心萌发了要好好学习、努力创新、报效祖国、改变生活和世界的责任担当。

2.以历史提升思维

教学时,教师通过“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升儿童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整理、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归纳论证历史观点,形成时序思维,运用审辩性思维等。例如,教学“指南针的发明”这个环节时,学生发现找不到指南针的发明者,于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指南针年代尺”(如下图),明确了指南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改进、创新的过程,最终得出结论:很多的发明创造都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时序思维,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整体感知历史,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当然,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题材内容,设计不同的、有价值的活动,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发展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如学生运用课堂小辩论“中医好还是西医好”中学到的审辩思维,审视我国的疫情,既看到重大流行性传染病对生命、经济等带来的危害,又看到疫情对人与自然的警示,对现代医学技术、公共卫生的推动,甚至对“中国心”的凝聚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3.以历史指导行为

“行”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落脚点,历史题材教学最终要发挥德育价值,指导儿童的行为,并落实到行动中。例如,当教学“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这一板块时,学生在梳理“领先世界的古代科技成就简表”,了解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故事后,深受启发,纷纷交流要像李时珍一样脚踏实地、追求理想;像张衡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像鲁班一样不断创新,改善生活……古代科学家的精神唤醒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从小立下志向,不怕困难、勇于挑战,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的使命感、责任感。课后,一位学生拿着自己的科技小制作,自豪地向大家介绍他的发明创造,我知道,理想的种子已经萌芽,历史真正化入他的心田,成为他的精神动力。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难题,教师要活化历史,坚持从儿童的世界出发,联通历史与生活,转变儿童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地探究历史、体验历史、理解历史、思辨历史,从历史到生活的回归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让历史题材教学深入童心,为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活化道德与法治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彩条牵经技艺在蜀锦织物设计中的实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如何起死回生?
“活化”历史人物,打造“乐学”文言文课堂
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活化的空间途径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