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W视域下《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传播模式探析

2022-03-02罗娟

艺术评鉴 2022年3期
关键词:流传受众英雄

罗娟

摘要:本文通过对《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传播情况的整理和分析,发现虽然《经典咏流传》第四季节目的收视率相对于前三季来说有所下降,但整体上节目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因此本文从5W传播模型出发,对节目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元素进行探析,研究《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传播效果现象的原因并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第四季   5W传播模型  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3-0001-04

《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以下简称第四季)聚焦在中华民族历史英雄故事,通过讴歌英雄人物,传唱英雄风骨,弘扬民族精神,绘就出生动的民族英雄群像。本文将《经典咏流传》第四季置于5W理论视域下,尝试对《经典咏流传》第四季的传播模式进行探索性分析。

一、《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传播情况

截至节目收官,观众可利用电视、网络、音乐分享通道浸享3D经典之声 ,欣赏75位经典传唱人带来的56首经典传唱曲目,沉浸式的音乐全网播放量破近4亿,引爆观众的视听体验。仅从节前五期的数据看,在移动媒体传播渠道前五期短视频全网累计1.15亿的播放量,平均每期的观众规模围绕4000万左右浮动,累计观众规模过亿。从整季的传播的情况看,全季近30首歌曲登上音乐平台热搜热榜;节目名称“经典咏流传”3次登上音乐平台热搜;李健《君子行》连续霸榜QQ音乐人气榜90天,登上了年榜57名;许嵩《昨夜书》人气乐力值直逼700万;王晰《望阙台》人气乐力值突破300万,登上年榜55名;谭咏麟《定风波》连续霸榜QQ音乐综艺新歌榜6周。多位资深乐评人力荐,并发长文解析歌曲内涵,可以说《经典咏流传》第四季解锁了全网热搜①。

然而,相对于前三季的成绩,《经典咏流传》第四季的表现稍显逊色。根据中央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关于《经典咏流传》全四季的首播收视情况,通过对收视数据进行收集和计算发现:《经典咏流传》第一季的平均收视率为1.098;第二季的平均收视率为0.724;第三季的平均收视率为0.895;而第四季的平均收视率为0.633,出现了逐年递减的现象。

虽然根据CSM收视数据显示第四季传播情况呈现下降状态 ,但整体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成绩,可以说是传播数据和口碑的双丰收。总而言之,第四季继承了前三季的传统,在以现代文艺呈现方式演绎经典,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传递主流价值的基础之上,“和诗以歌”唱英雄,在节目立意实现了新破局,在经典传唱与真情诠释中激荡起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全媒体的语境之下,第四季的歌曲和英雄故事多维度出圈,近50%的传唱歌曲冲上歌曲榜热搜,英雄故事得到广泛传播。

二、5W理论下《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传播模式分析

5W理论阐述了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Who)、传播内容(Say What)、传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受众(To Whom)和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本文将从这五个要素对《经典咏流传》第四季进行分析。

(一)《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传播者分析

依据拉斯韦尔的理论逻辑,传播过程中值得注意的第一个W是Who,即第四季节目的传播者。对于第四季而言,传播者主要包括传唱人、主持人和访谈嘉宾,他们分别承担着创作、传唱音乐作品,分享、解读英雄故事的责任,是节目质量的把控者和把关者。

1.传唱人

《经典咏流传》第四季共有75位传唱人,他们在节目中以个人或者组合的方式传唱经典作品。依据统计,从年龄上可将传唱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80年之前的前辈力量,如郁钧剑、杨洪基、谭咏麟等;第二部分为80-90年的中坚力量,他们多是正活跃在乐坛的音乐人,如谭维维、郁可唯、阿云嘎等;最后第三部分是90后的未来力量,他们多是年轻的偶像,是吸引年轻观众的人气来源,如许魏洲、白举纲、硬糖少女303等。

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层次可覆盖全龄阶段的观众,满足各个阶段观众的需求。虽然本季节目的传唱嘉宾年龄稍长,但这样的设计和選择可以更加贴合“致敬英雄”这一主题,给观众以成熟、稳重的英雄之气。

从艺术造诣上看,本季的传唱嘉宾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如郁钧剑先生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杨洪基先生曾获文化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王凯是39届意大利贝利尼国际声乐大赛金奖的获得者,他们用自己的才华为第四季英雄的主题增添音乐的内核,为音乐的品质提供了保证。

2.主持人与访谈嘉宾

作为节目的传播者,主持人和访谈嘉宾是节目传播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主持人撒贝宁以及王嘉宁以有声语言和姿态语言为引导,有效地串联了节目的各个环节。座谈嘉宾康震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他是《经典咏流传》中的“经典”的分析者,他用自己的博学多识在歌曲传唱之前引导观众了解歌曲文化底蕴,以及在访谈环节拓展文化内涵。廖昌永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院长,是节目“咏”的这个部分的责任担当,为传唱作品作音乐内容的阐释。

由上可见,《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不管是在传唱人年龄层次的构建,还是在主持人、座谈嘉宾的设计上紧密贴合“和诗以歌唱英雄”这一主题,做到了说好、唱好英雄故事。

(二)《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传播内容分析

Say What,说什么是需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传播内容在继承前三季传统的基础之上,实现了立意新突破。在将经典诗词和歌咏结合的基础之上,将目光聚焦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英雄人物,以多样的英雄元素和多元的呈现方式确保了节目的质量和可看性。

1.英雄主题的多样化内容

在内容上,传唱作品围绕着英雄主题进行了多层次的设计,通过统计和分类可以将作品分为三个类型:一是依据英雄故事创作的音乐作品,如与航天英雄紧密相关的作品《但愿人长久》、与女英雄秦良玉相关的作品《铁甲红妆》等;二是经典英雄题材电影的歌曲翻唱,如《洪湖赤卫队》的选曲《洪湖水浪打浪》以及歌颂铁道游击队英雄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三是表现英雄情怀的音乐作品,这个部分的作品占本季传唱作品数量的50%,它们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英雄的情怀,如毛泽东的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展示英雄儿女的柔情,《定风波》体现出英雄乐观主义的精神。

2.英雄主题的多元化形式

在形式上,第四季的展示更加丰富,方法更加多元化。通过整理十一期节目可将整个传唱过程分为二引、一唱、一谈。二引分别指主持人王嘉宁欢迎传唱嘉宾引入传唱主题;康震教授通过讲解传唱作品出处引入英雄主题;一唱是指经典作品的传唱, 它是节目最为中心的环节,是节目的核心所在;一谈是指新增的访谈部分,由主持人撒贝宁、访谈嘉宾康震、廖昌永以及传唱人深入交流对传唱作品进行深层次解读以及内涵的升华。值得注意的是在“引”这个环节,节目巧妙地利用了诗词,文稿等物品引入主题,如传唱作品《可爱的中国》借助《可爱的中国》的手稿引入,借助这些物品从细节处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除此外,在访谈部分设置场内外的联动,如在传唱《从军行》的访谈过程中,曾连线连麦传媒大学2019级大学生叶尔森讲述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传唱作品形成呼应。

综上可见第四季英雄主题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有效的结合诗和歌两个部分,突破了大众传播时代信息的有限性,为受众提供相对丰富的节目内容,受众可基于自己的需求、兴趣或是爱好,有利于建立英雄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唤起普通群众对英雄的共鸣,从而扩大节目的传播。

(三)《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传播渠道分析

传播渠道,这是第四季传播模式中的第三个问题,在传统的传播学理论中指将信息传播给外界的方式或者方法。然而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节目打破了传统传播过程中“传者-信息-受者”的模式,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通过传统媒体、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三种传播渠道传播经典和英雄故事。

1.传统媒体

在传统媒体的选择上,《经典咏流传》第四季立足于中央电视台,每周六晚八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从媒体的资源储备来说,中央电视台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电视媒体,不管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领先于其他电视台。因此,通过整合丰富的资源,第四季实现了舞台的升级,内容的丰富,传播渠道的拓展,为第四季的传播奠定了物质的基础。

2.传统互联网

传统互联网是指传播节目的网络平台,主要包括央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以及优酷视频等在线平台,这些平台虽然不是权威媒体,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是以亿为计算单位用户量,如央视频累计激活用户突破1亿,腾讯视频会员用户超1.25亿,爱奇艺视频的订阅用户也突破1.03亿,在大量用户的基础之上,第四季通过网络媒体的全面铺排,实现了节目的全网传播,为第四季的传播做好了受众数量的准备。

3.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指各種短视频平台,是第四季重要的传播渠道之一,相对于传统的媒体和传统互联网平台,在数量上和便捷度上更具有优势。根据2020 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可发现中国短视频用户已经超过8亿,且第四季的主要短视频传播平台抖音和快手是短视频行业的龙头,用户量占据短视频领域的鳌头,再次为本季节目的传播拓展了受众群。除此,本季节目在传唱歌曲之外,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分享通道,以新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聚焦于“浸享诗词”的3D视听体验,为观众提供更为立体的音乐体验,为受众提供选择上的便利。

由此发现在全媒体时代,第四季采取传统媒体、移动媒体配合传播的方式,保证了节目的权威性,且为节目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利于扩大节目传播的受众,同时增强节目受众的反馈,提升受众的参与感。

(四)《经典咏流传》第四季受众分析

To Whom,传播对象是需要关注的第四个要素,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播对象逐渐脱离传统接收模式,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更为积极的参与者。在第四季中,传播对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节目的传播和实践中。

1.受众满意度

从第四季在豆瓣相关评分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受众对第四季节目五星评分占比相对于第一季、第三季来说有下降趋势,对于第二季的五星评分相对持平,具体数值表现为38.9%(第一季为50.7%、第二季为35.5%、第三季为55.2%);四星评分对于第二季而言有所下降,但于第一季和第三季持平;三星评分的占比相对于第一季的11.6%、第二季的17.2%、第三季的11.6%有大幅度的提高,具体数值占比高达25%。可以发现,虽然受众对节目五星评分的占比有所下降,但整体的好评度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

2.受众关注度

从整体来说,第四季节目收官时在数据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从具体每期的节目关注上分析,以爱奇艺每期节目播放当日的数据为例,可发现受众对每期节目的关注度同样呈现下降的趋势,如第一季每期平均关注度为2849人,第二季每期平均关注度为1405人,第三季每期平均每期关注度1317人,第四季每期平均关注度1069人,总体上看受众对第四季关注度在减弱。

3.受众聚焦点

在全媒体的语境之下,第四季受众通过平台热点话题讨论和转发等方式,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传播实践中,有助于提升节目的传播力度。通过整理可发现,受众对节目的讨论主要聚焦在英雄、传唱人、传唱人+诗词和英雄+传唱人四个话题。相较于对英雄、音乐和诗词本体的关注,第四季观众的聚焦呈现出复合性特征,即受众聚焦于传唱人+诗词以及英雄+传唱人等相关话题,如受众在央视频、新浪微博、快手、新浪新闻等平台热论“撒贝宁起立背诵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综上分析,虽然在豆瓣评分和爱奇艺受众关注度上,受众对第四季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下降,但在全媒体的背景下,第四季的受众是与其传播渠道相对应的受众群,他们不仅包括传统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被动接受者,而且包括了新媒体环境下更为主动获取信息的群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受众可从不同渠道参与英雄相关的话题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英雄主题的传播。

(五)《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传播效果分析

With What Effect,传播效果是最后一个研究话题,它回答前面的四个要素是否得到有效的结合,第四季从开播到收官,在全国、全网,甚至是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在数据和口碑上呈现双赢的状态,且作为文化音乐节目,较好地结合经典、音乐和英雄的关系,为文化节目开拓了新思路。

1.节目话题全网热议

从数值上观察,CSM发布的电视收视率相关数据是第四季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的佐证。数据显示,第四季全季收获近160个热搜,微博端话题阅读总量增长近60亿。节目话题在全网引起热议,其中“老人因半床被子等了红军56年”登上央视频话题榜第一名;“阿云嘎唱诗词致敬红军战士”推上新浪微博娱乐版的榜首。除此外,央视网海外社交平台总阅览量近3500次,You Tube 播放总量近300万,因此第四季传播成绩斐然。

2.英雄故事多维出圈

第四季使英雄故事多维度出圈。从内容纬度来说,“方志敏烈士遗骸22年后因脚链被认出”“迟到了57年的焦裕禄全家福”等英雄话题感动了数以万计的节目观众;从传唱者纬度分析,传唱者通过自身对诗词的演绎和英雄故事的阐述,为英雄故事的传播增添的新的纬度,借助演员、主持人等公众形象的影响力为英雄故事的传播增添力量,如“万茜唱古诗致敬明朝女将”等;从传播渠道纬度看,英雄故事铺排全网,以央视为中心,沿着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伸展开来,国内国外全面颂扬英雄。

3.节目引领主流价值

“和诗以歌唱英雄”,第四季将英雄故事融于可唱之歌、可咏之诗,通过传唱人唱英雄、赞英雄,主持人和訪谈嘉宾分享英雄相关内容等环节多维度讲述英雄故事,丰富了英雄的内涵,擦亮受众的英雄记忆,唤起受众对英雄的敬仰,激荡起中华儿女对民族和国家的热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传递了敬英雄和爱英雄的主流价值。

第四季在继承前三季传统的基础之上,利用了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以英雄为主题,以英雄故事为内容,在结合经典和歌咏的同时,使历史英雄穿越时空、英雄事迹植根于人民心中。节目有效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英雄故事与新兴技术的融合,为文化类节目做好主流价值传播提供了思路、新方向和新指引。

三、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将《经典咏流传》第四季置于5W视域下分析其传播模式,可看到在节目传播过程中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以及传播效果五个要素中都有自己的亮点。结合传播过程中5个基本要素的分析,可看出传唱人、主持人以及访谈嘉宾作为传播者,从传唱作品的创作、演唱,英雄故事的分享和拓展等方面在节目制作源头为节目质量把关,是节目的把控者。且在传唱人年龄和艺术造诣上设计精心,紧密贴合英雄主题。在传播内容中力求英雄故事的多样性和方式的多元化, 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使受众了解英雄故事的同时,也看到英雄的平凡和伟大,通过大量再现英雄事迹,唤起受众对英雄的崇敬和对民族的热爱。在传播渠道这一环节,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各个渠道,实现全媒体的传播,受众可通过浏览习惯,借助不同的传播渠道获得节目相关的音乐、诗词和英雄等信息,成为更为主动的搜寻者和浏览者,有利于英雄故事的全网推广。因此从整体的传播效果上说,第四季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然而在受众的分析中,不难发现第四季受众对节目的满意度和关注度出现下滑的现象,在传播效果中,CSM收视率相关数据也呈现出下降的迹象。通过整理可发现,数据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出现在节目传播者这个环节,相对于前三季,第四季的传唱人选择偏重沉稳大气的类型,因此选取了大量年纪稍长的传唱人,而在以往的节目中,每一季都会邀请拥有千万粉丝的年轻偶像,通过英雄、诗词、歌曲加偶像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受众。且从第四季登上热议榜的话题分析中也可发现,受众的热议话题集中于传唱人+诗词、英雄+传唱人等复合话题,由此看来,在粉丝经济的时代,偶像对受众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因此第四季一定幅度的下滑是可以理解的。

总而言之,在五个要素的作用下,第四季以英雄为主题的故事和歌曲多维出圈,节目以“和诗以歌”的形式使观众接触到了不同时代、不同维度、不同内涵的经典。并以如诗般的意境、如歌般的韵律歌颂英雄,传唱英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可否认的是在建党百年之际,《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以“致敬英雄”为核心,创造性的结合了诗词、歌曲以及英雄这三个主题,使经典以“咏”的方式得以传承,也使英雄故事在各类传播渠道中传播,唤起人民对英雄的感恩和崇敬之情。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学中的功能和结构[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2]韦路,丁方舟.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J],浙江大学学报,2013(04).

[3]黄思宁,邹雨晴.基于SWOT分析法的《经典咏流传》发展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21(04).

[4]北青网.《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3D沉浸式唱响“2021年第一声”[DB/OL].2021-01-04.

[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传播数据与口碑双丰收[DB/OL].2021-06-07.

[6]央视网.“浸”享千年经典,重燃百年记忆《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DB/OL].2020-12-31.

[7]中国文化报.打开书,听一首歌,迎牛年新春[DB/OL].2021-02-03.

[8]国家广电智库.文艺评论,《经典咏流传》第四季:经典综艺再升级,以沉浸观感丰富文化[DB/OL].2021-02-03.

猜你喜欢

流传受众英雄
通过流传的谚语,看山西各地有哪些特产
英雄犬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高祥杰
迎额头崩出的字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重走英雄路
曲艺受众分析
绛红英雄谱
2013年第11期识将还军有奖征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