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台经济下大学生乘坐网约车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研究
——基于对杭州下沙高校学生的调研分析

2022-03-01杨万冰叶泉汝刘采林

法制博览 2022年1期
关键词:网约车网约司机

杨万冰 戴 军 叶泉汝 刘采林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分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平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平台经济下网约车成为主流的出行方式之一,严丹丹(2019)指出,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在消费结构的升级带来的对第三产业消费的巨大需求背景下,网约车这一基于平台经济的新型出行方式凭借其便捷、省时等优点逐渐大众化[1]。但平台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广大用户安全隐私信息造成了新的威胁,监管办法和手段还不完善,对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风险无法予以排除,以致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失事件仍有发生。大学生作为网约车的重要的消费群体,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是我们自身应对网约车安全问题最好的方式。

基于此,本文对大学生乘坐网约车的基本现状及安全问题进行调研,调查对象为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的本科在校生,总共发放250份问卷,收回243份有效问卷。其中,女性占比54.32%,男性占比45.68%。问卷覆盖各个年级,其中大一学生占比19.34%,大二学生占比22.22%,大三学生占比44.44%,大四学生占比13.99%。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大学生乘坐网约车出行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约车出行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然成为主流。对于大学生而言,相对于传统的出行方式,网约车出行方式更受大家欢迎。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大学生出行方式来看,主要使用网约车出行的占比为52.67%,公交车、地铁、出租车、共享单车以及其他方式占比分别为 14.4%、11.52%、10.7%、6.58%和4.12%,见图1。大学生出行使用网约车次数达每月3~4次的比例为41.98%,使用次数每周2~3次的比例为22.22%,几乎每天都使用的比例为17.7%,从不使用的占比18.11%,见图2。

图1 大学生出行方式

图2 大学生乘坐网约车出行频率

从大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的原因来看,日常出行占比23.87%,在紧急情况和天气糟糕时乘坐占比为20.99%,身处地点偏僻时乘坐占比为16.46%,深夜时乘坐占比为17.7%,见图3。

图3 大学生乘坐网约车的原因

伴随着网约车的普及,近年来,时有发生的网约车乘客遇害事件引发了社会对网约车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样本中曾经受到网约车司机骚扰(言语上和肢体上)的比例高达34.57%。由此可见,大学生乘坐网约车的安全问题需引起重视。

二、大学生乘坐网约车出行的安全事故发生原因

结合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以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大学生乘坐网约车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应从三个角度去分析:1.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2.平台监管;3.政府监管。

(一)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不高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在使用网约车服务时,上车前确认车辆信息的比例为52.26%,上车后不随意和司机聊天、透露个人信息的比例为49.79%,在发现情况不对,遇到危险时立即开启一键报警的比例为46.09%,上车后发定位和车牌号给亲戚朋友的占比为40.33%,在平台上看司机的评论比例为38.27%,以上安全防范措施都没有的比例为32.1%,见图4。而对于近年来网约车事故发生的态度,有48.15%的学生认为出行时要提高安全意识,有29.22%的同学认为网约车不安全,会选择其他交通工具,22.6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不关自己的事,见图5。由此可见,仍有部分大学生在选择乘坐网约车时的安全意识不够高,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图4 大学生乘坐网约车时所采取的安全措施

图5 大学生对网约车事故发生的态度

(二)平台监管不力

据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平台方的问题,有53.5%的学生认为网约车平台管理制度不完善,55.14%的学生认为平台的个人信息保密制度不够严谨,54.32%的学生认为网约车出行方式存在生命安全隐患,尤其对女性和未成年人,47.74%的学生认为网约车存在网络交易不完善的漏洞,并且有41.98%的学生认为司机与驾照本人不符,见图6。

图6 大学生认为网约车平台存在的问题

除此之外,许家华(2016)指出平台的投诉系统不健全,乘客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反映诉求。据调查显示,有27.16%的乘客在向平台投诉司机时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是因为平台没有健全透明的投诉机制,对乘客的诉求没有限制期限反馈。[3]

(三)政府部门监管不足

2015年10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网约车经营服务的管理办法及指导意见。但在具体实施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导致安全事故仍然发生。同时政府监管力度不强,对网约车行业约束力度不大。杨楚宁(2021)指出网约车平台是新兴平台,利润高,市场规模大,但它的运营模式混乱,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司机评价管理系统存在漏洞、侵权责任主体不明确、网约车平台监管与政府监管脱节、保险制度缺失等问题严重[4]。

三、大学生乘坐网约车安全出行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

部分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学校以及家长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应多多安排专业人员通过讲座、上课等方式为学生科普安全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新闻媒体应加大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并且准确真实地发布网约车安全事故的信息,警戒广大学生群体。

(二)加强平台监管

魏佳丽(2020)提到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有82.91%的司机表示自己接受过安全培训,而剩余17.09%的司机表示上岗之前并未接受过任何安全培训。在接受过培训的司机中,41.73%表示培训中未涉及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内容。所以网约车平台应提高司机进入门槛,加强对司机从业资格及违法违约等背景审查,加大对司机道德上、技术上的培养,积极向司机宣传法律知识,使得司机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与政府、法律相结合,制定一套完整的、健全的监管机制。在投诉方面,设置规定回复时间,不让乘客投诉无门,及时向乘客反馈并做出相应的处罚。[2]

(三)加强政府部门监管

政府部门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对政策法规实施的监管。在法律和监管的双重约束下,促使平台在事前事中进行积极的和动态的管理,确保车辆和司机符合安全标准。把政府定位系统与平台定位系统相结合,在发生危险时,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规避风险。

猜你喜欢

网约车网约司机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共享经济税收征管挑战及对策——以网约车为例
画与理
网约车侵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对网约车地方立法若干法律问题的几点探讨
网约车问题研究及对策
网约车安全性提高研究
老司机
政策制定复杂过“网约车”
国外是如何管理网约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