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代入”模式的课程设计

2022-03-01冯涛弓俊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课程设计军事

冯涛 弓俊红

[摘           要]  在军事课程设计中引入“三代入”模式,将我军优秀战例因素、土木专业优势因素和情景重现因素“代入”军事课程理论教育中,这是传统军事课程教育的延伸,其根本出发点是辅助传统军事课程教育。首先界定了基于“三代入”模式的课程设计模式的概念,然后从多样性、互动性和针对性三方面阐述了其特点,从提出研究问题、构建“三代入”模式、探索教学实践环节等三个环节归纳了该模式的实施流程,最后简要阐述了土木工程类大学生如何开展“三代入”模式下的军事教育示例。

[关    键   词]  课程设计;军事理论;情景代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124-03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军事理论课程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培养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和基本的军事素养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价值。[1]军事理论课程设计必须使学生容易体验国防意识,帮助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了解国防理念与应具备的军事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主动发现、关心国家安全问题。[2]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历史和当前军事力量组成,增强国防观念,弘扬爱国精神,赓续红色故事,提高军事理论水平。200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第十五条:“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与技能,全面提高国防素养。2019年1月,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明确指出,坚持课堂教学和教师面授在军事课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重视信息技术和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管理。现在的青年大学生都是在网络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对新鲜事物和可视化图像非常感兴趣,在军事课程中代入我军优秀战例、土木专业优势和情景重现三个因素,可以超越军事课程的时间、空间限制,提升了互动性、可视性和兼容性。使大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融合自身专业特点,在寓教于乐中接受军事理论和国防知识,有效提升了授课效果。

一、基于“三代入”模式的课程设计内涵

交互式教学法最早由Palincsar于1982年提出。[3]基于“三代入”模式的课程设计,是在大学生军事课程设计中的交互式教学方法,使用我军优秀战例,运用军事情境重现代入战场建筑解构,使用土木工程专业设计能力代入战场军事目标的重新制作,以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专业动手能力来理解军事理论,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升自身军事理论课程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同时,“三代入”模式也是一种情境教学模式,其通过精心营造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在切身参与、互动融入、情感体验中更自觉地激发学习热情、构建知识体系,完成对感性的现象问题上升为理论的本质问题的过程。这与军事理论教学重情感培养、重价值观塑造、重军事素养培育的内在教学指向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将其引入军事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广泛的推广价值。[1]该课程设计特征如下:(1)多样性。“三代入”模式是一个多样的丰富的课程设计,包含当下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我军优秀战例资源,利用当下青年人对军事电影和军事游戏等军事情景资源的喜爱,抓住大学生的兴趣点,从大多数受教育者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2)互动性。在“三代入”课程设计中,每个环节紧密结合,军事课程中的经典战斗镜头将融合使用光、视像、实物和科学实验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让受教育者得到全方位的互动体验,促进受教育者提升军事课程学习兴趣,对特定军事问题加深理解和研究。(3)针对性。在“三代入”课程模式下,所有的“代入”模式都是针对军事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来进行设计的,具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在训练时比较专注解决问题,是非常贴近专业实践的学习方式。

之所以考虑这种模式的课程设计,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当今大学生对军事课程学习意愿不强。当今大学生存在军事课程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感到学生兴趣不强,学习热情不高,这主要因为该门课程讲授的内容和自身专业结合较少,学生感到军事、军人和国防离自己较远,没有亲近感,尤其是现在的工科类大学生,有一部分对历史研究较少,不能很好地理解军事活动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学生的学习动力没有提升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激发出来。笔者作为兼任军事理论课教师,感到这门课是弘扬爱国精神、培养军民鱼水情和加强大学生军事素养的必修课程。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有责任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地维护军人形象、拥护国家国防建设和树立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决心。

二是军事课程需要和专业课程融合发展。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土木工程类的工科大学生尤其明显,他们热爱建造,喜欢创新,同时,他们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喜欢画面艳丽、层次丰富、可玩性高的互动游戏,喜欢观看可视化的互联网材料,喜欢扮演一些和自己不相关的职业角色。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改革大学生军事课程设计中,应该结合一些大学生特有的兴趣点,从而达到“兴趣使然、水到渠成”的效果。在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认知学习中,包括工程力学等课程,尤其以力学构造最为擅长,在专业课教授过程中,学生就进行模型结构制作训练,在军事理论课授课中,笔者认为,通過模拟一个战斗场景,如董存瑞炸碉堡的战斗画面,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纸板和粘合剂完成一个桥型碉堡的构建,同时,通过模拟爆炸物的放置来还原当时董存瑞的英勇事迹,通过专业制作还原了历史战争画面,也让学生把这个记忆深深刻在心中。

三是军事课程设计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大学的军事课程,基本为大班课,学生人数多,授课以PPT为基本表现方式。内容单一,我们通过选取一段军事战例,让学生模仿,重现历史军事画面,从而达到入脑入心,笔者曾经参观过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展览馆,见到抗大学生在简陋的窑洞开展学习,在石板石凳上展开讨论,这都是珍贵素材。用优秀战例代入,切入“00后”学生的兴趣点,用专业优势代入,寻找专业和军事的契合点,把他们的专业课程和军事理论、军事历史和军事战役相结合,巩固了专业知识。用情景重现代入,再现了军事历史情境,还原了工程建造在军事战役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三代入”机制,试图在大学生中创造不少现代军迷,让军事理论课程不再枯燥乏味,进而提升军事理论课的含金量。

四是军事理论课要注意考虑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军事理论课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要充分考虑各类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点,充分了解学生对不同军事战例的感受,选出适合的优秀战例素材和创作素材。科学分析不同学生的情感和视觉爱好,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代入”模式设计。

二、基于“三代入”的模式课程设计案例

基于“三代入”模式的军事课程设计,区别于传统课程设计模式,突出受教育者的多视角互动性和专业融合型,也重点针对土木工程类大学生进行了针对性设计,突出了专业对口,也重点强调学习过程中教育者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加强对课程的把控,因此,其课程设计实施流程包括选定“代入”内容、构建“三代入”模型流程、形成课业成果等三个环节。

(一)选定代入内容

2021年是纪念抗美援朝71周年,近期拍摄了不少抗美援朝的电影和电视剧,军事理论课程要紧贴网络热点和人民关注,选取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保卫清川江大桥的经典战例。清川江大桥,是朝鲜北部重要的交通要塞,更是连接抗美援朝战争前线和后方的主动脉。为了切断这条主动脉,美军先后派出多架飞机对大桥轮番轰炸。志愿军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接到了抢修清川江大桥的命令,提出了一个搭钢轨浮桥的办法。他们先后搭浮桥数次,最后终于创造出修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钢轨架浮桥,给桥梁两岸铺平了道路,使中断的清川江大桥胜利通车,保证了前方军需物资的供应。

(二)构建“三代入”模型流程

笔者讲授的军事课程面向土木工程类学生,有180人左右,按照宿舍分组,每个宿舍8人,可分为23组,先选取10组作为先行试点。每组设大组长1人,每个大组设3个小组,小组长3人。一组为资料组,二组为手工组,三组为演示组,由大组长协调从资料收集、模型制作到演示内容。用“三代入”模式开展学习研讨和课程实践,在组内形成统一思路,每组用相同的竹片、绑带和胶水作为原材料,制作一个桥梁模型。按照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要求,对搭建好的桥梁模型上面放置重物进行承重实验,最终承重最大的桥梁模型所在组作为优胜组,由优胜组成员讲述清川江大桥保卫战的历史故事,PPT展示该组之前收集的战例资料,在考验他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更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学习和掌握。

受教育者按照课程设计环节,可以按照教育者给定的代入内容选项中进行选择,也可根据受教育者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自行选定代入内容。所选内容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在军事历史中比较著名的我军优秀战例,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切不可随意选择难度较高、场景复杂的内容,也不可选择历史争议较大、在军事历史过程中没有定论的模糊内容。

(三)形成课业成果

通过前期收集战例资料、划定建模内容、准备图纸,到中期桥梁模型制作,到后期的承重演示和优胜组军事历史故事回顾等环节,可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从触觉、听觉、视觉各个环节全身心投入军事理论课学习中的效果。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邀请土木工程专业老师进行模型制作指导,把部分结构力学大赛的比赛规则引入军事课程模型制作和实验环节。所做的模型由于要进行承重演示,所以无法保存,我们将每个模型拍照保存,并用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启动“军事理论代入启蒙计划”,挑选优秀的大学生到中小学开展展演活动,推广“三代入”模式,让中小学生在大学生的带动下,从小认识历史,了解我军优秀战例,营造拥军爱军的良好氛围。

三、“三代入”模式的不足

笔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三代入”模式也存在不足,一是学生的兴趣点不尽相同,男生和女生的兴趣点、南方和北方学生的兴趣点都有差别,虽然课前已经给他们提供了不同的战例素材挑选,还是有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学生反馈战例复杂,难以展示。二是模型制作时间长,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专业功底较差,做出的模型质量参差不齐,展示和实验效果无法保证。许多学生只是当了“看客”,没有真正融入战例展示环节中。三是小组宣讲效果不明显,由于军事理论课多为大一新生主修,所以学生还不能自如表述展示内容和我军优秀战例,不能做到声情并茂,无法体会革命前辈浴血杀敌的英勇场面,影响课堂展示效果。四是军事理论课课时量少,还需要教授其他内容,可供实践和“代入”的机会不多,不能达到持续引导、强化教育的目的。

四、发挥专业优势,打造符合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喜爱的军事理论课程

笔者认为,打造符合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喜爱的军事理论课程,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军人荣誉感。如果只有理论介绍,对于很多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内容枯燥难懂。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从教书育人的根本出发,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一定要把对军事理论课的重视落到实处。[4]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军事理论教学必须聚力实现抽象思维与感性材料的融合、理论观点与时代演变的贴合以及教学模式和学生需求的契合。[1]通过“三代入”模式,将我军优秀战例、专业优势和情景再现相结合,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最擅长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提升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學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学生对我国国防事业的兴趣和信心,增强爱军、拥军和参军热情,为下一步的军事训练和未来专业兴趣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对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伟超,侯春牧.情景教学法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269-271.

[2]陈萌.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谈军事理论课课程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6(68):226-229,232.

[3]陈有英.交互式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7):149-150.

[4]葛鹏.盐城红色文化资源在军事理论课中的运用: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2):92-93.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理论课课程设计军事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