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课程视域下的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探索

2022-03-01吕凤勇赵芳董智广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课程思政

吕凤勇 赵芳 董智广

[摘           要]  在高校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不仅需要全面、深入、系统地总结和梳理专业课程的知识框架和知识要点,以及将深奥的理论知识简单化,更需要将与知识框架或知识点相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理论知识框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高等热力学与传热学和汽轮机原理等专业课程的特点出发,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个理论知识点,如何在专业课程视域下达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素养;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013-0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家的高水平全面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复合型人才,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高质量生活,同时也进一步维护我们的大国尊严,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不受威胁。因此,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样才能保证为国家的全面发展提供合格人才,才能保证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当下一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政治信仰迷茫、毫无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扭曲、缺乏社会责任感、学习意识淡薄、毫无艰苦奋斗精神和心理素质不佳等问题。

因此,为了提升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和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奋斗精神,国家相关部门协同教育部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群体的教育培养方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定位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论述,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在专业基础课程视域下的课程思政融合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创新和变革,让课程思政内容更“接地气”,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潜意识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国家科技发展进程中涌现的功勋科研人员的案例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过硬政治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的高层次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一、破除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的不当教育理念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看出德育的重要性,思想道德素养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根基,也是一切的基础,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未来可以达到的高度,因此培养和熏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情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大学生,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

目前高校一些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教师只教授专业知识,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等德育方面的内容,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形成一道鸿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割裂,没有将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与爱党、爱国和奉献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合,而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高等教育教学的讲话中明确强调过,专业理论知识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式,坚持把思政元素在专业理论课程中加以改进并加强,提升思政教育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每一门专业理论课程的授课老师都需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要让专业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与思政教育同步同轨道,使专业理论课程与思政元素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与此同时,专业理论课程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教学理念,明确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知识教育中,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渗透和融入与专业知识相关联的思政元素,让枯燥乏味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形象、生动,使得专业知识脉络和构架有“血”有“肉”,让专业知识课程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更具有魔性,消除沉寂刻板的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二、提高专业理论课程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非常神圣的使命,教师要承担起大学生健康、协调、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人生规划引路人的责任。高校教师自身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做到教书和育人协调统一,坚持以身作则、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学术研究,深耕专业理论课程知识和课程思政相统一,坚持学术研究和爱国、敬业、奉献相统一。

对于高等热力学与传热学和汽轮机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由于這些专业课程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专业授课教师首先需要学好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专业知识的系统框架、各个知识点的科学原理与相应知识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这些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将每个知识点的科学原理与日常生活中体现该科学原理的各种相关现象进行关联,做到对每个知识点烂熟于心,将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让学生能够迅速吸收专业理论知识。

与此同时,专业授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才有利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入。专业理论课教师需要学习党的发展史,这是坚持、发展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授课教师需要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了解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辉煌成就,传承和延续中华文化的基因,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红色基因是传承和连接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核心,承载了厚重的新中国发展史。为了达到课程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有机融入,就需要授课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熟悉并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学习强国App等渠道广泛涉猎时事政治的发展方向,准确把握中国各阶段的发展进程和特点,之后将这些思政内容进行提炼,根据专业课程的具体授课内容和特点针对性地融入与知识点相关的思政元素,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厘清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高等热力学与传热学和汽轮机原理等专业课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在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这些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科学理论都源于近几个世纪欧美科学家的研究,但我们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奋勇直追,派出大量留学生赴欧美学习先进的科学理念,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为我国的国防以及现代化建设付出了毕生心血,比如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克服重重困难回国后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我国的科技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变化过程。对于今天的中国,我们在诸多领域的科学技术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授课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强调我国的先进科技水平。

高等熱力学与传热学和汽轮机原理等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就是在授课过程中有机融入国内相关理论和技术的领先优势,以及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的光辉事迹,突出这些杰出科学家为国家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这些关键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在国家发展历程中的巨大作用,进一步融入爱党、爱国和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并肩负起自己在国家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通过一个个知识点所涵盖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与科技进步以及科学家奉献精神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让学生从中受益,受到启迪。

四、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

高校课堂的课程思政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结合学校、专业以及专业理论课程自身的特点,从国家政治认同感、国家意志、思想品德修养和人格培养、学术意愿、人生规划和专业理论几个层面进行价值引领。课程思政的关键核心是最大限度发挥专业理论课程的育人作用,需要深入挖掘专业理论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理论知识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等各种途径协调育人的课堂教育教学平台,需要构建和形成专业理论课程教师与学生全面参与的全方位课堂教学育人体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在规定的专业理论课程的知识框架内实施,专业理论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和内容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只需要做到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相连,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元素即可。课程思政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学习、认同和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认同和接受专业理论课程的科学理论,把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转化为信念、信仰和追求,形成优良品德。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要求十分明确,专业理论课程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学生作为接受群体发挥主体作用。由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是在专业课程教育的范围内实施的,因此思政元素的融入会受到理论课程本身及学时的限制,所以课程思政只占总体课堂教育教学的一小部分,并不能像思想政治课程那样全面展开,这就需要专业理论课程教师对思政元素进行提炼和优化。

为了能够进行全面系统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需要将高等热力学与传热学和汽轮机原理等专业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各个相关环节进行全面评估和系统总结,突出专业课程自身的理论系统性,同时强调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与知识点相关的具体实例,比如同高等热力学与传热学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例子,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在火箭和导弹领域的研究提升了一个层次,促进我国在空气动力学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使得空气动力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还可以引入中国汽轮机的发展历程,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三大汽轮机厂,逐步开发出先进的国产汽轮机,打破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地位,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智能制造能力,一步步攻克和打破国外的“卡脖子”技术,为我国的科技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融入这些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也能够更好地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融入的案例需要切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核心和要点,形成深入、系统和完整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在专业知识课程教育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教育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热力学与传热学和汽轮机原理等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不仅需要将专业知识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的梳理,将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还需要根据知识点本身的特点融入有针对性的思政元素,寻找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最佳契合点,通过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有机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潜意识中激发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并肩负起国家、社会和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最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和思想道德素养过硬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14.

[2]王树文.基于课程思政的电路电气控制课改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7):94-95.

[3]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N].光明日报,2019-03-27.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课程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