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室精细化管理研究

2022-03-01赵玉莲孙远路任甜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教研室精细化

赵玉莲 孙远路 任甜甜

[摘           要]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其核心内涵是精细、精益和标准化。管理学教研室作为基层管理单位,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提升管理效能”为核心,通过采取健全教研室组织架构、明晰教研室管理制度和培塑教研室精细文化等措施,提升教研室管理水平,确保教研室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精细化管理;教研室;管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082-03

2015年11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的过程中,必须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军队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凸显了精细化管理在推进军事管理革命、提升军事管理效益中的重要作用。军队院校中的各个教研室作为军队基层单位,必须牢牢树立“为战抓教”理念,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提升教研室管理效能。

一、管理学教研室简介

管理学教研室成立于2017年12月,由大学三个不同学院但专业比较相近的3个教研室合并成立。新成立的教研室中教员的年龄、教龄和职称等分布相对比较合理。教研室目前主要承担着現职军官任职培训、文职人员培训、本科和研究生等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等,教员数量众多、工作量饱满。

二、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概念最早是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于1911年提出来的,他认为精细化管理是遵循事物发展运动的规律,通过运用经济、优化的手段和方法实现对事物运行过程的把握,其核心思想是精细、精益和标准化。后来该理念由丰田公司将其发扬光大,并被成功运用到企业领域。到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从企业领域扩展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管理领域的一种重要理念和方法。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使管理更加严谨科学、务实高效的管理方式。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可以这么说,“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所谓精细化管理是指在组织管理中,通过科学研究和反复实践总结,在对工作(任务)目标、程序、方法等细致、精准、量化掌控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案,并将其程序化、标准化、固定化。精细化管理强调在对组织运行全流程全要素准确细致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寻求最佳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对于教研室而言,就要求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教研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将管理规则和要求系统化,做到工作实而细、精而严。

(二)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更是一种与传统的经验式、粗放式管理相对应、可操作性很强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化粗为细

在粗放式管理中,管理者对组织运行的管理是粗线条的,对末端的执行情况管理者往往是泛泛地提要求,其对实际情况并无精确细致的了解。而精细化管理强调在细节、在组织运行的末端把程序、方法搞细。管理层力求对组织生产或运行的各个层面,包括末端执行的情况,有非常细致、精确的了解。

2.变放为精

粗放式管理的“放”字是放手、甩手的意思。因为对组织生产或运行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对末端执行情况没有细致、精确的了解。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上级对下级的工作往往采取放手、甩手的方法,即使有指导也多为经验性的。而在精细化管理中,“精”是精华、最佳的意思。通过对工作过程精确、细致的把握,找到此类工作最佳的程序和方法,固化下来作为未来类似工作的模板,后人即可作为工作的指南,避免无意义的简单错误和尝试,也使创新改进有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3.化随意为标准

在粗放的经验式的管理模式下,管理层对一线工作的管理往往是粗线条的、随意的,具体活动由执行人自己去揣摩把握。而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一线基层的大部分工作基本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形成标准的程序和方法,组织成员严格执行。“事事有程序,处处有标准”,大家都按照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做即可。

三、教研室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动因

(一)教研室人员构成复杂

教研室因为是由原来三个不同单位合并成立的,人员数量众多、人员构成较复杂,既有现役军人、文职人员,又有工勤人员,既有专家、教授,又有年轻的讲师和助教。如何调动众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教研室工作顺利开展,对教研室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教研室教学任务变化

教研室成立之前的三个单位,除一个单位外其他两个单位的教学任务主要都是围绕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展开的。自从新教研室成立后,教学任务转变为以任职培训为重点。教研室承担的任职培训包括各个层次,既有初级培训、中级培训,又有士官培训和文职人员培训等。每一个层次的教学培训都是按照模块化、专题化方式展开;每一门课程都是由若干个教员按照不同专题承担课程。这对课程的前后衔接顺序和内容的整体统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教研室日常管理粗放

由于是新组建的单位,教研室在日常管理职责、管理标准、管理流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管理粗放问题。此外,教研室还存在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人员出差频次高、安全保密隐患多等现实复杂问题,迫切需要教研室采用全新的管理方法提高教研室管理效能。

四、教研室提升管理效能、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教研室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提升效能为核心,不断进行试点探索、总结经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一)坚持以“提升管理效能”为核心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也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教研室实施精细化管理紧紧围绕“提升管理效能”这一核心,通过规范教研室秩序,增强教员教学科研能力,最终提升教研室服务部队、备战打仗的能力。

在促进精细化管理实施之前,教研室在系领导的支持下,一方面在支委成员内部统一了思想,教研室开展精细化管理,支委成员的决策和带头作用十分重要。为此,教研室首先组织支委成员学习现代精细化管理理论,领会其中的内涵要义。从思想上认识到,要提高教研室管理效能,就必须放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推行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在教研室内部,积极寻求专家、教授的支持,同时普及精细化管理知识,使教研室成员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大家对这一先进管理理念有较深入的理解,为教研室推行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二)坚持四个原则

为有效提升教研室管理效能,教研室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坚持“实、精、细、严”四大原则。

所谓“实”主要是指教研室在实际的日常行政管理过程中,一方面不断查漏补缺、推陈出新,完善教研室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教研室规则合理、制度公正、信息公开。目的是在总结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混乱事情规范化”。例如针对教研室公差勤务较多的现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出台了教研室层面的公差勤务制度。其中一条规定:公差勤务累积到一定数量可以减少值班天数,从而有效调动了年轻教员参与公差勤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研室努力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承诺不弄虚招、花招,而是沉下心来踏踏实实为大家提供服务,在教研室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保每一名教员的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

所谓“精”主要是指教研室在教学科研方面要求大家遵循“三尺讲台守初心、科研创新无止境”的原则。在教学方面强调言传,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在科研方面强调身教,追求极致、勇于创新,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努力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为此,教研室专门成立了3个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学科研小组,一方面充分发挥专家教授理论功底扎实、科研经验丰富的优势,提升整个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强化专家教授对年轻教员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充实教研室教学科研人才储备。

所谓“细”主要是指教研室在人员管理方面要做到耐心细致。教研室在党小组内专门成立“爱心小组”,一方面把政治觉悟高、思想基础好、群众威信高、会做思想工作的同志选配到小组里,主要负责做好小组内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教研室每月都会深入结合形势分析与个别人摸排工作,通过发挥爱心小组的作用,着力抓好人员心理波动辨识及危机干预处置等各项工作。

所谓“严”主要是指教研室在安全保密方面一般都按照最严格的安全保密标准执行。安全保密无小事,一旦出事后患无穷。教研室人多事杂,人员出差频率高,涉密文件、资料、载体数量众多,如果没有一套严格的安全保密制度“保驾护航”,早晚会出问题。因此,教研室专门设置安全管理员,在人员出差、节假日等时间提醒每一个人都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安全保密要求,同时定期按照相关要求对教研室人员所属资料、设备等进行安全保密检查。此外,在如今人手一部手机甚至手不离机的情况下,针对手机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教研室领导每周都会在会议时间专门强调并提醒大家注意:手机里存储的照片、短信、微信和QQ等内容绝对不能违规违纪;在特殊的办公地点、会议场所等不允许携带手机;不能在办公场所开通手机热点,更不允许连接涉密设备等,从而确保教研室安全稳定发展。

(三)保障措施

从2018年3月开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教研室在内部试推行了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实、精、细、严”原则的指导下,对教研室日常行政、教学科研、人员管理和安全保密建设四个主要模块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整合,不断在管理职责、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精细化管理探索研究。

1.健全教研室组织架构

教研室党支部是教研室的领导核心。教研室党支部坚持干事先立标、议事先议政的原则,坚决反对个人自由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在系党委的领导下,教研室进一步健全了相应的组织架构,共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教研室党支部,包括教研室领导及支委,每一名同志都有具体的分工。第二层是教研室党支部内设若干党小组,党小组设组长、副组长各一名。党小组具体负责所属党员的思想心理、教育管理、评价服务等。要求党小组组长、副组长的工作要融于日常、积极主动,多关心、多谈心、多了解情况。党小组工作的重点是“人”,而不是“事”。教研室日常管理仍为教研室领导、值班员到所属人员的路径。第三层是教研室全体成员。

此外,教研室还指定专人负责宣传报道工作,负责人除了提醒相关参与负责人和团队小组撰写宣传报道稿外,还会着重报道教研室重要的政工纪检、教学科研、服务部队等活动。

2.完善教研室管理制度

教研室人多事杂,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还必须完成政治、紀检、财务、安全防线保密和各种公差勤务等工作。为了确保教研室各项工作顺利、稳妥开展,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经教研室支部研究决定,相继规范并出台了《教研室党小组负责人管理规定》《教研室课程负责人管理规定》《教研室值班人员工作管理规定》《教研室公差勤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规定。教研室各项工作日趋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

3.培塑教研室精细文化

文化是观念、态度、道德、修养、品行、知识和能力等深层的人文因素的总和。短期管理靠整治、长期管理靠文化。教研室在精细化管理实践中,始终注重精细化管理文化培塑。

(1)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意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也是一种追求效能、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所以,在教研室管理中,重视细节、重视管理的精细化,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意识。教研室精细化管理,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注重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思想意识的培养,并在事事处处中表现出来。

(2)营造精细化管理的氛围。加强教研室文化环境规划布置,使教研室达到“墙上有精细化管理提示,板上有精细化管理标图”“办公设备有安全警示,办公位置有安全警句”等,营造深厚的精细化管理文化氛围。

(3)养成精细化管理的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指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栽得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教研室正是在潜移默化、一点一滴的养成中,培养着广大教员精细化管理的良好习惯。

五、结语

将精细化管理充分运用到教研室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教研室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管理骨干力量不断增强,管理小组日趋精干,教研室连续几年获评大学优秀基层单位。下一步教研室将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夯实教研室管理基础,提升教研室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李锦平.新时代边海防部队管理工作的着力点探析[J].国防,2018(5):77-79.

[2]周秦龙,赖明军.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教育探讨: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7(2):88-92.

[3]董幼鸿,魏筝.超大城市社区安全风险精细化管理路径探索与优化:以上海静安区L街道社區“大脑”建设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20(6):10-21.

[4]于巧华.现代军队精细化管理[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6.

[5]李建勇,谷进军.细节的力量: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精细化管理案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8(5):53-55.

[6]王春法.关于培育科学文化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系论纲[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4):6-16.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教研室精细化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精细化护理实施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走进大山里》
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探讨
中小学教师为什么不热衷科研
小学教师胜任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论职校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