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协同共建的社会工作开放性实验室建设路径探讨

2022-03-01李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6期
关键词:开放性校企实验室

李毅

[摘           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稳步提升,社会工作开放与共享的局面逐渐打开。为有效推进社会工作全面科学性成果的转化,必须构建项目体系,从而把控社会工作的每个协同部分。实验室建设至关重要,相关工作者必须清晰了解其建设脉络。对此进行研究分析,以校企协同共建模式为切入点,对社会工作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策略进行探索。

[关    键   词]  校企共建;协同战略;社会工作;开放性实验室;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073-03

当前社会化程度逐渐加深,各领域都在进行资源整合,促使产业链条延伸,工作环节也更加专业和流程化。也正因此,社会应用人才需要具备对各领域知识、技能掌握的基础能力,并以包容和开放的形态构建各价值内容的融合体系,从而在这一基础上完成创新。实验室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关键途径,有利于应用人才挑选各种有价值的内容和素材,并直接在内部梳理链条框架,完成价值传导流程的创建,以项目建设的形式让工作内容清晰可控,对分工和匹配的各部分资源都有条理和逻辑。学校是培养社会应用人才的最佳途径,理应发挥校企共建的优势,及时跟随实验室建设的趋势,扶持一大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利用校企共建模式搭建开放性实验室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应以给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制订教学目标,但是大多数学校因为注重教学成绩而缺乏全面性考量。社会开放性工作的引入是让学生全面理解社会发展趋势的关键,而搭建实验室则是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多元实践的核心方式。学生只有具备多元技能,才可以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自觉地创新,促进资源板块的深度融合,对学科能力在社会中的应用作出有价值的实践。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目标要求,唯有引入校企共建模式才能借助企业的岗位状况和真实难题,设置出课本之外的实践应用交际情景,学生也才能具备真实的生活体验,从而具备充分的动力在实验室中学习,催生社会责任感;也能借助企业发展成熟的工作经验,对学校挖掘的理论性实验室课程进行深化,让学生对社会开放工作有全面的了解,确定工作项目的流程体系,摆脱学校学习的散漫特点。另外,学校只有构建校企共建模式,才能引入企业的良好资本,从而改变学校管理者主导的方向,确立互相平衡与合作的观念,使学生学习实践的种类丰富多样、形式得到拓展,从而具备开放和包容的特征,真正提升实验室的实践水平。

二、基于校企共建模式的社会工作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全面化的意识,未构建开放、包容的氛围形态

就当前大多数学校培育学生的目标来看,仍然以学校自身的利益为主,对学生各专业的实践成绩作出了具体要求。尽管当前社会对学校学生所需的多元技能有所考量,但是大部分学校并没有与社会完全接轨,而是力求学校发展的稳定,更加注重学生在专业单一知识、技能方面的提升,只看重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参与某一项工作产生的实绩[1]。这些学校对社会工作的认知不深,片面认为社会工作只需机械化地运用所学知识并辅之勤奋,就可以达成目标。还有一些学校并不在意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的能力如何,只需学生在学校学习产生了理论性成果,用来填充学校的事例库。这些学校管理者显然都忽视了对学生未来生存状态的考虑,缺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让学生保留着传统学习的习惯。

因而,在校企共建的过程中,学校没有深入研究,而是简单、随意地选取某一两个不同社会工作领域的企业,让企业负责人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探讨交流,但由于时长较短而且没有真正让学生与企业人员实践探索,学生依旧是被动的,没有产生感悟。学校只是为了营造校企共建的气氛,吸引学生持续学习,让企业按照学校所给的课本教材授课,流于形式化。学校并没有融入企业的资本,即使融入也存在权力不明的情况,不肯听取企业的建议,因此在实验室建设中欠缺长期而科学的考虑,并没有投入资本在实验室建设中,即便有的学校建设了实验室,也没有匹配专业一流的实践导师,造成学生“盲人摸象”的局面。还有的学校虽然建设了实验室,也匹配了专业人员,但是校企共建的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实验室目标体系,帮助学生挖掘各种社会工作的价值元素,并分别帮助学生梳理实践任务,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自主搭建。但是学校并没有真正去做,缺乏对实践项目的挖掘,在创新能力的培训上欠缺综合考虑,也没有建立评价体系,这种实践是不准确的。实验室应该是开放而包容的,因此在接收价值信息和共享实践内容方面应该给予支持。但是学校仅仅封闭实验室,让学生局限于内部检索数据,难以提升学生的水平。

(二)未創建科学的目标体系,难以使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

校企合作层次较浅。由于以基本专业实践为实操课程开发的主体多是高职技术院校,而这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多停留在学生实习及就业、企业员工技能鉴定与培训等方面,在企业项目领域的合作较少,校企共建专业等实际的深层次合作迟迟难以向纵深方向开展。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学校的顶层设计,需要政府部门制定配套政策来激励企业积极参与职教,学校单一的努力效果并不明显。另外,在其他学校的实验室开发中,虽然扩大了教学比例和教学规模,但是并没有清晰地为学生制订每一阶段不同的发展目标,而是让所有学生按照一套标准学习实验室的实践课程。虽然这些实验室的实践课程都含有各种社会工作的应用精髓,也为学生做出了指导,但是学生难以获得感悟,往往觉得繁重而缺乏动力。在一些实操过程中虽然有人指导,但是因为学生较多,而实训又更加重视学生自我摸索的能力,因而节奏过快,学生很难全面掌握。无论是普通本科院校还是职业院校,个性化与社会化结合都存在不够的状态,要么过于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室的实训科目,却没有搭建合作交流的渠道;要么过于注重社会化的体验,让所有学生围绕大部分的科研课题展开研究,对学生的学习规律不够尊重。

三、基于校企共建模式的社会工作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策略

(一)深化研究平台模式,构建网格化覆盖区域体系

社会化的形态是开放而包容的,旨在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组建成有价值的整体,发挥着局部联系整体的优势,学校必须理清校企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本,借助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面的优质资源,为学生搭建专业的孵化基地和实践平台。学校作为行为主体,应该将实验室平台建设的选址、项目设计材料以及课程方案等预制,和企业一同完成每期教学的内容,让政府提供实验室创建的目标导向建议,以当地创新产业的推进为主要方向,吸引各种具有创新潜质的企业加入,分批给学生授课,让学生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完成任务并评比实践[2]。校企协同育人实施的基础是构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利益关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校企协同创新育人平台。开放性实验题目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在各类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了解社会需求及企业发展动态,将企业调研及企业在工程实践中涉及的问题集中起来,建立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涵盖企业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等。教师根据这个数据库制定开放性实验题目,学生完成项目也就等同于在解决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开放性实验还可以将创业能力教育与实验项目相结合,通过创业项目的设计聚拢具有创业兴趣的优秀人才,发掘未来的精英和潜力人才。

(二)构建技术中心管理体制

创新校企协作运行机制,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学生开展开放性实验工作不一定要局限在学校的实验室,一些开放性实验项目因为学校实验场所的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开展,而企业又不能在学校建立对应的实训场所。对于这些项目,校企可以做相應的协调,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把开放性实验场所安排在企业的科研研究所、生产车间等部门,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引下完成部分项目内容。

(三)立足区域产业发展,组建协同创新技术中心

学校必须和企业一同制订区域产业的种子计划,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除了将实验室作为实践基地外,在平常的专业教学中也可以发挥实验室的优势,让学生根据实验室中匹配的社会工作数据选择一项作为日常教学专业的辅助工作,在日常学习中创新成果,延伸产业链条,从而提升学生全面性的发展水平[3]。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提升技术化改革水平,全面开阔教学视野

虽然校企共建的模式引入后,相关学校能够在建设实验室后开发出有价值的课程目标体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学生长期处于随意学习的阶段,因此很难及时调整过来。即便构建了思维目标体系,并且帮助学生搭建实践渠道,学生如果不自觉地参与实践学习,也很难在实验室产生研究成果[4]。因此,学校也需要渲染大学生的行为文化,而最直接的是结合学科特点,和企业共同开发社会志愿活动,让学生能够融入各自所学的专业知识,从中收获助人的快乐,在此过程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催生提升学习水平的需求。因而,校企共建要对专业课程的审美情趣进行有机融入,使学生能够在根本意义上从学习中获得陶冶。同样,在实验室建设中,校企共建所开发的组织形式与实践活动也不能偏理性,即便是让学生以科学的脉络和逻辑在实验室开展研究,也应该借助微机实验室的数据技术,将每次实践的课题设置为导入式,能让学生在汲取精神养料后再开展实践,才能缩短学生适应的时间。

许多学校因为课程设置过于粗放,专业课程与实验室实践的课程内容存在壁垒,学生很难融会贯通。因此,学校管理者需要开发出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实践课程放在前,学科课程放在后,跟随实践课程开发新的专业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有效衔接价值内容。同样,在实践形式上,可以应用沙盘、科技类模型产品等让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另外,在校企共建模式下的实验室开发中,很多学校欠缺对学生沟通与协调能力的考量,毕竟当今社会是社会化逐步加深的阶段,更加考验学生能够将多种技能融合的能力。因而需要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收获更多价值,因而为了激发学生自主竞争与合作交流的形态,除了以项目课题为探究形式外,还应该分别基于每位学生实验室应用的优缺点为他们挑选伙伴,制订学生的职业规划,双管齐下。先让学生与搭档一起在生活实践中参与课题合作,然后实验室不同专业的所有学生一起切磋,让学生之间充满学习的活力,具备竞争比拼的气氛。学校需要帮助构建信息共享和交流的机制,让不同学生能够熟悉合作交流所使用的工具,并且能够自主进入网络图书馆搜寻知识,另外还可以定期开放实验室,促进学生互相合作。

(五)了解企业需求,深化开放实验室的层次

学校必须和企业一起对实验室内部的层次进行规划,不单单要对实验室内部的课程比例和内容进行完善,还要对实验室内部的实践课题设置层次,由低到高,让学生顺着种子计划顺利进入下一层实验室。当学生形成合作共享的良好形态后,他们再被实验室内部设计的内容所吸引,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投入热情。学校需要和企业共建开放实验室,挑选企业产品开发过程中合适的开发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践项目。企业开发人员和指导教师适当指导,做好产品开发过程引导,让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开发工作,锻炼学生设计及操作的规范化程序化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提高工程素养[5]。学校还可以聘请国外著名大学教授进课堂教学,助力协同育人。联合国外的著名高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交流借鉴国外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结合现行培养模式及实际条件,综合提升育人水平,与之形成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优势互补、项目共建、成果共享、利益共赢的人才培养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实践效率,帮助学生梳理实践的目标,将实践各环节细化,进行系统学习,收获实践价值[6]。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各经济领域产业融合加快,对社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校教育阶段,必须立足实际情况,构建校企共建模式,开发开放的实验室形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金凤.社会工作阶梯式实习机制实践探索[J].黑龙江科学,2021,12(3):14-17.

[2]霍晓丽,黄恋婷.社会工作专业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以GC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 5(1):41-43.

[3]臧其胜.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平台建构:基于区块链技术嵌入视角[J].社会福利(理论版),2020(9):3-10.

[4]谢俊贵.SIAL理念指导下的社会工作实战平台建设:基于广州大学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实践[J].社会创新研究,2020(1):212-221.

[5]金碧华.职业化导向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大众文艺,2020(7):243-244.

[6]刘宜君.“互联网+”时代社会工作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18(11):54,58-60.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开放性校企实验室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