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参与农村留守儿童支教的探索与研究

2022-03-01王冬梅刘艳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6期
关键词:支教医学生儿童

王冬梅 刘艳丽

[摘           要]  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投身支教,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爱心陪伴、教育帮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结合湖北医药学院“星火筑梦”社会实践队连续三年的支教服务经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亲子陪伴不足、心理关注不够、教育水平不高、社会关注不够等教育现状,结合医学生的专业优势,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留守儿童发展规律和健康成长的支教课程,建立完善的支教课程体系,以此为高校开展短期支教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  农村留守儿童;支教;课程体系;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025-03

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将“农村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务工,受工作不稳定、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老家交由老人监护照料,由此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超过6100万,约占农村儿童的40%,占全国儿童的22%。人口流动、城镇化带来的农村留守问题不容忽视,留守儿童群体在教育、健康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已引起政府、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要发挥群团组织关爱服务优势,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2019年4月,湖北医药学院成立“星火筑梦”社会实践队,从2019年到2020年,连续两年对口帮扶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君安希望小学的3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展开線上线下多种途径的公益支教活动。2021年,受特殊情况的影响,“星火筑梦”团队的大学生,各自返乡对家乡留守儿童展开爱心陪伴、教育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团队结合医学生的专业优势,积极探索研究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教课程,目前已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支教课程体系。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

(一)亲子陪伴不足

在农村或偏远地区,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后,子女交由祖父母照顾或托养给其他人,监护人多半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完成孩子基本的生活保障,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亲子间的互动交流。根据实践队走访了解的情况,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一年回家1~2次,少部分父母2~3年回家一次,且回家后停留的时间较短。另外,外出务工的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系缺失,根据家庭随访了解的情况,有半数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跟孩子联系一次,有1/4的父母几个月或者半年与孩子联系一次,还有1/4的父母甚至长年累月没有联系孩子了。

(二)心理关注不足

父母与孩子长期不联系,孩子无法得到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来自父母的呵护与关爱,家长无法了解孩子心理和思想上的变化与诉求,导致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维系不足。而隔代监护或他人监护难免出现教育上的隔阂,很多也只能满足孩子成长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个教育极端:对孩子过分宠溺,很多留守儿童从小就娇生惯养。加之一些家长觉得对孩子照顾不周,有愧于孩子,为了尽可能补偿他们,会无原则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导致很多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心灵成长变得越来越空虚,一步步将孩子推向成长极端。也有一些监护人对孩子心理层面并不关心,对孩子成长持放任态度,导致孩子从小好逸恶劳、乱花钱、浪费奢侈、虚荣攀比。很多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导致他们不愿与外界接触或者接触较少,表现出自我封闭、行为孤僻、自私冷漠、自卑抑郁等,有的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教育水平不足

一些乡村学校地处偏僻,类似“星火筑梦”实践队对口的十堰市郧阳革命老区南化塘镇君安希望小学,就坐落在偏僻、边远的大山区,周边村落距离街道集市至少十几公里,距离县城百余里,山路崎岖,交通条件极其不便。学校所处位置限制了学校的硬件发展。教学设施不足,多媒体教室少,网络不互通;学生宿舍居住环境较差,学校食堂食材不多,孩子们每日营养跟不上;学校资金欠缺,师资严重不足,老师需要身兼数职,无暇顾及教学。农村留守儿童相比于大多数城区孩子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可能在接受学前教育之前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外出务工的家长对孩子教育过问较少,一些留守儿童在学校上课思想不集中,回到家爷爷奶奶也不能给孩子作业提供帮助。很多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也就随之降低。学校老师面对多个留守儿童,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有限。很多成绩差的孩子因为监护人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接受更多的是斥责与训导,得不到老师与家长的关心,很多留守儿童就出现叛逆期,更有甚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四)社会关注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要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学校、家庭、社区、政府等方面的协调合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但是目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媒体聚焦宣传的力度也不足,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在很多偏远地区,地方辖制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井然有序,依然存在街头“问题少年”,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管制,很多留守儿童遭遇敲诈勒索、以大欺小、校园暴力等事件,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部分留守儿童缺乏家庭陪伴与教育,从小片面追求虚荣与利益,对家人、朋友、社会失去了关心与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小小年纪染上偷盗、抽烟酗酒、打架斗殴等恶习;还有的孩子因成绩差,进取心不强,逐渐逃学、辍学,过早进入了社会。

二、医学生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的必要性

(一)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进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时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及工作者以新时代为依托,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践行雷锋事迹。基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教育强国战略的号召,大学生以斗志昂扬的青春朝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主动便利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教育服务,有效建立全方位的线上线下支教网络,指引大学生坚定信念跟党走。

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支教,自愿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服务社会、帮助他人。通过参与支教,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奉献与爱心对青年大学生及受支援的山区儿童价值观的形成均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在参与支教的同时,自身的责任感、工作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对中国国情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人文教育,比课堂教学更为直接与感性,通过参与支教,医学生能真正领会到人文精神的精髓,深刻理解“仁心 仁爱 仁术”的内涵,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此外,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巩固、熟练与提升,未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习得的医学知识才能真正为百姓服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要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更加认识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苦练技能的强烈动力,增强他们学习医学知识的紧迫感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以湖北医药学院“星火筑梦”社会实践队为例,为农村留守儿童开设支教课程的探索研究

(一)思政课堂

让留守儿童的心中从小播下爱国的种子,在国旗下茁壮成长,引导他们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让他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艰辛历程,感悟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目标,“星火筑梦”社会实践队特别开设思政教育系列课堂,如时事政治、红色精神、军旅文化、法律知识科普等。通过带领留守儿童瞻仰烈士陵园,讲授红色经典故事、红色革命历史,让孩子们感受革命先辈们以国为重、舍身忘我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红色思想深植少年心中。通过带领留守儿童到当地养老院奉献爱心,积极推行“助人自助”的理念,引导他们在接受帮扶的同时,认清现状,重拾自信,自强自立,努力学习,通过参与到帮助别人的队伍中,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和感恩回报的价值感。

(二)医学课堂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不断增加,我国农村医疗条件与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缓解,比如:农村医疗体系仍缺乏专业高水平的医务人员、总体医疗水平偏低等。湖北医药学院“星火筑梦“社会实践队以“发扬奉献精神,全心全意帮扶留守儿童”为目标,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色,为当地留守儿童普及常用的医疗急救和健康知识科普,如心肺复苏CPR、气道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急救如止血固定包扎技能、正确洗手法、爱眼护眼、爱护口腔牙齿等实用型医学课程,因地制宜地为守护留守儿童健康提供专业服务。

(三)兴趣拓展课堂

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学生各类兴趣拓展的课程开设相对滞后,成为目前学校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湖北医药学院“星火筑梦“项目,通过为留守儿童开设丰富多彩的趣味课堂,如国学经典、趣味语数英、音乐、美术、舞蹈、球类、手工、书法、棋艺、科学小实验、配音模仿秀等多种兴趣班课程,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提升孩子在素质能力、审美、艺术等方面的潜能,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爱,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引导他们正确排解压力、释放情绪、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为孩子健康成长注入一份心灵的启迪,以此改善当地学校因教师资源有限,缺乏素质教育课程的问题。

(四)心理及安全课堂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在行为习惯、性格养成、人际交往上容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由于亲子陪伴不足,留守儿童多数心理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性格表现柔弱内向、敏感脆弱、自卑孤僻、缺乏自信,容易产生焦虑、悲观、逆反、偏激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学习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业困难;人际交往上内心封闭,寡言沉默,不善于沟通;行为方面因缺乏有效管教,容易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等现象,严重者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误入歧途。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据公安部的调查,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针对目前留守儿童存在的这些问题,“星火筑梦”社会实践队设计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及安全课堂:如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禁毒知识小课堂、防火防电防溺水、交通安全不能少、明白两性学说“不”、校园网络护童心,远离暴力防诱惑等专项课程,深受当地孩子们喜爱,为缓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增强安全意识,做出了积极预案。

四、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三年来,湖北医药学院“星火筑梦”社会实践队坚持以项目促品牌,以结对促服务,以阵地促常态,坚持为当地农村留守儿童做实事,大学生志愿者们从思政文化、医学课堂、兴趣拓展课堂、心理及安全课堂四大板块精心备课,助力乡村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助力革命老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团队为当地小学送去了各类文具、书籍、学习用品,为留守儿童带去了一堂堂丰富生动的课程,让山区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多元化的兴趣特长培训。值得一提的是,志愿者们还结合医学特色开设了医疗课程,包括医学导论与医疗实操,为孩子们拓展医学急救知识,加强孩子们对于生命的认知程度。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次次深入人心的志愿服务,受到了当地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并因此受到各大媒体、当地民政部门的广泛关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项目开展至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打破了短期支教的弊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益夏.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以镇原县为例[J].学周刊,2020(5).

[2]刘国新,谭会.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金田,2013(12).

[3]钱筱玲,马佳玲,金蓉家.非师范生短期支教可持续模式探索:以浙江省淳安县“医学生支教”团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7).

[4]王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4(1).

[5]周德.以社會实践为载体加强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9,8(4).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支教医学生儿童
警惕功利性支教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