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国防教育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2022-03-01杜冬阳李晓燕黄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6期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爱国主义思政

杜冬阳 李晓燕 黄正

[摘           要]  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对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那么利用虚拟现实、“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抗美援朝战争”虚拟教学平台,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答题、模拟互动等形式,让大学生了解、感受抗美援朝战争,对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    键   词]  “抗美援朝战争”;虚拟仿真;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019-03

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1]。然而,由于一些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识不足、高校国防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等,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此外,教师往往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贯穿课堂,一般采用“案例导入—知识讲解—视频播放—总结升华”的结构模式,这对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传承爱国主义精神、革命斗争精神效果甚微。因此,亟须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大学生的实践需求,通过虚拟仿真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其国防意识、爱国主义精神。

虚拟仿真(Virtual simulation,VR)是一种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生成的逼真视觉、听觉、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互动,产生如同在真实环境中的感受和体验[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是国家信息化教育战略的重要实践内容。因此,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验教学中心于2020年开始构建国防教育虚拟仿真训练平台,突破模拟人、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体验,以此达到锻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并强化其国防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3]。

一、智能化“抗美援朝战争”虚拟教学平台的简介

(一)虚拟教学平台的基本框架

“抗美援朝战争”虚拟教学平台依托开放运行的虚拟仿真服务平台,两者可通过数据接口无缝对接,保证用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浏览器访问该项目,通过平台提供的用户智能指导、自主批改服务功能,尽可能帮助用户自主参与教学互动,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涵盖知识学习、智慧答题两大内容。

本教学平台以抗美援朝战争发生的时间为脉络,结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来龙去脉,通过让学生观看历史故事与虚拟场景进行互动来展开教学,既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又可以让学生自主漫游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以历史再现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学生只有通过该虚拟场景下的学习任务后,才能进入下一关卡进行体验学习。

平台支持个人计算机网页端、VR眼镜终端,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3个端口,为每名学生和教师提供独立账号,不受实验场地、时间、空间的限制,任何时间和地点均可通过网络访问。学生端主要有体验学习、智慧答题和在线讨论三个板块,通过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对话框等形式,完整地体验抗美援朝战争的来龙去脉。

学生通过在每个虚拟场景下参与人机互动获得相应分数,分数达到系统设置的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虚拟场景。学习完所有虚拟场景后,学生需要参加智慧抢答获取分数。最后系统按比例计算出学生此次参与体验教学的综合成绩。

教师端有成绩查询、成绩管理和在线讨论等多个模块。教师可通过客户端查看每名学生的操作记录和学习报告,了解学生知识薄弱环节,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教师还可查看学生在评论区中的留言,并给予解答。

(二)虚拟教学平台的教学场景模块

平台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讨论是否出兵援朝”→“抗美援朝战役打响”→“战争胜利、志愿军撤军回国”四个虚拟场景模块,以模拟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抗美援朝的全过程。

1.虚拟场景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这部分学生以部队军官的身份参加盛大的开国大典,体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带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喜悦。进入设定场景之后,学生可通过与其他虚拟人物的交流來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艰辛历程和成立后百废待兴的社会状态。学生在虚拟场景中通过与其他虚拟人物互动、交流获得相应分数。

2.虚拟场景Ⅱ 讨论是否出兵援朝

这部分是多位国家领导人、部队高级将领共同协商是否出兵援朝。学生从多位国家领导人和部队高级将领的发言中了解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引发思考,对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有深入的了解。这个场景下,学生可以进行发言,并对虚拟人物的发言做出评价,最终选择是否同意出兵援朝。系统可通过人机互动给学生的操作进行打分,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发言,并对发言的合理性酌情打分。

3.虚拟场景Ⅲ 抗美援朝战役打响

这部分主要以全景视频、全景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战争中“跨过鸭绿江”“两水洞首战告捷”“长津湖战役”“突破三八线”“上甘岭鏖战”等著名战役事迹及英雄人物事迹的片段。学生通过佩戴VR眼镜观看全景素材,身临其境地感受国防力量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感受革命英雄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国家尊严而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情怀,全面、系统、深刻地感受抗美援朝精神。

4.虚拟场景Ⅳ 战争胜利、志愿军撤军回国

这部分主要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展示从1953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至1958年志愿军撤回中国之间的历史故事,包括停战协议签署、双方部队伤亡情况展示、遣返战俘、双方武器火力对比、战后影响、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伟大精神等内容。让学生牢记那段峥嵘岁月,从国防的角度看待抗美援朝战争,明确“忘战必危”的思想,树立“国家安全观”,明确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虽不愿战,但不怕战,且敢于战,以及帮助邻国重建家园的大国风度。

二、智能化“抗美援朝战争”虚拟教学平台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

该虚拟仿真项目属于军事理论课“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这部分内容,军事理论课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課堂上,教师可先与学生共同探讨:如果70年前我国不出兵支援朝鲜,而是大力发展自身经济、努力恢复国力,我国现状将会如何?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虚拟仿真体验式学习。最后,学生可针对虚拟仿真体验式学习过程中不熟悉或不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与交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同时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

(二)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由虚拟故事再现考核和智慧答题考核两部分组成,成绩采用百分制形式,两者各占50分。

虚拟故事再现考核环节中,各虚拟场景模块涵盖相关的知识点,学生与虚拟场景中每一次互动系统自行给出得分,得分达标可进入下一场景,最终给出学生得分,未达标者,考核将无法继续进行。

智慧答题考核中,学生可参与限时抢答、团队竞赛等多种答题游戏获取得分。

三、构建智能化“抗美援朝战争”虚拟教学平台的意义

(一)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重要性

随着虚拟仿真(VR)技术的发展,VR已经开始向众多学科、领域应用,在教育领域有一些优势,特别是一些在真实场景无法做到的,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也迎来了它的春天。虚拟仿真教学可以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全程、深入地参与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它能让学生生动、全面、深刻地了解这次战争以及战争的前因后果,强化其国防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

课程结束后,针对该项目的体验教学效果,本文做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主要评价该项目趣味性强、仿真度高、学习操作的同时也训练了思维等,教师主要评价该项目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实行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决策能力、复杂情景管理能力都有所提升。总而言之,以虚拟仿真体验作为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的重要载体,有助于真正实现教师“创新研究”、课堂“优质高效”、学生“积极增效”,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怎样培养人”的根本要求。

(二)较同类改革的优势及启示

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国内众多高校在探索如何将虚拟仿真技术深度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虚拟仿真研究和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5]。智能化“抗美援朝战争”虚拟教学平台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让学生能够了解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完整脉络,达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通过在虚拟场景中的互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英雄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摄取知识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虚拟志愿军共同经历跨过鸭绿江、两水洞战役、长津湖战役、突破三八线、上甘岭战役,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在教学设计上,达到了虚拟丰富知识、实践提升思维,虚实结合,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有深度、实践有力度、情感有温度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未来推广方向

在以信息科技为导向的大变局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探索,将会在践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20年建成一座158平方米的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并创设性地进行了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目前此项目仍在不断调试、补充完善中,仅对学校部分学生进行了试用,并进行了思政课资源共享。2021年,我校体验教学中心被广东省社科联授牌获评为爱国主义教育科普基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教学设计,并逐步推广应用于校内外学生,下一步计划申报入驻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借助该共享平台面向其他高校和社会相关学习者开展常规的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科普,增强群众的国防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

四、结语

高校国防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是当下进行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创新趋势,更是未来为高校思政教学提质扩容的重要途径。该平台的构建与应用,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合了众多学科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对于教授者而言,教师可以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增加知识输出的灵活性,拓宽教学手段的延展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对于接受者而言,学生可以在不受时间、空间和场地限制的状态下,通过人机互动、虚实结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课堂,这样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不显著的问题,是国防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补充。我们将继续完善平台建设,增加数量普及,做好质量控制,更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使用该项目,在国防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实践环节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卫民,白亮.新时代强军梦背景下的大学生国防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8,5(27):244-245,254.

[2]覃燕,杨尚霖,邓钟燕,等.胸部损伤急救思维虚拟仿真训练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35(5):583-587.

[3]满媛.高中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设计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

[4]李丽丽.项目教学法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9):171-172.

[5]梁军,陈丽娇.虚拟仿真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基于SWOT分析法[J].高教论坛,2018(3):5-7.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抗美援朝战争爱国主义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战例教学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系统性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抗美援朝战争与东北地区“百日建厂”运动
领悟新教材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心理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