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系统观念发挥广大侨胞作用推动辽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研究

2022-02-28李忠壹周婧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侨胞华侨辽宁

李忠壹 周婧

(1.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42;2.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沈阳 110004)

“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动态的、多样的有机系统,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涵盖30多亿人口。“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五通”①“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基本方向和主要目标,其中“民心相通”是互联互通的基础。“侨心联促民心通”,“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海外6000多万华侨华人,4000 多万居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辽宁广大海外侨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辽宁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是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力量。坚持系统观念,就是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运用系统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把事物放在普遍联系的系统中来把握,在动态过程中把握事物的系统存在、系统联系和系统规律,提升系统整体功能,探求最优方式解决问题。坚持系统观念,就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方针和政策,深刻认识侨胞的地位和作用,打好“侨牌”,用活“侨资源”,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坚持系统观念,就要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辽宁“五侨”②辽宁“五侨”部门即辽宁省侨务办公室、辽宁省人大民侨外委、辽宁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致公党辽宁省委和辽宁省侨联。部门及相关涉侨部门分工配合、协同合作、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发挥广大侨胞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推动辽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要求

(一)“一带一路”是共建共商共享的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横跨欧亚大陆,是中国联通世界各国的纽带和桥梁,也是沿线国家携手共进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1]。自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硕果累累、多方受益,“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2]。截至2021 年,在参与合作共建方面,“1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推动建立了90多个双边合作机制”[3]。我国在投资方面,“2013年到2020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直接投资达1360亿美元,沿线相关国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提高了4.1个百分点”[3]。无论是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参与,还是我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都表明“一带一路”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体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旨在造福沿线国家和世界各国人民。

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合作持续增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落实,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扎实开展经贸合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起来”[4]。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据商务部2022年1月统计数据,2021 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30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折合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占同期总额的17.9%,较上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5]。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6257份,新签合同额8647.6亿元人民币,完成营业额5785.7亿元人民币。”[5]商务部的相关数据统计了直接投资和工程项目,体现了“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实质,符合“五通”的具体要求。

(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要群策群力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2],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一带一路”是互联互通的开放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是核心要素,“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而“主唱”是沿线各国人民,歌曲的重要主题词是“互联互通、携手发展、共享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他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6]。“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发挥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系统间全面互联互通。沿线各国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是前提和基础,海外侨胞是“民心相通”的先锋队。

“一带一路”是国家总体布局和开放平台,各地区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是题中应有之义。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是国家某个部门或某个地区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国家作为系统整体,其中各要素要相互协调、分工配合,各地区作为国家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要坚持系统观念,发挥系统各要素协同作用,以“五通”作为融入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突破口,形成振兴发展与对外开放良性互动的“大开放”格局。要立足辽宁发展实际,找准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科学定位合作地区,发挥“民心相通”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广大侨胞的独特优势,推动辽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和开放合作新平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二、广大侨胞的特点、作用和辽宁省基本侨情

辽宁非传统侨务大省,但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广大侨胞具有爱国爱乡爱家人的重要情怀,具有熟悉住在国的政情和民情、了解中国国情的独特优势,在不同时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广大海内外侨胞是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在推动辽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一)广大侨胞主要特点

共同的根魂梦。无论侨情如何发生变化,始终不变的是拥有共同的根,同属于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历来有着浓厚的故乡故土观念。分布在世界各地6000多万海外侨胞拥有共同的根、共同的家园,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7]。这种深厚感情是对祖国(籍)及家乡的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反映了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这种深厚感情根植于对祖国(籍)、家乡山河与历史文化的无限热爱。这种深厚感情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圆梦的共同追求。一代又一代海外侨胞,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不忘祖国,不忘祖籍,不忘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血液。

爱国爱乡爱家人。华侨华人无论生活在何地都心怀爱国爱乡之情,身上烙着中华印记,涌动着中华血脉,对祖国(籍)有强烈的亲近感,他们虽身居异国,但爱国爱乡、心系桑梓,在不同时期都以实际行动回馈祖国和祖居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8]。千年以来,古丝绸之路、鉴真东渡、跨洋越海,遍布世界的中国城、唐人街,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客居他乡的侨胞,纵横四海、业成天下的奋斗史和爱国史。

(二)广大侨胞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主要作用

“以侨搭桥”助力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广大海外侨胞具有国内成长经历和海外生活体验,是“内引外联、牵线搭‘侨’”最活跃的因素,利用他们与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的密切关系,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开展与沿线相关国家及地区经贸往来,帮助中国企业搭建平台、提供商贸信息,拓展海外市场,促进金融、旅游、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交流。“以侨引侨,以侨引外,以侨引智”,配合协助国内各地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增添了相关产业的新鲜活力和创造力,为促进相关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三载疫情期间,广大侨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情怀桑梓、心系家乡,募集善款、筹措物资支持祖国(籍)、家乡抗击疫情。

“民心相通”推动我国城市与沿线国家城市友好合作。广大侨胞尊重住在国法律和当地社会风俗,注重回馈当地社会,树立中国人和中华文明的良好形象,让各国了解中国、客观认识中国,增进中国与所在国之间政治互信,积极促进中外友好关系,同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广交朋友、广结善缘,扩大和深耕朋友圈。广大海外侨胞发挥海外关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推动国内城市与沿线国家相关城市缔结友好城市,促进城市间携手合作、共同发展,拓宽我国各城市的全球视野,推动开展各领域、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合作,让合作更加开放包容,更加体现民意基础。

“以文会友”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人文交流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而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广大海外侨胞以侨团、侨校和侨报为载体,积极开展文化、文艺和体育交流活动,积极主动向当地主流社会宣介中华文化及丰富的区域文化,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文化及地区特色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同时,以广大侨胞为载体,引进世界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先进文化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互鉴,为世界文明共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三)辽宁省基本侨情

目前,辽宁省海外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和欧美等80多个国家及地区,归侨主要来自苏联、蒙古、朝鲜、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关于涉侨身份的明确规定,主要包括华侨、外籍华人(华人)①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而华人是指后加入或已取得居住国国籍的华侨或华人后裔,是否加入住在国国籍是华人与华侨的本质区别。、归国华侨(归侨)和侨眷②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人回国定居在恢复国籍后方为归侨。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华人的眷属享受侨眷待遇。等在内的广大侨胞。据辽宁省侨联官网数据,目前辽宁“现有华人华侨、归侨侨眷及留学归国等工作对象约300万人。其中,华侨华人46万人,归侨侨眷154 万人,出国及归国留学人员约100万人”[9]。在辽宁省侨联数据库中,“海外委员99人、海外顾问29 人、海外侨团20个”[9]。广大侨胞是辽宁的宝贵资源,是辽宁融入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先锋队,是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力量。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回祖国和祖居地投资兴业,形成一支庞大的侨商队伍,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据相关统计,“侨资企业占我国外资企业的约70%,投入资金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约60%以上”[10]。“辽宁省有侨资企业2万多家,侨商投资占辽宁省引进外资的70%,侨商投资企业占在辽外资企业的80%。”[11]截至2021年,有“海外辽宁东北商会22 家,海外辽宁东北同乡会14家,海外辽宁东北协会联谊会11家”[9]。目前,辽宁的侨商群体在逐步增加,侨企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实力不断增强,是搭建辽宁与“一带一路”相关地区贸易、投资合作的重要桥梁,是推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坚持系统观念协同各要素发挥广大侨胞作用

坚持系统观念,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2]。坚持系统观念,既要自信自立,又要胸怀天下,既要立足本国基本国情推动自身发展,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又要拓展世界眼光,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坚持系统观念,深刻认识党、人民和侨胞的关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为侨服务,要在凝侨心聚侨力上下功夫,在推动互联互通上下功夫,在依法维护侨益上下功夫,更好地发挥广大侨胞作用,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学史增信、以文育人”在凝侨心聚侨力上下功夫

党的二十大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2]。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凝心聚力的重要方式。第一,在侨界全面开展“五史”①“五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让广大侨胞深刻认识“三个为什么”②“三个为什么”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和“两个行”③“两个行”即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学好党史的基础上,学好中国历史,做到“三个弄清楚”④“三个弄清楚”即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人是干什么的、已经干了什么、还要干什么,弄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以史增信,以史凝神,以史聚力。第二,要以伟大梦想和辽宁振兴为主题,大力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拓展辽宁发展史研究,拓展提炼辽宁精神,要梳理和挖掘辽宁历史发展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时代精神,讲清其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展示辽宁独特魅力。第三,加强华侨史及辽宁华侨史研究,传承辽宁华侨历史文化,拓展华侨史研究的广度和宽度。要多形式创作和推出展示华侨精神面貌和推动住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侨”作品。要加快推动辽宁华侨历史博物馆的建设,弘扬爱国主题,突出侨特色,展示侨历史文化,展示党对广大侨胞的关爱和服务,展示广大侨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激发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好红色资源”,“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文化之根”是广大侨胞对祖国(籍)认同的基础,是增强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载体,是凝心聚力的重要方式。第一,讲好辽宁发展故事,讲好华侨故事。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辽宁文化、讲好辽宁故事,不断增进广大侨胞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创办涉侨专业期刊或开设侨专栏,建设广大侨胞的“文化之家”。辽宁各级党媒要多关注侨宣传侨,搭建起互信之桥、联系之桥,达成推动辽宁振兴发展新共识。第二,用好红色资源激励广大侨胞爱国爱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文化+旅游+红色主题,向海内外广大侨胞展示优秀的中华文化、地域文化,展示美丽中国、美丽家乡,不断深化广大侨胞对祖国及家乡的情感认同。把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①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包括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红色教育基地和侨有机结合,运用好红色资源,推出红色旅游专线,在亲临其境、寓教于乐中,激发广大侨胞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积极投身祖国和家乡建设。

(二)“协同要素、全面对接”在推动互联互通上下功夫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2]。广大侨胞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先锋队,要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和特殊优势,夯实互联互通的民意基础。第一,制作好对接规划。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为契机,积极推动广大侨胞参与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身体力行,打造辽宁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利用好国家制定的《“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等文件,制作《辽宁“一带一路”蓝皮书》,重点明确产业、项目、投资、贸易等合作对接规划。筛选与辽宁主要合作的国家和地区,推动协同开放、全面融入,开辟对外开放的广阔空间,“向北对接俄罗斯、蒙古,向西对接京津冀地区和新欧亚大陆桥,向南对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南亚国家”②摘自《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设置公共服务平台,夯实数据支撑。建立和完善辽宁与沿线相关国家合作基础数据库,为发挥广大侨胞和相关职能部门作用给予数据支撑。同时,做好到相关国家投资活动等风险预警。第二,促进政策沟通。“五通”中“民心相通”和“政策沟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民心相通夯实了政策相通的民意基础,以民间沟通作为国家对接前站,可以就具体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政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推动政策沟通更加顺畅。发挥海外侨胞积极作用,以心相通促进政策通,全面推进规划、机制的衔接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等沟通互通。发挥所在国广大侨胞熟悉当地情况优势,帮助走出去企业了解沿线国家的法律政策和风俗习惯等,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投资兴业、落地生根。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同时,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2]。广大侨胞是中国看世界的窗口,是与“一带一路”全面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既能推动经贸合作“硬件”联通,也能推动人文交流“软件”联通。第一,推动经贸合作更加务实。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发挥广大侨胞海外联系优势,加强与华侨华人世界性、区域性组织的联系,推动开展与沿线相关地区的经贸交流,推动辽宁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推动联系双方双赢、多赢。帮助辽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促进投资、金融和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为从国外引资、引技、引才牵线搭桥,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助力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疫情之下,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线上形式,保持与沿线侨胞的密切联系,积极拓展与海外新侨人士的联系,创新开展“海外侨胞故乡行”等活动。第二,促进人文交流不断深化。拓宽合作机制、创新合作平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民间交流,鼓励广大侨胞、留学人员广泛参与人文交流活动。发挥各级侨联组织、侨商(协)会的联系作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侨胞联系,促进辽宁与住在国相关城市友好交往、人文交流。发挥海外侨校等教育机构作用,加强海外华文教育,尤其做好对华裔青少年的中华文化传播,通过线上和线下、国内和海外的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华裔新生代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侨务立法、为侨服务”在依法维护侨益上下功夫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2]。广大侨胞就像我们的眼睛一样,是看世界的窗口。望眼世界,共建“一带一路”,要爱护好我们的“眼睛”,爱侨护侨、法治善治。第一,地方侨务立法先行,为维护侨益提供法治基础。侨务立法是依法维护侨益的前提,也是全面依法治国贯穿于侨务工作当中的具体体现与实践要求。目前,我国没有保护华侨权益方面的国家层面专门立法,相关华侨权益保护的内容散见在有关法律以及行政法规中。为了广大华侨拥有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优质的投资环境,更好地依法维护他们在辽合法权益,辽宁应该抓紧开展华侨权益保护立法研究论证,尽快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及时审议修改,争取早日颁布实施《辽宁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为国家层面立法提供基层实践。第二,地方侨务立法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本文作者李忠壹在相关拙文[12]中,提出地方侨务立法做到“三个坚持”,要坚持立法民主的原则立法内容反映侨胞所需,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立法应突出辽宁地方特色,坚持立法法治的原则立法应依法依程序多部门联动协同推进。

党的二十大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广大侨胞积极“以侨引侨、以侨引外”,吸引侨(外)商等来辽投资兴业,为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要切实维护好广大侨胞的合法权益和正当权益。第一,关注侨胞重大关切,切实依法维护广大侨胞权益。建立有效的普法机制和平台,引导广大侨胞知法、懂法、守法,积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正当权益。建议辽宁相关部门开设网上“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专栏,在线为侨胞(侨商)普法,接受法律咨询。发挥辽宁省侨联法顾委及公益律师团的积极作用,开展公益法律咨询服务和普法宣传活动,为企业搭建法律服务平台,组织专家开展涉外法律专题巡讲。同时,为了切实打通涉侨维权服务“最后一公里”,可选择区级人民法院成立“涉侨诉讼服务中心”,提升涉侨司法服务水平。可在省级侨联组织和相关人民法院联合成立“侨益保护服务工作站”,定期为广大侨胞提供法律服务。第二,优化辽宁营商环境。坚持既引进来,又留得住,加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优化辽宁营商环境,为海外侨胞和外商提供优质的生活和投资环境。地方党委和政府,尤其是区县党委和政府要多关心和支持基层侨务部门和侨联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组织有阵地、有资金、有人员。按照国务院侨办《国内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建议沈阳和大连两个城市将部分涉侨行政事务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开设侨务工作专项窗口,方便广大侨胞办理相关事宜。建议创新基层为侨服务平台,可先遴选试点区,设立为侨服务联合中心,参照政府雇员或社区人员的管理体制,设置侨务专员岗位,为侨胞(侨商)做好行政审批、身份认证等前置咨询(网络)服务,完善为侨服务“最后一公里”。

猜你喜欢

侨胞华侨辽宁
“侨之家”服务侨胞有温度有力度
凝聚侨胞向心力 谱写时代新篇章
我的华侨老师
侨胞侨眷老当益壮 坚持18年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辽宁舰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