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融合发展机制探索
——基于江西试点总结

2022-02-25陈思豪

青海农技推广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技江西省人员

陈思豪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本文立足于江西省农村的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基层农技推广系统的工作要以解决广大农民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切实农产品科技需要为目标,坚持基本问题和目标导向。江西省五个农村改革创新试验点根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的有关规定,以积极应对农村基层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农村技术从业者新情况,通过积极推动创新融合发展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农技推广团队建设、创新农村农技服务管理机制和构建农村科技评价机制等四项重点工程建设。尤其是,在创新融合发展领域获得了瞩目进展,显示出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不断推进的良好态势。

1 统筹规划,上下联动推进

在顶层设计上统筹规划目标方向,分级联动。省级层面上,“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作为重点项目,江西省委将其列入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江西省人大也将“推动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完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写入《江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厅级层面上,2022年江西省农业农村厅颁布《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启动全省新一轮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从四个方面:创新融合发展机制、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规范农技推广运行和建立科学考评激励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地方层面上,各试点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文件要求,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县委班子为领导,财政、人事、编制、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下发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强公益、活经营、促融合”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途径[1]。各试点地依托现有实际基础,结合各乡镇新型经营主体的特性,走出一条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1.1农技人员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合

助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销售方面还存有巨大发展前景。农技人员加入带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有助于新型经营主体突破生产瓶颈。如崇仁县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所具规模的生产合作社,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增速放缓的情况。为此该合作社采取农技人员挂职的方法,农技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后,结合当前农业发展形势,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产生了比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2农技推广机构与农业专业公司合作

深化专业公司合作,提供普惠服务。农业专业公司能够提供社会化服务,有助于解决现存土地细碎化,耕地抛荒等等生产问题。推广机构选择与农业专业公司合作推广新技术有利于实现集约化生产。如崇仁县郭圩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与崇仁县新绿洲农技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协议,重点为企业提供水稻机插育秧与机插稻田田间管理技术。崇仁县新绿洲农技服务有限公司能向本县乃至周边县水稻种植户提供机械育、插秧服务,单季作业面积在1万亩左右。

1.3农技人员为返乡创业农民提供创业服务

做好民生就业工作,共建全面小康。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农村是新时代的舞台,帮助返乡创业农户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也可以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如宜丰县惠农农业植保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由返乡创业农户创立的,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为主要业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2]。农技人员张国光同志与返乡产业农户对接,进入该合作社后,提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信息和技术方案,对合作社成员技术培训等。合作社植保无人机病虫防治作业规模比2016年的4.92 亩次增加1.61 万亩次,增收16 余万元。

1.4“党建+农技服务”与大学生返乡创业融合发展

高举党建引领大旗,先锋示范模板。基层党组织是上级政策落地的桥头堡,基层党员更需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走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方向上。加上代表着知识分子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诸多突发情况需要帮持,如此以来可在乡村大舞台有着更广阔的天地。如宜丰县政府在新项目中引入“党建+农机服务”的方式,为广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独到的农技服务[2]。新庄乡农业特色竞争力技术引进服务中心,与由返乡毕业生姚慧锋组建的宜丰县稻香生态稻米专业合作社融合开展,借助中共宜丰县稻香生态稻米专业合作社组织网络,通过与农业技术人员中的老党员与新型农民合作的党员衔接,进一步完善了生态稻米产品经营操作规程、帮助村民搭建农技宝平台、形成了“姚社长”和“稻香南垣”这二个品牌,同时开展了休闲农业观光。

1.5农技推广机构与“土专家”农业经营主体融合

发扬“土专家”特长,因地制宜发展。对于各地不同的资源情况,存在不同的特殊解决方案。新技术,新方法的落地,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多年的“土专家”无疑是最好的帮手。推广机构与“土专家”联手,将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结合当地情况进行改良,群众的采纳性将大大增加。如宜丰县芳溪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与宜丰县芳溪镇芭蕉种养专业合作社融和发展。为合作社提供订制服务,制定绿色生态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协助合作社实施绿色水稻基地和药材基地种植及开发休闲旅游等增值服务。通过深度融合发展,合作社成员共增收1.08 万元,合作社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收益,预计可净增收入4 万多元。

2 突出重点,支持创新创业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中重点指出农技推广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扶持农技工作者创新创业[1]。通过构建了农技推广类的公共服务机构,农技工作者投入农技推广的主动性明显提高,服务理念也出现了巨大变化,从“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极大的调动了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

2.1上级统领,规划布局。

领导有力,促进发展。例如瑞昌市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根据改革创新试点方案,开展公益性和经营性融合发展探索。结合瑞昌市本地农技推广工作实际,植保推广室、畜牧兽医股、种子推广室等各业务科室农技推广人员在履行好公益性本职工作的同时,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合同,通过开展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技术培训、定向委托等多种技术推广服务形式提供增值服务[1],在保障公益性服务的前提下,农技人员可利用周末,晚上及节假日时间为企业及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并收取相应报酬。

2.2专家指导,个性服务。

专家加盟,有的放矢。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梅胜芳去金禾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任了技术顾问。2020年江西省九源丰农业开发限有公司和宜丰县金禾农民合作社联合聘请梅胜芳同志担任两单位的技术顾问,提供全程农业技术服务。梅盛芳同志担任技术顾问以来,先后为合作社建立百亩有机稻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百亩一季粳稻超产高效种植示范点、千亩再生稻绿色高产种植示范区。

2.3合同约束,规范流程。

规范操作,有理有据。2020年宜丰县清泉家庭农场通过双向选择,与宜丰县农技推广中心具有土肥管理专长的高级农艺师胡乐明签订了融合发展协议。协议规定:农技人员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化管理、技术指导服务,在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合理取酬。协议的签订,使得清泉家庭农场的技术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农技人员的服务也更具指向化。通过个性化指导服务,清泉农场节支增收10 万元。

为保证农技人员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做好约束保障工作。农业农村局制定《开展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规范管理基层农技人员提供增值取酬服务获取合理报酬的实施细则》,指导农业推广机构、农技推广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方责任义务[3]。在此基础之上也更加需要完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考核机制,建立可量化,易评判,公正客观的绩效考评体系,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纳入考核体系之中。客观满意度调查将与绩效分配、职务晋级、评优评先挂钩,出台农技推广机构考评机制和农技人员实际贡献相匹配的内部激励机制[4]。

3 抓住关键,搭建服务平台

建设新型的农技服务平台,有利于有效疏通基层农技宣传堵点。鼓励基层农技工作者和各种新型营销主体进行互动协作,研究成立松散型区域性农技工作联盟,建立完善利益关系机制和协作制度。

3.1搭建群众服务平台,需要积极探索建设区域性农技推广组织

以促进社区农技推广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由专职农业技术推广向服务社会延伸,同时扩大群众服务范围也有利于未来的农业发展。技术部门在提供普惠性农产品技术推广业务的基础上,实施农产品信息咨询服务、农产品数据收集,农产品信息开发等服务职能。例如雨山县六都镇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产经营现状,使得雨山县决定在六都乡建立区域农机技术综合站。站中人员包括五名国家产业体系人员专家、六名公益性农技人员和两名特聘农技人员组成,服务区域为下镇镇、仙岩镇、文成街道及下塘乡等乡镇,重点服务水稻、设施蔬菜及水果、中草药等当地主导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建立了“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机制,实现了农技推广与示范主体融合发展,推动玉山县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

3.2搭建服务平台,有助于实施中国农村地区重大科技的协同示范

2018年开始,优质稻米生产、果蔬业、果业、草原畜牧业、水产业五大领域作为江西农产品重大工程科技协作推进试点工作。瑞昌市试点地也同样秉持上级规定进行协调推动合作,在江西省政府的努力下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西农科院、江西省农业大学、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等相关机构形成业务联合。在瑞昌市政府的努力下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西省农科院、江西省农业大学、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组成服务联盟。服务内容包括与瑞昌市碧野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稻鸭共养新模式种植技术推广,与瑞昌市阳洼家庭农场联合开展瑞昌山药病虫害防治及连作障碍攻坚试验示范。实现农业重大技术集成熟化、示范展示、推广应用的无缝衔接。

3.3搭建服务平台也需要积极发展人才培育机制

构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培育壮大机制,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如采取“三定向”方法壮大公益性推广队伍力量。二是对现有推广人员加强培训。采取长短期培训结合的方式,提升现有推广人员素质水平。三是开展农村农技推广服务人才特聘工程。通过招聘“田教授”“土专家”等一批当地人才补充到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中[1]。例如瑞昌市“三定向”毕业生77人和特聘农技员20人,充实到农技队伍中。

搭建服务平台同时要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变化,基层推广机构积极运用好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客服、微信群、网上咨询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农技推广。

4 不断推进,总结试验经验

江西省五个创新试点地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结合上级政策文件要求,走出了各有特色的农技推广“融合发展”道路。试点地改革成功后要做到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试点地取得的经验做法,作为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大面积普及基层推广体系改革的典范。

4.1“区域建站”模式

搭建平台为引领。适应如今事业单位和机构改革叠加的新形势,江西省坚持“目标导向、创新发展、分类设置”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区域建站试点工作,目的在于加大农技推广工作覆盖面和促进协同推广工作开展。如吉水县在2021年3月全省率先整合县、乡镇农技人员、乡土人才和新型经营主体等力量,组建“八都区域农技推广服务站”,该站现有农技人员6人、“乡土专家”6人。工作站主要依托粮油、果蔬、畜牧、水产、农机等专业技术团队,形成了一个专家团队服务一个产业、一个专家服务一个基地,从而带动一片产业发展的态势。吉水“区域建站”模式通过召开现场观摩和研讨,随后在瑞昌、崇仁等县推广。2021年玉山县在岩瑞镇设立区域农机服务工作站,邀请玉山县七佳粮食生产专业合作入驻工作站,该工作站以服务水稻种植经营主体为主。

4.2“技术增值有偿服务”模式

增值取酬为动力。各试点地相继出台技术增值服务模式相关细则,保障农技人员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权益。农技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双向选择,签订工作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不仅调动了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还有利于经营主体接纳新技术,新知识。如吉水县目前已有32名农技人员与11个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主体签订了合作协议,预计为服务主体增收100 万元,农技人员取酬总金额14 万元左右,参与的农技人员最高可获取5 万元报酬。宜丰县植保植检站站长张国光为返乡农民牵头卢旭华创办农机合作社提供植保无人机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服务,2020年作业面积达到9.84 万亩次,增收50 万元,农技人员按“技术咨询”服务合同获取报酬。玉山县六都乡农业综合服务站6位农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方式加盟由3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创办的达康专业种植合作社,组建农三强农业服务有限公司,2021年提供机械服务及种植技术指导4个乡镇9.5 万多亩水稻种植,农技人员按合同合理取酬。崇仁县农业农村局规范了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开展增值取酬服务的程序,6名农业技术人员于2021年初与农业合作社签订增值取酬“技术承包”服务合同,提供优质稻技术服务,获得报酬9 万余元。

4.3“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模式

协同推广为载体。新型农业宣传方式—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可以推进农业的重大科技推广应用,有效促进江西省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并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推动江西地区农业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4]。如瑞昌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西省农科院、江西省农业大学、省农技推广总站、九江农科院等单位,与瑞昌市阳洼家庭农场联合开展的瑞昌山药病虫害防治及连作障碍攻坚试验示范,2021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连作地亩产达1 469.74 kg,与新地亩产1 000 kg相比,平均每亩增收6 000元以上,为瑞昌山药产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还积极促成上述单位与瑞昌市碧野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稻鸭共养新模式种植技术推广。实现农业重大技术集成熟化、示范展示、推广应用的无缝衔接[5]。

猜你喜欢

农技江西省人员
模拟成真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考了个大的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