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劳动体验课程的实践

2022-02-25江苏省江阴市文林中心幼儿园黄丹霞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劳动幼儿园游戏

江苏省江阴市文林中心幼儿园 黄丹霞

陶行知先生提倡的“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对孩子的劳动体验而言,生活中的一切皆可作为劳动课程的来源。自我园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基于游戏,源于资源——幼儿园体验式劳动课程的实践研究”以来,坚持将劳动教育贯穿于课程主线中,让幼儿充分地体验、自由地游戏、自主地创造,在劳动体验中学习、认知、行动、思考,在直接感知中获得最真实的经验,获得自信和满足。

从园内到园外,探寻劳动课程的资源

教育资源需要教师去发现、去观察、去寻找,虞永平教授指出:资源不是花钱买来的,要去收集、要去挖掘、要去整理,教师要发现那些能支持幼儿多样化游戏、持久性游戏的资源,不要代替幼儿对材料的选择,鼓励幼儿持续进行探究性活动。

园本资源是最方便、最安全的教育资源。我园园舍宽敞美观、布局合理,在“以爱立教,以情育人”的园所文化引领下,创设开放多元的环境,园内东边的两块种植园地,南边的大片草坪,北边的小山坡、小树林都是幼儿自然、真实的劳动体验场所。我们又通过撤、移、建、添等方式改变了原来的户外活动场地,对园内一部分植物进行重新移植栽种,尽量让每一个角落都能成为幼儿游戏的天地,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合理的劳动体验场地。

2.农村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我园地处农村,得天独厚的乡村资源给幼儿更多融入大自然的机会,看春耕秋收、攒五谷蔬果,丰富有趣的田园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游戏材料。久而久之幼儿便会主动去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带领幼儿走进田野参加劳动实践体验获得的经验更是教育的生长点。

3.乡镇特色资源的挖掘使用

我园处于有“文人如林”美称的江阴市祝塘镇文林社区,祝塘镇曾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服装名镇”称号,外贸之乡、针织之乡的美誉响彻海内外。服装生产可以说是最具本地特色的文化,许多家庭都自己开办服装厂或代加工厂,几乎每个家庭中都有成员从事着与服装相关的工作,许多幼儿从小耳濡目染——从纺纱织布到裁剪打样、从印染刺绣到生产服装,从熨烫整理到装饰包装等工作,这些都是幼儿宝贵的生活经验,也为劳动体验课程提供了独特的经验资源。

称取10 g经预处理的丝瓜络纤维,在室温下平衡24 h后称重,然后置于50℃的烘箱中,纤维开始放湿,每5 min称量一次,当前后两次重量之差小于5%时,则已达到平衡。此时的重量为干燥重量,计算回潮率,结果见表1。

基于服装生产的特色资源,我园在进行本土游戏与课程的融合是将具有地方特色服饰文化资源融入课程中,与多家服装企业联系,将其作为幼儿园社区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幼儿参观体验,通过观察、发现、讨论、操作、体验、领悟,尽可能地在真实场景中获取直接经验,体验失败和成功,获得生活经验,在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4.家长资源的充分发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家长是幼儿园最大的资源库,也是唯一能贯穿课程全过程的资源,基于此,我们充分了解家长的职业特点和特长爱好,努力使家长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实施者,成为信息的收集者、提供者。

从室内到室外,重设劳动体验的环境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是在不断与环境、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发展的。根据课程游戏化的要求,我们对幼儿园环境进行再改造,为幼儿创设空间合理、材料丰富、自由宽松、适合体验的多维游戏环境,让幼儿与环境共同游戏,在环境中体现游戏化课程的乐趣。

一、户外场地改造

1.延伸拓展区

乘着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东风,我园为了改善办园条件在基础设施上投入了较大的财力,将西围墙的绿化带改造成拓展区,又将拓展区进行了延伸,新增了鸟笼等大型玩具,同时将沙水区改造成适合幼儿开展运动、劳动、探索和游戏的综合乐园,也为幼儿的劳动体验提供了更好的场所。

2.调整种植园

在原有种植园的基础上,新增一块种植园地,让幼儿自由地设计、种植、体验。将幼儿园北边小树林重新规划,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出发,调整树木的种类,增加了可以观察比较的常青树、绿叶树,以及可以进行劳动采摘的果树等。

3.开发草地主题乐园

我园南边有一大块草地,由于地基不平无法建设为运动场地,于是将其改建为劳动体验区,增添游戏房、游戏架、帐篷、锅碗瓢盆等材料,将功能单一的草地开发为幼儿开展劳动体验的活动场所。

二、室内环境改造

1.体验式班级环境的创设

让幼儿在模拟情境或虚拟情境中开展各种体验活动,努力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吸引幼儿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劳动”之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游戏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展示围绕课程游戏化建设呈现出来的与之前不同的绘画作品等,从中看到孩子们游戏的身影,体会到孩子在游戏中的成长。

2.公共体验区域的创设

在幼儿园中,每一条走廊、每一个拐角、每一个角落都是幼儿游戏的空间,而且是幼儿班级游戏、混龄游戏的乐园。根据空间特点,我们依托乡镇特色资源将公共区域开设成服装厂、童装店、印染坊等具有本土特色的游戏区域,让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自由选择游戏,多方位、多通道、多感官地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自主体验和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从书内到书外,更新劳动课程的理念

自课程游戏化开展以来,老师们在不断地学习、观摩、培训中进一步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不断转化教育观念,并将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之中。

1.专家引领,学习先进理念

邀请省市幼教专家、骨干园园长等来园对教师进行课程游戏化的培训,领会课程游戏化精神,搭建课程游戏化的框架,为项目建设打好基础,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学习、观摩项目先进园的环境创设、幼儿游戏的真实状态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

2.园本教研,深化游戏理念

在园本教研中基于游戏、以体验为抓手、以教研为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让教师在教研中感悟教育理念,在互动中自主成长,开展游戏观察记录分享、劳动课程审议交流、自主游戏研讨、班本课程故事分享、主题课例式研训、课程游戏化教师沙龙、园本研训等教育策略,在共研游戏化支架中不断提升教师开发与应用资源的能力,使浮于表面的现念通过不断地研讨逐渐内化,并转变为教师的行为,从而全面推进课程游戏化的进程。

3.阅读书籍,借鉴先进经验

我园组织教师通过解读《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指导用书,阅读与课程游戏化相关的专业书籍,如《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活教育”》等,将书本内容与课程实践结合起来,用书本中学习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从课内到课外,参与劳动课程的实践

我们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从户外活动、作息时间、集体活动、生活活动等多方面构建园本劳动课程。我们以游戏为基本内容与途径,确保幼儿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丰富的劳动体验为切入点,将劳动思想与游戏精神渗透到劳动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之中,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1.户外游戏多元化

改变户外游戏即体育游戏的固有观念,对幼儿园的大型游乐场、拓展区、绿化场地、小树林等进行合理调整,改造成适合幼儿开展劳动、种植、探索、运动、观察、表演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乐园,在劳动中游戏,在游戏中劳动,达成劳动与游戏的统一。

2.作息时间弹性化

基于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我们将幼儿的一日生活也作为课程研究的内容,一日作息弹性安排,先保证自由游戏时间,减少集体活动,确保幼儿游戏时间每天不少于3小时。教师可根据近期主题、幼儿兴趣、活动场地等因素调整自己班的作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过渡和消极等待的环节。

3.生活活动自主化

生活活动中包含着很多自我服务劳动,午睡时的穿脱衣物鞋袜、进餐时使用勺子筷子、整理餐具用具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充足的时间、宽松的氛围,学习自我服务,尝试各个生活环节独立完成。

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拥有生活的能力,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劳动具有游戏精神,在体验式劳动体验课程的实践中,幼儿的每一次亲身体验都能促使幼儿身体和感官在活动中的高度参与,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幼儿园游戏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