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施教,把控整体

2022-02-24沈晓兰

教育界·A 2022年35期
关键词:部编版有效性小学语文

【摘要】古典名著凝结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精髓,在语文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从单元视域出发,以部编版教材中的古典名著素材为例,对小学语文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分析,从把控整体、梳理内容和优化方法三方面构建立体、高效的名著阅读教学体系,并基于学生实际需求实施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兼具趣味性、导向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中深度感知古典名著的深刻思想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古典名著阅读;有效性

作者简介:沈晓兰(1978—),女,临夏市建国小学。

古典名著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历史要素,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古典名著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从以学施教、把控整体的角度,开展高质量的名著阅读教学,让学生在研读单元教学内容、梳理关系的过程中,对古典名著阅读产生兴趣,并能创新学习方法,有效明确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趋势,增强阅读的有效性。

一、把控整体,明确主题,构建古典名著阅读体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典型的单元化特征,其在同一个单元中选编了体裁或题材具有同源性的文本,教师只有准确认识不同文本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控单元教学内容,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单元目标[1]。因此,在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主题,在把握单元编排结构并充分利用助学系统的基础上,实施阅读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有效把控单元整体内容,理解和掌握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在层层推进的阅读体系中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最终达成扩充阅读储备、锻炼阅读技能的目的。

小学阶段的古典名著选文大多集中于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以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为主要内容,以小说为主要体裁。因此,在实施古典名著阅读教学计划时,教师要指引学生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本单元教学的主题,充分挖掘单元教学各个板块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在“单元导语”中,学生可确定本单元的主要语文要素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即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其次,在依次阅读《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习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复述故事—解读关键词—跳读、猜读—了解人物形象—巧借影视资源解读文本—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过渡中,高效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技能。再次,教师依据各教学文本后附带的课后练习题,细致解读每一篇名著选段,依据不同名著选段的异同點,细化阅读方法和技巧。最后,基于“快乐读书吧”教学板块,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阅读任务,并结合习作板块的要求,让学生以撰写读后感的方式呈现自身阅读所得成果和阅读感悟,加深学生对古典名著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学生也能明确本单元的主题为“阅读古典名著,品味文化底蕴”。

在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单元教学的主要板块“单元导语”“阅读文本”“课后习题”“快乐读书吧”进行分析,并利用其中的素材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让学生在单元视域下明确单元主题,以此构建内部结构完善、各环节衔接恰当的古典名著阅读

体系[2]。

二、梳理内容,厘清关系,明确古典名著阅读路径

古典名著单元的各个板块的内容都能反映单元主题,在教学时,教师要梳理各个板块的教学内容,找出古典名著单元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关系,并在厘清关系的过程中明确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从如下三个角度梳理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阅读路径。

(一)词汇含义—故事情节

在梳理单元教学内容时,教师发现词汇、语句是古典名著阅读中的基础要素,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字词和语句,直接影响阅读效果。古典名著中使用的白话语言与现代汉语的词汇存在较大差异,学生若不能解读这些白话语言,则可能无法准确理解相关的故事情节。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猜想阅读的方法,结合词汇出现的上下文语境,猜测词汇的真实含义,在了解词汇含义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的演进过程形成准确认识[3]。以《猴王出世》为例,文本的第一段中出现“日精月华”“内育仙胞”等晦涩难懂的词汇,根据这些词汇出现的具体场景和位置,学生就能猜测其大概含义,明确本段内容为“猴王诞生之前,描述仙石极具灵性”。因此,教师通过猜想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让他们在了解词汇大致含义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不同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

(二)影视资源—文本阅读

古典名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在现代社会中,诸多古典名著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由此,在梳理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影视资源与课内文本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关联,合理地运用影视作品的视频片段展开教学。例如,在《景阳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1998年改编的电视剧《水浒传》中“景阳冈”的相关片段,让学生在课下时间观看,然后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简单地回顾重点片段,使其在短时间内进入阅读情境,保证他们能够准确理解武松固执、勇猛、有胆识的特点,并理解文本中具体词汇和语句的意思,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可将这一方法应用在其他的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通过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草船借箭》《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的情节特点,让他们正确地认识古典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从而激发其阅读和分析古典名著的兴趣。

(三)人物分析—形象感知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理解能力、生活环境的不同都能成为学生的个性化标签,导致他们对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产生不同理解。教师在梳理教学内容时会发现人物分析与形象感知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当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和分析人物时,他们能感知到生动、立体、多元的人物形象。在分析人物时,基于五年级小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以更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教学,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的特点[4]。比如,在《景阳冈》的教学中,延续前文分析的内容,教师截取影视作品中的重点片段,让学生从武松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多方面分析其个人特点,并从勇猛有力和鲁莽冲动两个对立角度在文本中找寻证据,通过多方感知武松的立体化形象描绘出武松的原型,全方位了解人物的特征。通过此方法,学生既能增强自身分析故事人物的兴趣,也能掌握多元解读的技巧,形成深度学习的思维模式。

在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从单元整体视域出发,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厘清“词汇含义—故事情节”“影视资源—文本阅读”“人物分析—形象感知”三对关系,探寻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的最佳路径,在阅读中明确基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形象特征,掌握阅读名著的多元化方式,可增强学生古典名著阅读的有效性。

三、优化方法,多元发展,提高古典名著阅读质量

经实践检验,传统的古典名著阅读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对此,教师要优化阅读教学方法,以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等为主要目标,利用趣味化的导读方法引领学生探寻最佳的阅读和学习路径,如让他们在绘制图画、参与游戏和评说名著的过程中掌握多样阅读技能,强化多元思维,提高古典名著阅读质量,由此体现“以学施教,把控整体”阅读模式的价值[5]。

(一)图画导学

在“以学施教,把控整体”的阅读模式中,教师应在展开阅读教学活动之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在明确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的基本情况后,教师可借助绘图法来厘清古典名著各个故事情节之间的结构关系,明确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基本要素,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帮助他们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流程图和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厘清文本故事发生的背景、起因、具体经过和最终结果等。在学生完成初读任务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准绘制思维导图的思路,如“草船借箭的实施者是谁,他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根据这些问题,学生便可在文本中寻找“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原因”,以此为开头,学生开始绘制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上填充教材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以厘清故事的主要脉络。待全体学生绘图结束后,教师要求他们展示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并叙述绘图的思路和《草船借箭》的主要情节,引导他们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进一步理顺自己的思维。

(二)游戏助学

在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深化其阅读能力。教师可根据古典名著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精心设计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阅读方法、产生阅读意愿,并全面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等,促使学生增加阅读深度。

第一,通过猜人物游戏,呈现形象特点。教师提前制作游戏活动所需的道具,将诸葛亮、周瑜、武松等主要人物的简笔图和具有典型性的形容詞融入同一张PPT中。在课堂上,教师随机出示一张PPT,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猜测PPT上描述的人物,如“身长八尺、头戴纶巾、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学生便可明确所描述的人物为“诸葛亮”。据此,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特点把握得更为精准,其古典名著导读活动的参与意愿也有所加强。

第二,教师根据《草船借箭》《景阳冈》等文本对应的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从整本书中截取主要片段,以趣味连线游戏将描述情节片段的短文与具体的片段标题对应起来,如“三顾茅庐”可与“求贤若渴,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相对应。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利用“对对碰”的游戏方式,在不同学生的胸前粘贴卡片,卡片上标有“三顾茅庐”等字样,而拿到该卡片的学生便可寻找标有“求贤若渴,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字样的学生,找到后两个人自动组成一对。由此,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更强,对于故事文本的理解程度也会加深。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教师将趣味化的游戏活动作为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方式,为学生提供设计和参与游戏的机会,既有利于凸显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增强他们理解和感悟文本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打破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的局限性。

(三)评说促学

在古典名著导读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评说故事的任务,让他们通过阅读古典名著中的选段自主编创评说词,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古典名著中抽象、晦涩难懂的内容,从而锻炼学生复述名著的能力,强化他们的记忆效果。

以《景阳冈》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的评说任务。

阅读文本,明确文本中的关键词,以说书的方式描述武松从“上冈”到“打虎”的过程,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武松雄壮、威猛的高大形象。

学生依据教师布置的评说任务,自主展开精读活动,从文本的主要情节出发,了解武松在打虎前、打虎中和打虎后的不同状态,并基于此撰写评说稿,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然后,课堂上教师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的出场顺序,并让他们将评说重点放在“一扑”“一掀”等动词上,生动形象地展现武松在危急时刻的状态,并以恰当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辅助语言表达,增强评说的效果,让学生在评说活动中锻炼表达技能。

借助上述方式,学生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参与古典名著导读活动,既能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也能在阅读中开阔思维,增强阅读学习效果,从而将积极情绪迁移到其他体裁文本的阅读活动中。

结语

总之,教师以学生需求作为开展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的关键要素,从单元整体视角展开教学活动,既能将单元主题融入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又能从整体上把控教学进度,增强教学有效性。另外,根据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思维特征,教师以图画导学、游戏助学、评说促学等具有趣味性和引导性的方法开展古典名著阅读教学,能够激发他们阅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古典名著中隐藏的人物和情节信息。

【参考文献】

[1]张惠玲.关于小学语文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J].语文课内外,2020(20):198.

[2]方静.小学语文阅读古典名著的作用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9(09):75.

[3]李惠彦.关于小学语文古典名著阅读教学问题的思考[J].新课程(下),2019(02):141.

[4]马万梅.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名著节选类课文的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2):96.

[5]许秀兰.谈小学语文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的“三个注重”[J].教师,2021(27):21-22.

猜你喜欢

部编版有效性小学语文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